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IT培训成就金融信息化“高速公路”

2008-01-21 16:16:28  来源:中国金融网

摘要:金融行业的信息化,经过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从无到有、从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的发展,不仅建立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清算系统和金融管理系统,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
关键词: 金融 信息化 IT培

    据最新统计表明,在我国IT行业,专业人才和软件人才呈金字塔结构,其中高端IT人才最为缺乏。在金融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深入的今天,该行业IT规划的日益推进,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专业人才匮乏这一因素的影响,进而阻滞着金融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行业要发展,信息化“高速公路”要建设,高素质IT人才的培养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信息化高速公路带动金融现代化

    金融行业的信息化,经过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从无到有、从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的发展,不仅建立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清算系统和金融管理系统,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处理模式,带动现代金融服务业的整体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陈静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金融的现代化”。信息化是金融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石,它可以帮助金融业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设计现有的业务流程。借助于信息技术和IT规划,整个金融业务流程都可以实现信息化,不仅能够帮助金融企业打造高效的内部管理,还能够为客户提供全功能、个性化、全天候的金融服务,。

    例如,对于到银行营业厅办理业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我们往往要在一米线外排队,而且还要仔细观察哪个窗口前排队的人少一些,以便尽可能地节约时间。现在好了,一切都因为一张小小的排号单而改变了。办理业务的顾客只要根据自己的业务类型,从自动排队机获得一张排号单,银行的排队管理系统就会将顾客分配到最合适的窗口办理业务。需要我们做的,仅仅是坐在营业厅准备好的沙发上耐心等候,甚至还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做点其他事情。小小的排队管理系统,使银行的服务更加人性化,这也是金融信息化影响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最直接体现。

  何以培养高素质金融信息化IT人才

    随着金融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金融行业IT规划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金融业IT规划是在金融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对信息化目标和内容进行整体规划,从而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

    IT规划的关键因素在于“人”,金融业IT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高素质IT人才的培养,以便更好地胜任各项管理和创新工作。那么,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有效解决IT人才匮乏的问题呢?在IT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神州数码教育学院IT培训以其独具的特色备受瞩目。

    神州数码教育学院是国内一所有着丰富培训经验和多种培训资质的权威培训机构。针对目前我国所需的IT专业人才,尤其是针对金融行业及各大银行推进行业信息化所需人才特点,该学院通过采取按需施训方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为全国各大银行的各级机构提供了数十次IT专业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IT培训成功的关键点何在

    带着对神州数码教育学院IT专业培训的浓厚兴趣,记者全程采访了该学院为广东省中国银行总行提供的现场培训。据了解,广东省中国银行总行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起步早、进步快的特点,拥有较为丰富的行业建设经验,技术实力也十分雄厚。根据上述特点,承担此次培训任务的神州数码教育学院,采用“量身定做”的方式,为参训人员制定了更多内容、更长时间的的培训课程。与此同时,针对中行技术人员要求学习IBM的AU13、AU14、AU16、AU07、AU28等课程的特殊要求,学院进一步对教师备课和实际操作等予以了更高要求。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施训教师本着“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理念,在让学员学好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安排了旨在提高学员实践操作能力的实验课程,从而有效避免了一般意义上的IT培训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在此基础上,培训教师还会根据不同水平的学员进行分层次辅导,并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一并传授给学员,帮助他们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其间,学院每周至少同任课教师沟通一次,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学员课堂情况,对部分环节予以必要调整。

    培训结束时,受训学员对课程内容、授课教师、教学设备等的满意度均达到了91分以上。学员们一致认为,神州数码教育学院始终秉承“国际理念+本土实战”的宗旨,创造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完善教学设施,强化过程控制,加强质量监控,在金融信息化“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真正显示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未来金融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上,IT人才培训必将为信息化“高速公路”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契机。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