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电力信息化过程中的标准化问题研究

2009-04-01 09:47:43  来源:电力软件网

摘要: 标准化的概念由来已久,古语无规矩不能成方圆涉及的就是标准化的问题。标准化的方法是工业化的基本方法,工业化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 电力信息化 标准化

    标准化的概念由来已久,古语无规矩不能成方圆涉及的就是标准化的问题。标准化的方法是工业化的基本方法,工业化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对于信息系统建设来说,假若原有的数据处理流程是规范的(比如:银行、星级饭店),系统开发推广的效果就比较好;假若原有的数据处理流程是不规范的(比如:电厂、供电局),系统开发推广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这充分说明了标准化同样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标准化的方法也是信息化过程的基本方法。所不同的是:工业化过程中、标准化的对象主要是产品本身;而信息化过程中,标准化的对象主要是实际的数据处理过程。二者仅仅是作用的范围和对象不同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信息化是工业化的继续和发展,不能不称作人类文明的第三次浪潮。
    1. 电力信息化的基础是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系统建设出现了许多问题之后,有人甚至哀叹:没有一项工程会像信息系统建设那样损失惨重。为什么一般工程(比如:土木工程)是有序和有效的,而使用计算机这种先进工具的系统开发却是混乱的,甚至是失败的?采取怎样的方法能够使信息系统开发像一般工程那样有序而有效?由此而开始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研究,并一度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经出现了千余种的开发方法,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类别:
    (1)模拟原有的数据处理流程的开发方法比如:生命周期法。这种开发方法将系统建设分为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几个阶段,用计算机系统模拟原有的工作方式。这种方法用于开发数据处理流程较为规范的比如银行、饭店等的信息系统是比较有效的,而用于开发数据处理流程不规范的系统却吃尽了苦头。由生命周期法还派生出了许多开发方法。比如:分解集成法,也叫生长法、演进法等。基本的原以实施快速原型法开发的小系统,分别开发各个小系统,逐步形成整个系统。这种方法对于改变生命周期法的开发设计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有明显的效果,但是,本质上仍然是模拟原有的数据处理流程,在这一点上与生命周期法并无本质的区别。
    (2)侧重于计算机系统特点的开发方法比如:总体数据规划的方法。这种方法强调了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及其处理流程与原有的是不同的,认为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系统开发中只要将数据合理地组织起来,系统的稳定性、适应性、可维护性等等皆可以实现。然而,如果原有的数据处理流程不规范,数据的分析与组织一般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即便是将数据合理地组织起来,在原有的工作方式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也很难出现较好的效果。就像如果按照步行的习惯修铁路,家家户户都修车站,虽然有随时上车的便利,但是乘坐这样的火车,得到的或许还是步行的效率。
    (3)面向对象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本身定义了许多概念,这种力图使自身严密的开发方法还有很多。问题是开发方法的研究不是理论研究。如果它不能使实际的管理流程趋于严密、规范。那么,这种方法便仅能欣赏,而不能实用。
    上述的各种开发方法,每次出现伊始便引起一次轰动效应,以为这次可以彻底解决系统开发中的问题,但是,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地不能尽如人意。何以如此?如果从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管理流程规范化这个角度、分析二十年来的电力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信息化建设中往往只强调了信息系统本身的标准化、产品化,而没有充分关注管理流程的标准化,这就像只强调灯泡要标准化,却没有顾及灯座要标准化一样,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以为有了某种开发方法,信息系统建设就可以像一般工程那样有序和有效,这是用一般工程的方法想信息系统建设的当然。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解决管理流程标准化的问题,仅仅从开发方法上入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2. 电力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对象
    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有多方面的内容。比如:使管理的对象不折不扣地符合预期的目标,如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完成额定的发电量,售电量等,既不期望更多,也不期望更少;使管理的对象比原先的水准更高如引进新的技术设备、调整发电用煤炭的进货渠道等;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如提高职工的工作热情,与上下级单位、协作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等。上述第一种属于控制性的管理活动,第二种属于改进性的管理活动,第三种属于艺术性的管理活动。企业的管理标准化对象主要是属于控制性的管理活动。
    控制性的管理活动通常具有重复性。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条件一经设定,管理的任务就是要采用同样的方法,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进行同样的活动,从而获得同样的额定结果。重复性的活动如果每一次都用一种随心所欲的方式去做,其效率将会非常低下。如果能够将那些好的方法作为规则定下来,再次重复这些活动时遵照这些规则去进行,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重复性的活动所制定的规则就是我们所讲的标准。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相当的部分都是重复性的活动。从而在企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可以规定的标准。这些标准中往往凝结着科学、技术的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企业宝贵的知识财富。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控制性管理活动也就是制定、实施各种标准的过程,这其中就包含了信息系统开发十分关注的数据、数据的处理流程以及进行操作的规程等。
    3. 电力企业管理标准化的特点
    (1)实践性
    有许多科学研究的成果是靠实验室得出的,还有许多研究却不能通过实验室的方法得出。比如:制定交通规则就不能用实验的方法。电力企业管理流程标准化的研究也不能用实验的方法,如建立一个供电企业管理流程及数据处理流程的实验室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电力企业管理流程标准化的研究不可能由单纯的技术人员做出,而必须对实际的管理流程有深切的了解,走与企业管理人员相结合的道路。
    (2)系统性和全面性
    就一个电力企业来说,管理标准化应该从全企业着眼,仅仅注重于某个部门和班组,仅仅注重于一时一事,是不能发挥标准化应有的作用的。就全行业来说,同级、同类的企业其管理流程应该严格地一致。
    (3)动态性
    电力企业的管理流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相应的标准也必须随其变化而变化。比如:供电企业中目前比较流行的客户服务中心,是随着供电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而出现的,相应的管理流程也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
    (4)渐进性和长期性
    电力企业的管理标准化,就一个企业来说,涉及的内容已经十分丰富;就全行业来说,欲使同级、同类的企业管理流程严格地一致,涉及的工作量是极大的。对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重复性活动所进行的标准化工作,包含了实践经验和科研的成果,有一个逐步改进和升级的过程。因此,这种标准化是渐进的和长期的。十几年来。在信息系统建设中也曾多次注意到管理流程规范化的问题,在做法上却往往希望将管理流程一次性地固定下来,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发和推广信息系统。这种做法由于违背了渐进性和长期性的规律,因此,往往不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4. 如何开展电力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
    关键要真正认识信息化建设的本质。单纯地技术创新观念和对于技术作用的盲目推崇而忽视管理和制度环境,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从李鸿章、张之洞起我们就买外国的技术及装备,至今一浪又一浪的技术及装备的重复引进,看来似乎还没个头。假若没有机制的创新,中国能买来一个现代化吗?就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来说,单纯地从计算机技术、从开发方法等技术角度着眼,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要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如果仅仅局限在领导的重视、资金的投人或者请领导学习具体的计算机技术,这些是不够的。信息化建设本质上也是一个机制创新的问题。计算机技术人员作用的发挥,有赖于管理变革及标准化大环境的形成。电力信息化建设,要从全行业着眼,致力于企业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和开发推广电力信息化产品,使信息化建设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这是一项需要分工协作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要设立专门的开发研究机构。这个机构要具有以下的特点:
    (1) 分工协作
    从事信息系统开发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与研究管理流程规范化的人员要分工。管理流程的规范化与计算机技术本来是两个专业、两个问题。将管理流程规范化的问题强加于计算机技术人员身上是不符合实际的。管理者与管理规范化的研究者要分工,正像奥林匹克冠军并不一定是研究体育的科学家一样。企业的负责人要负责经营决策、人事安排、企业的日常运行等许多方面的工作。这和研究企业中重复性的活动如何规范化是不同的。后者要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的、全面的研究。
    (2) 面向全行业
    首先,同类、同级的电力企业其管理流程应该趋同,在此基础上,才能推行产品化的信息系统。标准化的范围越大,信息系统推广的范围也越广,为此,管理方式标准化工作要从全行业着眼。
    (3) 联系实际
    现在有许多讲述管理理念的论文、书籍和讲座等,实际的管理工作如何根据这些理念、原则进行变革,则是电力企业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电力管理流程规范化的研究要与企业管理人员相结合,研究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正如交通规则的制定是通过总结交通事故、逐步修订和补充而成的一样,电力管理流程规范化的研究也要有这样一个联系实际的、不断反馈和提高的过程。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