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移动商务渐成主角 黑莓吹响中国集结号

2009-12-24 10:51:24  来源:

摘要:近来,随着全球化布局的进一步发展,RIM中国办事处升级为中国分公司并落户北京并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在设备和服务上展开合作,标志着RIM吹响中国集结号。
关键词: 移动商务

  与Iphone的空降不同,黑莓的中国之路可谓是未雨绸缪,2006年RIM以与中国移动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之后RIM在中国开始集体失声,近来,随着全球化布局的进一步发展,RIM中国办事处升级为中国分公司并落户北京并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在设备和服务上展开合作,标志着RIM吹响中国集结号。

  与众不同 不走寻常路

  与其说黑莓是一款智能手机,RIM却乐意把自已定位成移动商务解决方案提供商,RIM 中国区市场总经理李彤说。BlackBerry本身已不仅仅是人们所认为的智能手机,它实际上是一个强大的无线移动平台。

  针对企业来说,BlackBerry能够让企业经常处于移动中的员工更快捷地,安全地掌握信息。信息本身不仅包括人们所熟知的电子邮件,还包括各种丰富的IT应用,比如:公文审批,CRM,ERP,OA流程审批,财务报表等,这些都将通过无线的平台来传递。

  我们可以认为他是一个无线中间件,OA及企业所有的IT应用数据,都可以通过无线中间件推送到手机上,只要平台上开发一定的API接口程序,可以把OA从PC延展到移动终端上。

  在国外有很多商业软件厂商都知道如何对接Black Berry,而企业的IT管理人员,也可以向管理PC机一样,在后端具备一定权限管理万部终端,包括程序升级、数据的搓除、摄像头的关闭等。

  RIM不排除与任何一家厂商合作的可能,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市场拓展机会,在移动通信方面,中国无疑是个非常领先的国家。通过近3年来和中国移动的合作,RIM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李彤说。

  目前在中国市场,RIM针对的是企业用户。跨国公司将会成为RIM公司的首要目标客户群。其次是中国的企业,中小企业然后个人消费者,他们需要借助BlackBerry解决方案在全球业务舞台上大展鸿图,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RIM从诞生至今已经25的历史,RIM一直专注于无线领域研发。移动解决方案目的是提高移动人群的效率和生产力,既能满足企业流动办公的需求,又能与公司内部管理系统无缝连接,从而让移动人群及时作出决策或满足客户期望的全天候的服务和支持。

  安全相伴 一路随行

  正是在过去的25年里一直对创新的专注,才铸就了今天RIM的成功。

  BlackBerry在国外的成功经验是始于企业,在中国市场,尤其是和中国移动合作开始,BlackBerry首先大企业的移动人群,包括本身的移动需求和IT架构都有一定的基础企业。

  在安全防护方面,BlackBerry Enterprise Server接合企业信箱,对信箱中的信件进行检索和处理,压缩和加密后发送到相应的手持终端上。

  BlackBerry Enterprise Server是在BlackBerry解决方案中一个位于防火墙后面的安全端点,它可以通过防火墙建立到无线网络的连接。无线网络本身只是起承载加密的信息包并把它们发送到手持终端上的作用。信息包被发送到运营商处,然后由运营商把信息分发到移动终端。

  当BlackBerry平台系统接到了信息但是手持终端却不在服务区或者关机的情况下,BlaceBerry无线方案具有存储然后转发的能力。一旦移动终端进入服务区或者重新开机,BlaceBerry Enterprise Server会把已经存储起来的信息马上发送出去。

  BlackBerry移动手持终端在接到信息以后,可以对信息进行解密和解压缩,然后对信息做各种需要的处理。在战略合作方面,除去与运营商的合作渠道之外,在社会化渠道的发展方面,比较快捷的方式是选择具备分销直供能力的渠道商来合作。比如,通过与类似于神州数码这样的IT渠道的合作或许可以帮助其直接打开IT渠道的销售;与合适的全国性专业手机连锁、家电连锁的合作可以快速铺开全国市场;与国代或省代的合作可以快速进入重点区域市场。

  除此之外,RIM也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在中国建立云计算中心,这也是黑莓与其它智能手机厂商不同的原因,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可以为客户提供形式更加丰富、应用更加广泛、功能更加强大移动应用,也为各参与者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取得优势地位,甚至主导产业链提供机会。

  对于RIM来说,多年来一直探寻中国的发展之路,为了全面适应中国市场,RIM在中国无论从公司架构、到研发、制造、采购和渠道,还是战略方向开始全面“变身”。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