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解读中国建设领域信息化关键问题

2008-04-23 15:10:49  来源:互联网

摘要: 建设领域信息化(Construction Fields Information)以下简称CFI,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涵丰富的大题目,它包括:如何认识和利用当代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如何通过信息化,加速提高建设
关键词: 建筑

    一、关于信息化的目标与内涵问题

     建设领域信息化(Construction Fields Information)以下简称CFI,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涵丰富的大题目,它包括:如何认识和利用当代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如何通过信息化,加速提高建设业国际竞争力和培养新经济增长点?如何调整、充实和发展建设业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实力服务的内涵和外延?等重大问题。

    1.1  几个先行国家是怎样解释的?
    (1)美国的特点:
    起步早,1985年就开始CALS(计算机辅助军需支持)
    由军方发起,现在发展到包括商务部、运输部、能源部等,CALS办公室设在国防部。
    突出表现形式:无纸化、网络化、电子商务
    到2005年达到75%

    (2)日本的特点:
    1993年开始研究美国CALS并且直接进行接触
    1996年建设省作出关于公共建设项目推进信息化的决定
    2004年前在国家重点项目实现信息化
    计划2010年在全部公共项目建设中实现信息化
    (3)韩国的情况:
    1996年12月修订了建设技术管理法,为建设CALS的推进,准备了法律依据。
    1997年3月为了制定基本计划,开始了研究工作。参加研究的单位有韩国建设技术研究院和一些专门团体(现代信息,大林信息通信)。
    1998年2月,在建设会馆召开了公听会,制定了基本计划,该会议共参加了相关各部门的500多名专家。
    1998年4月,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意见,这些部门有财政经济部、信息通信部、产业资源部等20个机关。同年6月,正式制定和确定了建设CALS基本计划(1998-2005)。
    计划目标:
    到2005年力争成为建设CALS的先进国。
    (1) 在21世纪信息化社会中,提高建设产业的竞争力。
    (2) 通过建设行政的信息化,组成高效率的电子政府。
    (3) 通过改善行政服务体系,使国民得到更多的方便。
    解读中国 建设领域信息化1.2  我国情况
    2001年2月建设部发布: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基本要点。
    优点是明确提出了建设领域信息化问题,有发动作用,并且适合十五计划的时机。
    问题是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弱,对若干基本问题还没有搞清楚。
    建设系统企业响应积极、重点单位已经开始制定行动计划。
    建筑业信息化的基础和积累:
    CAD的普遍率85%,"甩掉图板"获得成功。
    90年代国内一批民营高科技公司提供市场高质量软件。
    国内网络基础设施取得巨大进步,建设系统已经建成几个基础网络,取得了一些经验。
    设计院在国际化工作方式中,对与国际接轨的理解和认识有很大的进步
    施工与管理方面,在项目信息化上有所积累,应用已初见成效,发展势头良好。
    我国建筑业规模大,需求强劲,有信息化需求的强大牵引力。

    1.3  关于建设信息化的目标的讨论
    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讨论:
    (1) 从国家发展战略上看:
    建设信息化是建立富国强兵的一大支柱。
    是政府改革,建立高效、透明管理机制的 擦化剂。
    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手段。
 
    (2) 从建设企业发展上看:
    增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能力
    扩大竞争空间和竞争方式--时空压缩和放大效应
    提高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水平和移动速度
    提高内部生产管理和外部市场变化的敏感性
    提高企业智能学习组织、决策时效、外部形象。

    1.4 关于建设信息化的近期推进目标
    (1)为了加快建设领域信息化的推进,改善建设业务的各种办公方式和手续、扩大信息服务的面、同时制定相关制度。
    (2)完成信息化立法工作、信息化统筹计划与协调安排,组建各个专门委员会,进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整合。
    (3)信息化技术首先在公共工程,重点企业开展应用,建立示范单位,再逐步推广到整个行业。
    (4)实现建设管理、工程设计、施工建设、物业管理与维修的一条龙信息化链,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5)充分运用GIS、公共DB等国家有关信息化技术成果,建立综合性的工作资源系统。
  
    二、主要推进者的职责与任务
    (1) 政府工作:
    进行信息化立法工作,制定政策和法规;
    宏观控制信息化统筹计划与协调任务,组织实施国家计划;
    筹措和安排资金使用;
    指导各个专业委员会的工作。
    (2) 各专门委员会与政府和企业联系,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执行如下功能:
    研究和制定信息化技术的各种实施标准;
    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理论、技术和经验的研究、交流和宣传;
    进行信息化通用技术的国际和国内发展情况研究,及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咨询决策情报;
    组织进行信息化公共软件体系和工具的开发。
    (3) 建设企业:
    进行管理改革,建立新的工作流程和秩序;
    进行信息化软件需求分析;
    有条件的单位组织一定的自用软件开发和软件维护;
    进行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培训和普及建设软件应用。
       
    三、信息化与企业改革、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的关系
    论点之一:管理工作中计算机应用能够达到什么程度?
   (1)各个管理层相互形成等级链、矩阵链,由计算机信息系统来做,可以缩小等级链长度,矩阵链的规模、简化人为协调,提高效率。
    (2)管理工作调查数据资料:
    具有规律性事务:44%属于常规,全部可以由计算机代替人工。
    具有决策性思考:占56%,其中可使用目前计算机的情况,存在两种分析
   分析之一,可以程序化有50%
   分析之二,可程序化与不可程序化决策之比为:80:20。
    说明大部分信息和数据是可以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
    (3)信息化将能够提高“企业智能”(评价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培育企业的学习型机制和组织。
    论点之二:信息化的难点是管理工具革新,还是管理制度和思想理念的革命?
    我国传统建筑业分工与新的组织方式问题
    信息时代的工程师工作方式和社会分工问题
    信息化以信息链为主线的工作方式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问题
    工程本身具有综合性信息处理的特征和要求问题
    信息时代的建筑业理想工作模式与管理体系的设计研究

    四、信息化关键技术的攻关问题
    从基础性工作方面看选题:
    建设领域信息化体系结构研究
    信息数据处理标准体系研究
    数据政策、数据获取技术与方法、数据表达和使用研究
    工程与建筑业务应用系统集成和开发研究
    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和素养训练问题研究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