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部署前仔细评估 中小企业如何选对SaaS

2009-06-24 09:11:03  来源:CIOAge

摘要:中小企业在SaaS选型和部署时需要仔细评估其不足和潜在的风险,包括长期成本、部署时间、与企业已有应用的集成、满足个性化需求以及安全等。
关键词: SaaS 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在SaaS选型和部署时需要仔细评估其不足和潜在的风险,包括长期成本、部署时间、与企业已有应用的集成、满足个性化需求以及安全等。

  厦门智者恒通IT管理顾问机构总监 吴勇毅

  从目前经济形势来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未完全释放,实体经济已深受影响,国内广大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的严峻考验。尤其是面临订单流失和企业粗放式管理带来的收入降低、成本增加等问题的中小企业可谓困难重重,如何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走出困境,已成为中小企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加紧练好管理内功、加快产品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被认为是破解中小企业目前困局最为有效的办法,而其中信息化手段特别是不用企业前期投资、可以很快看到信息化成果的SaaS被不少业内人士看好,被认为将给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互联网影响软件产业

  应该说,SaaS的崛起首先源于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的普及给软件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使得软件的互联网化越来越明显: 首先,通过互联网使用软件的用户将越来越多; 其次,软件和服务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软件互联网化日益明显; 第三,在互联网上开发、部署和交付软件服务深受业界欢迎。而当前金融危机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给基于互联网的SaaS孕育了良好环境。

  IDC调查显示,2008年全球在线软件服务总收入超过40亿美元,2009年底可能达到107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21%。因此,SaaS市场前景广阔、流金淌银,让SaaS厂商纷纷“杀”入,掘金挖银。

  在厂商们的各种SaaS相关的市场战略中,无不指向中小企业。国内在线软件服务运营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准备投入10亿人民币培植中小企业市场,并宣布启动帮助中小外贸企业复苏、升级的“凤凰计划”,而金蝶友商网也是大举推出“腾云计划”、“在线储钱罐”业务,试图帮助企业在经济寒冬中探寻复苏之路。用友伟库网也推出了“企业转型升级加速器计划”。这些“计划”都是以中小企业为目标市场的。然而,面对众多IT企业递来的橄榄枝,中小企业该如何选择?SaaS能多大程度上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当前的困境?

  SaaS的吸引力

  SaaS在国内已发展5年了,表现一直平平。金融危机一来,令SaaS厂商们雀跃不已,认为SaaS的低成本、高效率将吸引正处于困境、积极寻找良策进行突破的中小企业的眼球。供应商的信心从何而来?

  众所周知,SaaS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提供在线租用IT(主要以软件为主)服务的应用模式,由软件服务商提供一整套软硬件设备和专业服务,用户单位每月只需支付少量租用管理费,将用户计算机通过互联网接入运行平台,就可轻松享受到网上办公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一整套信息化的便利,而不再需要其他软硬件投入。

  由于SaaS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电子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融合应用,中小企业采用此种解决方案的优势与好处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可突破时空局限,通过SaaS在线软件应用,企业人员可轻松实现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办公、在线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服务;

  2. 系统建设具备快速,简捷的交付、设置等特点,使企业能较快进入信息化状态;

  3. 系统采用“一对多”的多订户系统构架模式,可支持数千个终端用户同时使用;

  4. 大量减少IT建设成本,一般按照服务模式进行付费,用多少付多少,也可按使用时间支付,企业配置一两个IT人员就足够;

  5. 数据交换接口友好,包括数据的导入和数据的导出等,便于SaaS的数据与客户内部的系统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6. 可将营销管理、订单管理、产品管理、客户管理等业务流程中的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能使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业务流程之间高效协同地运作,从而避免了业务流程的混乱,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7. 能帮助企业有效整合供应链资源、优化企业与上下游伙伴之间的业务流程,使得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客户之间配合与协作的能力得到加强。

  SaaS解决方案的上述特点和优势使它受到中小企业的欢迎。据IDC对“是否愿意以SaaS形式应用ERP”所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59%的小型企业、44%的中型企业和23%的大型企业目前都在考虑采用SaaS,2009年中将有10%的ERP软件转型为纯SaaS。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