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行动学习—基于团队的认知成长与知识创造

2010-01-22 09:36:42  来源:

摘要:知识转移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学习能力越强,知识的变质速度就越快。所以我们发现对于知识型组织来说,怎么形成一种快速的知识增值和创造的这样一种机制,是确保你不被竞争对手超
关键词: 知识创造 知识管理

  高岚:我这边看到好多咱们光华管理学院的非常有经验的老师,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咱们董教授她做的研究领域,她研究和教学领域是知识管理,企业与信息化,他曾经主持承担联合文教课组织项目,国家95重大项目和国家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了《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知识管理十步走》,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过论文30余篇,我们下面隆重请出咱们的董老师,给咱们分享关于行动性学习的题目。

  董小英:非常感谢,非常高兴今天和人力资源的朋友来探讨关于知识型组织的管理,我是从99年开始研究、讲知识型管理的课,在学校里讲这个课。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调查、研究,愿意利用这个机会和在座的各位朋友做一些分享。我今天想讲的题目叫行动学习,根据我在光华管理学院的一些实践以及我们和企业的合作,讲述基于团队的成长与知识创造,大家都知道知识型员工和制造企业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未来要发展知识型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怎么有效地来激励这些员工,我想这是在座各位都很关注的问题。时间关系我可能不一定讲得非常细,但是把我们作为学院派,对于知识型企业发展的基本认知度,我个人研究的认知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过去成功发展的30年当中,其实我们很多的机会是靠外部竞争驱动的。从改革开放政策是人的自由,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以后,实际上形成了资本的自由。中国加入WTO以后使得国企振兴,机制上自由;出口驱动就变成了市场自由。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中国企业实际上一直在通过学习的途径成长。最近我们也做中国龙头企业,他们在这过程当中怎么学习和成长,我们实际上可以看到,一个非常重要学习,就是他们首先把跨国公司作为自己的老师。比如白女士是IBM,我们现在在研究当时做IPD项目,IBM的项目怎么转给华为,华为是怎么学习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当中知识的转移,全球化给了中国非常好的机会就是老师上门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知识转移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学习能力越强,知识的变质速度就越快。所以我们发现对于知识型组织来说,怎么形成一种快速的知识增值和创造的这样一种机制,是确保你不被竞争对手超越的最重要的能力。因为作为知识型企业,它的生产过程输入要素和生产产品当中的主要价值全都是知识,所以你组织怎么构建机制就变得非常重要。

  从未来中国企业的成长动力,我们可以看到,以前中国在整个产业结构当中,如果说制造业占主要比例的话,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对能源的消耗就非常高。但是现在是低碳经济,现在很多制造业产能过剩,使得制造业它的转型已经变成非常紧迫的任务,往哪转?往服务业转,那么服务业它的主导资源就是信息和知识,而在信息和知识作为主导资源的时候,人是知识最重要的载体,所以信息的建设是为了新创造一种特有的信息环境,使人这个载体在这样特定的组织环境下,能够快速地学习和不断地创造新知识。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讲知识型企业怎么创造?从高产量到高价值,提高附加值,对于知识型企业至关重要。这个过程中,知识创造的速度决定了你企业的价值,知识稀缺还不够,你创造知识的速度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讲产业重组,作为价值链的微笑曲线,其实在整个全球的布局当中,发达国家握着高附加值,中国企业是高产量,高产量意味着高耗能、高污染,所以中国企业必须沿着曲线往上攀升,在攀升过程中,你就开始从脚到身到头去发展头脑产业。目前在中国,我们的整个产业结构当中,靠信息和知识在整个产业结构当中,中国大概是占到40%、50%,像北京、深圳占到60%,北京最近到了70%,在河南只占到30%.但是在发达国家头脑产业、知识产业基本上已经占到80%,所以这应该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整个趋势。

  在这样的趋势当中,对于中国企业,我觉得在全球产业链布局当中,如何有效地能够借助这个机会,开放性、成长性、创新性能够把知识转移到通过对环境的对话和合作伙伴的配合,能够把知识转移过来,和领导人至关重要的。对于组织来说,你的内升能力,首先是学习和吸收,然后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战略学习,流程运用体系,包括对人力资源的再培训、开发,从而形成有效地一种创新机制和知识管理平台,这形成一个螺旋,这个螺旋是构筑一个企业的动态能力。这样一种能力是保障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机制,这个模型是我们根据很多案例研究得出的一个基本模型。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核心要素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首先是它的思维,领导者的思维和企业整个知识型员工它的思维体系,这个思维体系持续的认知成长,这种认知成长实际上决定你的能力、组织、资源和执行,所以这块是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讲中国将来产业转型的必然趋势,是从制造业转为只是主要产业,制造业把劳动力当螺丝钉的,只有知识主导型产业,才把人当做一个资源,甚至当做一个资本。所以以前都是很多国企叫人事部,现在才开始叫人力资源部,他才意识到我投入以后再开发,他会创造价值,以前只是你有事来麻烦我,知识的流动对于制造业来说,知识往制造业的流动,会使制造业它的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让传统的制造型企业,钢筋、水泥产业,它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含量增加。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资本市场很活跃的基础上,会有更多地资源投入,转向知识主导型企业,所以这一定是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讲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布局,一方面布局我是专门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服务的,比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一些资深公司,通过我的服务来降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运营成本。还有一部分服务是为个人提供服务的,因为随着服务业大量的职业化,大量的知识女士,大量的家务全部外包,那种低附加值通过外包的方式,促使了个人消费服务业的发展。还有一块服务业就是我们讲得公共社会服务,当然在这里面像通讯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是整个社会非常重要的基础。

  这种转型布局里面很重要的改变,制造业实际上跟物打交道,而服务业的核心是和人打交道。所以你的知识含量,你的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当你和人打交道的时候,它的复杂度大量增加。增加的原因,第一人的需求是大大提高的;第二人、消费者和客户,它永远在寻找最佳的性价比,所以他是不忠诚的;第三它的需求会升级,当你服务的对象越高端,对你企业知识能力的要求越高,如果你不能去洞察他的需求,甚至你不能去引领他的需求,你就被他抛弃了。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服务型企业,在知识型企业里面一线员工的能力和知识,就确定了你对客户产生粘性的方面,如果你在这方面的知识体系没法满足中高端客户要求的话,对他来说就放弃。所以这和我们讲传统制造业是很大的不同,而恰恰是这样的一种服务业,我们讲它是决定整个社会生存质量,就人们的人均收入一万美元以后,社会价值观转了,原来说不惜一切代价要挣到钱,但是当你的社会基本贫困问题解决以后,人们追求幸福感的时候,生活品质变得很重要。大家在看奢侈品,奢侈品它是一种特别的价值,提供给他,能够负担得起他这种产品的一种客户,是对他的特别关照,这种人文主义在服务型企业,在知识型企业来说,给我们做创意产业,包括我们做电影,我们做其他的以人为核心的产业,人文主义就成为你这个企业最关键的一种影响力。

  在这个过程我们讲知识密集型企业它的战略定位也不一样,从去年的金融危机我们可以看到,这就是和人本相关的服务业,实际上是高端服务业,而这种服务业在经济危机情况下,它受的影响是最小的。人们在对环境有一种悲观情况,但是在健康方面,包括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人们并没有减少,反而有可能会增加。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组织为这些人提供服务,把知识组织做简要的划分:第一种类型叫创造知识的企业。创造知识比如像互联网企业,因为很多做互联网的企业其实是创造需求,很多像腾讯这种,包括像新浪成功的商业模式,产品最终是什么?可能当初在做这个产品研发者和推进者他都不清楚,这是不断探索的过程,所以你创造全新的体验给客户,这个东西是你创造出来的。比如像现在发展影视业,像这次《阿凡达》,可能5亿的投资创造了十几亿的回报,我12年的时间磨一剑,你创造的体验是别的导演没法创造的,这都是在创造一种知识。

  还有一种行业在应用知识,当然了不是截然区分,有些行业是做咨询,它要应用大量知识,在应用的同时,他也要创造知识。所以这个模型更应该有一种关联。

  还有一种企业完全就是传播知识,所以我怎么能够把既有的知识能够搜集、能够组织,然后这些知识可以重复地利用。因为知识型企业创造价值,最重要的目的是知识可以重复利用,不会因为你的利用而消费掉。它和土地不一样,土地卖了以后就没了,但是知识出售以后它可以无限度的重复出售,如果有需要的话。而重复销售的成本,如果你卖盘的话,这个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在大量制造行业来说,制造成本非常高,但是知识型,当你第一张光盘做出来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知识型的企业技能要求也不一样,我们讲越是创造知识的企业,对你员工的隐性知识的需求量越大。这个隐性知识包括你的想象力,你的洞察力,你做决策的一种魄力,你的判断力,你的直觉,甚至你的情商,你感知这个客户的需求。所以大量调用的是员工隐性知识,但是隐性知识难度在什么?因为员工他甚至都不知道他到底有哪些隐性知识?而我们的管理者,我们如果说通过一些测试,一些培训,甚至简单的方法我们也无法发现它到底有哪些隐性知识。所以一种组织创造什么样的氛围和机制,构建什么样的愿景?什么样一种体制才能够让你员工的这样一种潜能,在你这个组织最大化,这是很多知识型企业管理者面临的最大挑战。

  因为我在光华讲知识管理,我主要讲的是这个问题。另外从应用知识的角度来说,你的组织能不能给你每一个员工,一线的员工提供巨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里,当他有知识需求的时候,我随时可以调动。比如说中国移动10086,有客户有问题要解决,其实他就是高中生,但是我每次打电话,我都能得到很好的答案,为什么?这些人有大的知识平台,大的知识库。

  另外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包括你的知识,你在多大范围内能够整合你的知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成本获取组织的知识,这个决定了你传播的效益。比如说像新东方这样的机构,你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你的信息管理的平台,这对你来说是至关重要,当然老师也是非常重要。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