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信息化给扬柴企业带来什么

2008-01-25 10:52:18  来源:e-works

摘要:扬柴公司在实施信息化后,对一些关键性数据进行关联性的分析,数据挖掘,从中得到一些规律,帮助企业进行决策。在采购成本、存货控制等数据分析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机械信息化 扬柴企业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三个重要因素:快速、低成本、高质量。如果企业信息化集成度很低,各系统处于孤岛状态,或者信息仍处于手工传递的原始状态,要想实现上述三个目标是非常困难的。那么信息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进行阐述。
   
    原始手工方式记录信息、传递信息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1、 信息永远是滞后的。从手工产生的数据或信息到管理者手中时,已是某个时点或过去某一阶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或数据,正在发生或即将要发生的事情和数据难以获取。
    拿存货管理来说明手工记帐方式的特点。在手工记帐的方式下,每笔业务发生时,仓库管理员首先接受业务人员的进出库单据,根据要求进行出入库发料,记录每笔业务在帐簿上。手工记录数据工作量大,不易做到实时记录,是事后记录,数据准确性也差。月末结帐时,当仓库管理员汇总报表,上报部门领导或主管部门时,报表上只能反映月的存货信息。而对于计划部门在排产做计划时,需要的则是当时存货数据和即将要发生的数据,因此查阅仓库手工单据,一般很难准确了解库存的真实信息,从而影响计划编排的准确性。

    2、 信息是一种静态的数据。环境发生变化,数据没有实时反映企业营运质态。
    生产过程中,生产部门每天需要接收来自各相关部门的生产指令和信息,生产现场产生大量信息。由于手工记录方式的条件限制,无法实时记录数据,经常是事后记录,再进行日汇总。数据记录的离散性,决定领导者无法动态了解生产现场,比如生产线生产节拍的稳定性,每一个关键节点的产品或零件质量波动情况等等。

    3、 信息是粗颗粒、局部的。手工记录的手段瓶颈,导致企业不可能非常精细的记录所有需要监控的数据。
    手工记录方式的特点,生产现场的条件限制,由于考虑大量数据记录成本,我们只能抽样数据进行记录,造成粗颗粒信息,同时手工记录往往是局部数据,因此要想进行全局分析是非常困难的。

    4、 手工报表是业务部门领导者管理思路的表现形式,数据分析是基于业务数据,存档数据是报表,无法再进行数据提取。
    手工数据处理的局限性,使企业最终存档数据是根据业务部门领导者管理要求进行汇总统计的报表,这给数据挖掘带来困难。如果需要从不同的管理角度对信息进行分析,会发现报表数据没有真正的价值。

  企业信息化给我们带来什么:
   
    1)、 信息化使企业更多资源得以共享。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运营质态,参与管理,加快各环节响应速度,最终体现的是企业快速应变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当今社会是瞬息万变、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谁掌握更多、更有价值的资源,谁就能更好的把握决策,决胜于千里之外,赢得市场。速度决定企业的生存。如果你行动缓慢,那你只能被市场淘汰。因此企业要想达到利益最大化,就需要了解内/外部资源,整合资源,并且要善于利用资源。
   
    扬柴公司近几年来通过实施信息化,加强了企业内部的协同,在快速应变市场方面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在公司全面实施信息化前,对于快速响应市场,满足客户订单需求方面总感觉力不从心。首先公司生产计划人员不是直接面对市场,得不到客户的直接信息,需通过销售公司计划员反馈的市场订单信息来制定计划,由于订单准确性不高,销售公司计划员对公司生产状况又不是十分清楚,因此计划预测准确度相对较低,生产部门下达的生产计划合理性也存在问题。生产计划人员在手工管理方式下无法实时了解生产现场的动态数据(设备状况、质量问题、存货状态,零部件是否缺件等等),经常出现生产安排不合理、调度困难,导致不能按时交货。实施信息化后,对于订单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订单计划人员能够直接面向市场,通过信息化系统让生产计划人员实时了解产品、零件存货状态,在订单生产计划下达前,进行缺件分析,做到产品缺件的生产计划坚决不下达,及时将缺件信息通知下游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及时补料。通过信息系统,使各职能部门及时了解各生产线的生产状态,加快对前方生产的响应速度,提高服务意识,及时预测和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

    2)、 信息化的过程也是流程优化的过程
   
    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也是企业流程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在信息化过程中,会发现很多以前身边忽视的问题,此时就会重新思考流程的合理性,并加以改善。信息系统构建以后,通过数据分析也会发现很多平时手工管理不能发现的问题,加强了流程的优化和提高了执行力。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