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设施 > 正文

开源技术趋势已不可避免

2009-07-15 10:43:31  来源:CIO时代论坛

摘要:开源技术趋势已不可避免,专业化是开源技术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到2011年,至少80%的商业软件都将包含大量的开源代码。
关键词: 开源技术 趋势


    你可以尝试避免使用开源技术,但不久你就会发现,这确实太难了。开源技术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Gartner的研究报告,到2011年,至少80%的商业软件都将包含大量的开源代码。

    “你们当中肯定有不少人对此感到有些吃惊,不相信这是真的,”Gartner研究副总裁Mark Driver表示。“还有一些人会说,‘为什么要等到2011年呢?现在它已经来了。’”即使你不打算使用完全开源的应用软件,网络管理人员也应该对开源技术这个大趋势多加留意,因为某些商业软件供应商的开源选择可能会使用户暴露于风险之中或出于竞争劣势。“开源技术很快就将进入你的网络之中,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Driver说。“要想完全避免不受到它的影响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其实,开源技术并不像它的积极倡导者向你保证得那么好,也不向开源技术批评者所描述的那么危险,Driver说。使用开源技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制定一个开源策略,确定一个什么时候以及在什么地方使用开源技术的指导方针。很多企业的IT部门都纷纷制订自己的开源策略,但几乎没有一个全力以赴进行实施的,Driver说。“如果你采用一种”既不问又不说“的策略监管开源技术的使用的话,我建议你还不如完全不使用它呢。”Driver表示。“你知道它存在于你的企业里。如果你不能管理它,那么你就你无法控制它,” Driver说。

    有些人认为如果使用开源技术地话,可以得到更好的质量保证并降低软件的总体拥有成本。“但是如果一个用户认为这始终是正确的话,在将来某天肯定会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因为开源技术并非十全十美,” Driver说。

    一个企业是否采用开源技术的决定应该取决于四个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开源软件能否满足你的需要。这可能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一些开源技术的支持者却夸大了它的能力。“开源技术在企业中拥有大批支持者,一群非常狂热的支持者,”Driver说。“这些人经常说‘Windows 不稳定并且不安全,我们应该使用Linux。’”

    第二个因素就是开源产品是否足够成熟,它的风险以及所带来的投资回报率是否可以接受。并且还要考虑开源软件是否有充足的服务和技术支持。

    第三个因素是公司技术采用的态度。该公司愿意使用未经验证的新技术吗?该公司是否总是需要第三方支持?并且它能在开源软件支持上提供多少内部人员?

    第四个因素是看看部署目的是不是用于关键任务。如果需要部署的应用程序需要时刻运行不能出现任何中断的话,那么你需要确保你要使用的开源软件符合你的需求。这并不是说开源软件不能用于关键任务。只是提醒你在将开源软件用于关键任务时最好小心一点,Driver说。“现在,越来越多地保守的公司和关键任务解决方案都开始使用开源技术了,”他说。

    客户可能会担心分裂问题,因为开源软件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比如Linux.不过,Driver表示,自然选择的形式能够防止开源社区的大规模分裂。“没有人能够保证Linux在将来会不会分裂,”某种程度的分裂是不会带来什么问题的,因为垄断的做法在开源社区并不可取。“自然选择能够清除竞争力比较弱的变体,也就是所谓的优胜劣汰。然而,专业化却允许变体并存,” Driver说“因此,专业化是开源技术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

    Driver表示,他遇到的好多人都认为:免费提供的开源软件将会在未来5年内打败微软。Driver认为这种想法真是太可笑了。开源代码正在改变商业软件这个行业,而这个行业本身也正在改变我们对于开源软件的看法。一些商业软件供应商采用技术来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为什么IBM近来对于 Linux持赞赏和支持态度?” Driver问。“因为Linux的受欢迎度越来越高,直接影响到了IBM的主要竞争对手微软。”

    在某些情况下,商业软件供应商正在破坏开源运行的理想。一些厂商使用一种Driver称之为“门源(gated source)”的模式推销自己的产品,也就是他们给客户适当的权力改变产品的代码,但只能供用户自己使用而不能被重新分配。在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基本上每个供应商都会说:“我会给你一些自由,但是这种自由绝对不能影响到我的商业利益,”这就是为什么要就清楚地界定什么才是真正的开源软件的重要性。Gartner认为,一个开源软件只有悖授予许可的时候,比如通用公共许可证(GPL)才能称得上是开源软件。

    “我们不相信开源将会演变成另外一个营销词汇,”Driver说。“这对于软件也将是一件坏事。”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