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电力信息化:整合与标准齐飞

2009-05-14 09:23:24  来源:电力软件网

摘要:电力信息化市场在改革中显得风平浪静,而不是想象中的热火朝天。业界人士认为,电力信息化市场没有呈现出繁荣景象,是由于电力体制改革的力度不够,造成了电力信息化市场的举步维
关键词: 电力信息化 IT

  在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中,行业格局与企业运营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电力企业的经营治理模式也不停地随之变化,开始由过去重视安全生产,逐渐向重视治理与效益转变。这种信息化要求的转变,为电力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要求。未来的电力企业信息化不但要支持电力生产,还要支持企业经营治理,提高企业治理水平,为企业带来效益,并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换句话说,在未来电力信息化进程中,电力企业的IT系统必须能够支持企业的综合性应用、网络化治理、智能化决策等。

    螺旋发展曲折前进在去年的“中国电力发展论坛”上,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主席柴松岳表示,只有推进改革,才能从体制和机制上消除影响电力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增长的需求。从使用第一台计算机起,电力企业信息化即将走完半个世纪的历程。假如说以前的电力信息化一如波澜不惊的湖水,而电力行业的体制改革是湖底埋藏着的千年火山的话,那么2002年的电力行业体制改革,就如同火山爆发,在电力行业和面向电力行业的IT企业中掀起了一阵阵热浪。体制改革一下子把电力企业推向了市场,这让无数面向电力行业的IT厂商看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良机,众厂商开始热捧电力信息化。但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信息化并没有出现IT厂商所希望的繁荣景象。相反,由于体制改革,许多电力企业都在忙着处理自身改革的问题,无暇顾及到信息化建设。
    电力信息化市场在改革中显得风平浪静,而不是想象中的热火朝天。业界人士认为,电力信息化市场没有呈现出繁荣景象,是由于电力体制改革的力度不够,造成了电力信息化市场的举步维艰。而电力公司对电力信息化的建设力度不够,也不同程度地延缓了电力信息化前进的步伐。各网省电力公司的MIS建设率、OA建设率、省公司的广域网覆盖率都还不能满足电力市场化运行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电力信息化的发展。不过,随着电网企业营销系统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粗放的定性分析治理向精细的定量治理的转变,电力信息化也显露出勃勃生气。
    2005年1月1日,上海电力公司的ERP 成功上线,预示着电力信息化取得了新发展,同时也让大家相信电力信息化拥有美好的未来。计划与孤岛“信息孤岛”并不是电力行业独有的,而是对所有行业或行业内各自为政、互不相通的治理现象的形象描述。“信息孤岛”的存在,给企业带来了极大不便,这也是为什么企业要建设IT治理系统,更好地对企业进行治理的原因。对电力公司而言,电力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为公司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解决电力企业的“信息孤岛”现象,并在此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包括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生产治理系统、电力营销系统、物质设备治理系统、电力负荷治理系统等业务系统,实现信息的资源整合与共享。
    电力公司对电力信息化的远景抱有极大的希望和信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事与愿违,这就牵涉到了电力公司的话语权问题。这里的话语权,其实就是企业对资产所拥有的支配权和使用权,资产的归属决定了企业是否具备话语权。在一个信息系统构建之初,计划是最重要的环节。首先,建立该信息系统之前,企业要搞清楚对哪些资源有计划和支配的权利。比如一个火电厂,其机器、设备、人力都是可以计划和支配的,但对于发电用的煤和发多少电却不在计划和支配范围之内。因此,这样一个发电企业,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难点不在于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而在于此信息系统必须是跨行业的,这就给信息系统的治理和建设增加了难度。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在电力行业的信息化进程中,假如我们把电力企业本身当成电力信息化的内因,那么,提供技术支持的IT厂商就是推动电力信息化进程的外因。一般来说,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所以,电力信息化没有火爆,根本原因是电力体制的束缚。正如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主席柴松岳所言,“当前我国电力行业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在电力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人才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建立和健全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十分重要。
    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治理,同时知识结构合理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与此同时,企业在建立人才队伍时,还应该同步落实相关机构的建制,真正做到以技术带动治理,以治理促进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治理、建设和运行维护不能做简单分离,必须考虑到他们各自的特点。假如长期不直接参与信息技术的实践而从事技术治理工作,就无法准确把握信息技术的发展,会更多地被外界的IT公司或专家所左右。因此,电力企业在警醒体制改革、建设电力信息化的同时,在信息化的组织机构中把技术治理和具体的技术实践有机结合是必要的。治理水平亟待提高电力信息化经历了差不多半个世纪的发展,许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因此,在未来的一年里,处于不断改革中的电力企业发展需求与信息化不能适应仍将是电力企业信息化面临的主要矛盾。在电力企业中,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数据的共享性和同一性问题将会成为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很好地整合企业信息资源,信息化才会顺利地进行。
    2006年,电力行业信息化将把建设重点放在企业资源整合上。其中,整合的第一种方式是建立企业门户系统,把企业五花八门的应用从“应用”面上初步整合在一个“平台”面上,即应用截面的整合;第二种方式是数据级上的整合,即建立企业级数据中心。通过建设企业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企业各应用系统数据的规范整合,建设数据仓库;第三种方式是采用ERP理念,从企业的治理流、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来规划企业的信息资源。当然,除了整合,标准也是未来电力信息化建设中的大事,标准建设将极大地提升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治理水平,使电力行业的企业信息化能够可持续发展。在电力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作为内因的电力企业本身才是推动信息化变化发展的决定力量,而作为外因的IT厂商只是推动信息化发展进程的有益补充。电力信息化的发展,必须靠内外兼修才能找到最终出路。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