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财政管理信息化 如何实施

2009-12-08 09:22:21  来源:无聊岁月

摘要:实行财政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库款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 财政管理信息化 集中

  财政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尤其是市、县、乡三级财政采用何种管理模式,如何实施都需要深入探讨,遗憾的是,对于这一领域的系统研究,在我国做的非常的少,即使偶有文章触及这一领域,只言片语地探讨了其中的若干种做法和模式,并未有过系统深入的实践概括和理论研究。为此,本文就财政管理信息化管理问题及对财政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财政管理信息化的现实意义

  1.实行财政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库款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可以有效解决过去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和多户头存放问题。使过去的财政向多头拨款变为向一头拨款,由一次大量拨款变为多次小量拨款,由单位分散存放变为单一账户集中存放,由层层下拨支出变为国库直接支付。

  2.实行财政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强化财政预算执行,有效地防止单位挤占、娜用和截留财政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把预算执行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督,把对支出预算总额的控制变为对每笔支出的控制,使各项支出能严格按预算执行,从而减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强化预算的严格性。

  3.实行财政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部门内部实行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开,从机制上防止营私。财政预算部门、支出单位、财政国库支付部门三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机体,有利于加强对财政支出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不合理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财政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研究

  1.项怀诚在《中国财政管理》一文中对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中国财政管理改革必须要有现代化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作支撑才能顺利进行。具体反映在:一是适应财政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建立起与各地方、各部门之间的电子信息化的联系,实现财政信息的电子传输和所有信息共享,从而提高财政工作效率和工作透明度。二是提高财政管理决策水平,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基本依据,为预算执行分析提供及时的财务报告。三是增加预算编制与执行的透明度,增强财务控制功能,既能对财政部门内部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又能对支出部门预算执行行为进行监督。

  施根与在《财政管理信息化的探索》一文中指出,信息化是财政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信息化内涵包括信息网络体系、信息产业基础、杜会支持环境和效果积累过程。财政信息化就是以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信息设备、网络通信系统及手段,使财政管理现代化,从而提高财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财政信息系统建设是实现财政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体现为财政业务处理数字化、财政通信网络化、财政办公自动化和财政决策智能化。

  2.我国财政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工资集中统一发放、国库集中支付制和收支两条线等项改革的实施,按照重点突破、摸索经验、从核心互联网向国内申报个人所得税、财政部的财政和地方财政已开发建立了一些试点应用系统。

  中央财政的部门预算编制系统从2000年开始已运行了5年,并在5年之内年年升级改造,实现预算编制包括基本预算单位使用专用软件编报预算、主管部门审核、财政部生管司审核、财政部预算司审核、标准定额测算、项日管理、预算批复全过程的信息化。目前中央级部门预算编制信息管理系统支撑了166个部门,近一万户基层单位历年的预算编报和逐级汇总工作用计算机管理起来。地方所有省级财政部门实现了部门预算编报的计算机化管理,实现预算编审环节。使用专用软件编报预算,主管部门预算审核,主管司处审核,定额标准测算,预算项目的管理到预算批复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2000年开始实行部门预算集中编报,2001年推行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选十个部门作为试点。2002年扩大试点范围,推进综合预算。2003年合理界定基本支出内容进行项目滚动管理。

  三、财政管理信息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市、县、乡三级财政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财政部门内部配合不顺畅。在实拨资金模式下,部门预算业务处室在预算执行阶段具有按照指标并拨款的职能。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在相关软件不完善,相关流程不规范的情况下,部门预算业务处室增加了审核、代编用款计划,核对预算指标等工作,业务量增大,存在抵触情绪,并经常延误审核时间,给集中支付造成很大困难。这一问题,在市级改革过程中尤其明显。

  2.改革配套措施不健全。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细节多,很多原有体制下的隐性问题通过改革逐步显性化。如:部门预算编制过粗、定额不合理,人民银行监督财政的范围不明确、内容不具体,预算单位随意变更财政资金既定用途等。由于相关各方在改革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责、权、利不明确,导致相互推托和不配合的情况时有发生。

  3.预算单位账户无法单一。按照建立国库单一账户的规定,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不能核算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入。还有预算单位的工会会费、党费等特殊支出以及中央各部委直接下达给省直部门的资金也不能进零余额账户,现在的情况是,不让进也得进,这样预算单位账户就无法做到单一同时财政对预算单位监管的难度加大。

  4.单位零余额账户性质不明确。改革初期,试点单位既保留原有的基本账户,又增设单位零余额账户。由于单位零余额账户能够提取现金,人民银行认定该账户属于基本账户,并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一个预算单位只能有一个基本账户,于是将原有基本账户变更为临时存款账户,要求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2年,这给预算单位造成很大麻烦。

  5.预算单位用款清算时间限制。由于有些地方电子文件目前还不能使用,银行间清算必须以纸质文件为准,银行清算时间被迫提前。比如某商业银行清算时间定为当天下午3时半,过时预算单位再支付,当天就不能清算,造成零余额账户有余额。

  6.与现行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规定的衔接问题。目前财政部规定的结余资金年底的处理与当前会计制度的规定不衔接,核算上还是存在一些间题。另外,国库结余资金的处理与事业单位、国有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也有不衔接的地方,特别是基本建设资金、特大防汛费等专项资金的结余处理不规范。如:按现行国库管理年终结余资金的处理办法,就会造成当年下达预算与拨付额度不一致的现象,基本建设资金当年所扣的质量保证金无法反映。

  7.集中支付软件不完善。从各地方集中支付软件运行情况看,仍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

  一是系统的人性化设计不够,软件操作复杂,一些必要的设置不能直观的由具有相应权限的人完成,必须进入后台操作。如在系统初始化和对已完成系统配置的数据进行修改时,操作过程十分复杂,往往修改几个数据就要几个小时;在日常操作中增加项目名称、科目权限时,还需要管理员在后台配置,不仅速度慢,而且管理员工作量非常大。

  二是尚未实现预算指标管理系统的衔接。由于目前财政部开发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1.0版软件没有预算指标管理功能,上支付系统后,必须采取指标管理、总预算会计软件与支付系统并行的方式这就是说,一方面要增加指标录入工作量;另一方面要增加总会计记账工作量。

  三是接口问题。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是财政业务的核心系统,必然涉及到财政内部和外部业务系统的衔接问题.但实际上,目前的软件没有与部门预算、统发工资系统、与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端支付系统的接口,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特别是现在的财政支付系统(包括银行端)与银行划款业务系统是断升的,可能出现代理银行未办理支付业务却与清算银行进行清算的隐患。

  除此之外,在实施过程中还会不断出现问题,这要根据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及解决办法。

  四、财政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

  为了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信息化实施,市、县、乡三级以及相关部门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工作

  市、县、乡三级财政部门要深刻认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对规范财政支出的行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制度上防范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意义,彻底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广泛加强宣传发动,密切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工作协调,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开展。

  2.修订和完善相关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为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要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和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的要求,按照国家对基本建设投资管理的新要求,结合预算单位实际,尽快修订现有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资金支付管理和核算办法,调整不适应形势要求的财务政策,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为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3.进一步研究银行账户管理问题,不断增强国库部门调控财政资金的能力

  (1)建议财政部与人民银行协商,明确规定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性质,以及预算单位原有基本账户、经营收入账户、往来资金账户等账户的性质,从而便于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以及规范使用其他银行账户。(2)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原则上预算单位只应有一个零余额账户,财政资金在到达最终用款人之前,保留在国库或预算外专户,但是,不排除预算单位违反规定私自开设银行账户,通过种种渠道取得资金,因此,监普银行账户体系中的预算单位开户情况成为国库管理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建议财政部与人民银行井联合人事编制管理部门共同出台预算单位开立银行账户财政备案及监奋制度,并赋予财政部门在必要时检查银行账户的权利,从而杜绝预算单位随意开户存款的现象。目前财政内部开设的专户过多过滥,增加了国库部门管理的难度,同时也使国库资金被肢解建议财政部对现有专户进行消理整顿,今后应当严格控制专户开户,尽量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财政性资金。

  4.加强监督制约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各级财务部门要加强对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督,加强对预算资金使用什划和资金使用申请的审核,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单位审计部门要结合国库集中支付的建立,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年度审计检查,促进财务部门和其他预算执行部门依法履行职责。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5.加强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

  国库集中支付的实施,无论从管理职能、管理理念到核算方法、核算程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人员,甚至各级领导干部都面临着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的挑战。因此,要加强各级人员的培训力度,学习国库集中支付制,提高人员幸质,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开展的需要。

  6.进一步做好系统开发及实施工作

  国库集中支付实施后,预算执行更加细致。数据量剧增,与相关系统的数据传输和转换工作量加大,必须依靠完善的接口软件,实现数据的平稳过渡而不能靠人工录入及核对。

  (1)逐渐建立地方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的接口标准并开发相应程序。目前地方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存在许多与其他系统的接口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部门预算、指标管理、工资统发、非税收入、总预算会计等财政部门内部其它业务系统的数据对接;二是与代理银行和清算银行等财政部门外部相关系统的数据对接;三是将旧版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数据迁移。由于目前地方财政部门使用的业务系统复杂多样,接口内容不一,因此尚不能完全通过标准接口来统一实现经过深入讨论。制定符合实际的接口程序策略,即对于财政部统一开发、推广应用的软件提供标准接口;对于地方财政部门目前尚不能使用标准接门的,在系统实施过程中暂行开发本地化接口程序,以后逐步统一。

  (2)继续完善系统处理的业务事项,研究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技术方案。按照“统一升级”的原则,针对地方财政部门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需求,加快系统的修改进度。同时研究预算单位以“大集中”方式(预算单位B/S模式)接入的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3)加快建立服务体系。随着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施范围的逐步扩大,地方对技术服务的质量和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规范系统实施及运行服务行为、促进系统推广实施,财政部“金财办”组织起草了《关于地方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施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对系统实施和服务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规定。同时继续组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中间件的培训工作.培养和壮大地方财政部门技术支持队伍,确保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顺利推广实施。

  7.制定各项安全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安全技术标准将根据GFMIS系统各个业务系统和各级网络系统的性质,在物理实体、网络通信、系统、应用四个层次,保护、检侧、响应、恢复四个方面,通过信息保障技术和规章制度,建立可靠有效的信息保障体系。依据安全保密要求的等级,确定主系统、备份系统、灾难恢复系统和传愉加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建立符合国家安全主管部门要求的CA用户身份认证体系和密码体系。对最终用户的识别采用CA、密码和网络识别,防止非授权用户进人系统。建立全网统一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检测机制,实现对网络系统的自动入侵检测、安全漏洞检测和分析。全网建立高强度网络防病毒体系,实时监控病毒,制定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结束语:财政管理涉及到经济发展和杜会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财政改革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的成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大局出发,统筹考虑,发挥综合优势,把各地区、各部门涉及到财政性资金的各个领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来建设真正实现财政管理信息化,不但提高了行政管理水平,而且对于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政府当好家、理好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