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新加坡:电信“三色”争战

2008-07-21 10:28:01  来源:计算机世界报

摘要: 新加坡政府6月初宣布,手机用户自6月13日起可以在不换号码的情况下更换服务运营商,这样,用户就可以更自由地在SingTel、星和 和M1这3家移动运营商中切换。目前,各运营商所占的市场
关键词: 电信 新加坡

    红、橙、绿分别代表新加坡SingTel、M1和星和三大电信公司, 6月13日起,新加坡“携号转网”方案正式实施,原本相对稳定的移动运营商“色板”将被搅动,进行新一轮调和。

    6月19日下午,李先生搭乘地铁来到新加坡高档写字楼新达城的中庭广场,这里近200平米以绿色为主色调的星和(StarHub)展台,正在现场受理促销业务。李先生目前在一家医疗公司供职,这次是准备从M1(第一通)转为星和的用户。星和新推出的一系列配套服务促成了李先生的“跳槽”,他挑选的一套两年期话费套餐,除了能赠送一部诺基亚N95外,还能减免前6个月每月48.15新币的基础话费。

    “以前由于不能携号转网,担心号码改变丢失客户,所以一直没有动过心思。现在转网这样方便,又赶上大幅度的优惠促销,所以赶紧过来办理。”李先生以为记者也是过来咨询业务的用户,低声耳语道:“你如果不着急,可以再观望一段,听说SingTel(新加坡电信)要推出3G版iPhone了。这3家运营商折腾,我们倒是赶上实惠了。”“携号转网(True Number Portability)”方案的推行,像是一根导火索,即将引发一场颜色大战。

    三色争战 用户得实惠

    新加坡政府6月初宣布,手机用户自6月13日起可以在不换号码的情况下更换服务运营商,这样,用户就可以更自由地在SingTel、星和 和M1这3家移动运营商中切换。目前,各运营商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SingTel 41%、星和31%,而M1则占27%。

    为此,3家运营商开始了新一轮新的“用户抢夺战”。除了星和,SingTel也实行手机、宽带和付费电视捆绑的促销策略,消费者可享受将各种服务捆绑的折扣,同时获得更多增值服务。而没有固网宽带和付费电视资源的M1,则推出DIY套餐,让客户自行搭配各种服务。此外,M1通话时间按秒付费的方式也让许多在意价格的消费者更加钟情。

    在携号转网方案推行的第一周,随手翻开报纸,或在大商场里,都不难看到3家公司的广告和现场促销,红、橙、绿色3种代表色也非常抢眼。但与运营商的热乎劲相比,手机用户则显得有些矜持。

    新加坡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因为3家电信公司都各有优缺点。SingTel还没有按秒计算,消费者一般认为它的平均价格比较高;M1没有付费电视和宽带,所以用户更倾向于新电信或星和,以获得更多综合折扣;至于星和,顾客反映它的信号比其他两个电信公司差。

    面对运营商这场长期的拉锯战,消费者是最显而易见的受益者。“政府的目的,就是要降低资费,让消费者受益;同时促进市场竞争,让新加坡电信业更加自由、公平。”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副局长兼电信及邮政部主任梁景泰坦言,“这样做并不会引起恶性竞争,电信公司的客户争夺战虽然很激烈,但它们也要守住自己的价格底线,这样就促进了电信公司在服务和内容上的竞争,使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增值服务和更好的保障。”

    IDA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新加坡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达到了130.6%,这意味着已经有很多人拥有两部或两部以上的手机。IDA早在3年前就开始探讨携号转网方案,此方案的强力推行,正是新加坡电信市场自由开放进程中的必走之棋。
 
   自由竞争  非一日之功


    1992年4月,SingTel得到移动通信服务5年的垄断合约和15年基础电信业务垄断权;1996年5月,政府将SingTel拥有的15年基础电信服务缩短了7年,从原来的2007年3月31日提前到2000年的3月31日。1997年4月,第二家移动通信运营商M1进入市场,开始提供服务。1998年5月,星和成为第三家获准经营移动通信服务的公司。2000年4月1日,新加坡政府提前进行了电信市场自由化开放。

    “当时,美国和英国已经完全实现了自由化,并已经从价格低廉的新服务中获益。新加坡要发展成为领先的资讯信息枢纽,需要依靠电信产业的全球竞争力。”IDA负责推动产业和集群发展的助理局长谭爱勤回忆说。“全面自由化开放是一次大胆的、高成本的举措,为了提前自由化开放,政府共支付给两家运营商12亿美元,以补偿他们提前结束垄断服务的损失。今天的成功证明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

    市场自由化还意味着没有外商投资限制;没有运营商数量和类型限制,完全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发放无线网络许可证,如3G牌照;运营商可以自主决定网络类型、系统、设施,以及偏爱的技术平台。

    目前,新加坡电信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活跃的市场,从2000年的13家注册设施运营商发展到现在的41家,从2004年的414家注册服务运营商增长为现在的942家,新增了50亿新币的投资。

   然而,从垄断到竞争的体制改革也面临种种挑战。例如新加入的企业将面对业内巨头的挤压;新进的企业需要与原有企业合作,实现互连,共享瓶颈设施。为了化解这些困难,新加坡政府于2000年9月推出电信业竞争准则,并每3年评估一次,意在建立明确的电信市场竞争行为规范,提供政策监管框架,以推动竞争。

   其中值得借鉴的当属不对称规制(Asymmetric regulation),即加重对原有垄断持照者的监管,避免垄断运营商以超出市场竞争的价格提供服务。“为推动多网络、多运营商环境下的有效的市场竞争,我们推出了互联互通文件(RIO),即列出在与其他企业进行互联互通服务时,垄断企业必须提供的价格、条款。RIO 中的价格是由IDA按成本计算原则决定并且批准的。”谭爱勤解释说。

    如今,携号转网政策的推行,虽然在自由化开放进程中仅仅是个小的举措,但也表明新加坡已经从监管业内企业转向促进产业内的有效竞争。

   采访手记    我的宝贝手机号

    6月中旬,应新加坡IDA之邀参加“2008资讯通信及媒体业商业交流大会”,期间刚好赶上新加坡推行“携号转网”政策的第一周,作为来自中国的媒体,刚经历了电信重组的热潮,所以神经被小小刺激了一下。

    在新加坡时收到一位中国网通朋友的短信:“含泪送别相伴多年的宝贝手机号码。由于工作需要,原手机号码改为156xxxxxxxx。请各位朋友记录。”随着联通与网通的合并,至6月初,网通各省一级公司员工都已拿到了由联通派发的156号码,这表示,将有很大一批人面临着手机号码的改变。中国的“携号转网”,虽然已被热议多年,却始终千呼万唤出不来。某些具有特殊价值或含义的宝贝手机号,也成了很多高端用户对运营商从一而终的惟一理由。

    我国电信重组后,企业职工的分流、网络设备的分离,手机用户的分离等都成为待解之题。坊间有消息称,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召集运营商、电信专家等研讨携号转网问题,提出了“单向本地转网”的重要方案。携号转网的最终导向还是将消费者引向服务更好的运营商。现在,3G牌照的发放将如期而至,能不能既使用3G网络,又保留原有号码呢?很多人存在这样的疑问。或许,携号转网将作为3G牌照发放的配套措施平稳推进。不过,目前仍有悬念。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