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联通4G战略倚重FDD 试商用时间仍是谜

2013-12-17 09:35:1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摘要:在4G大规模商用之前,三大运营商倒是在营销宣传上你追我赶。12月10日,中国电信的天翼4G广告在全国十几个城市亮相,之前中国移动的4G品牌宣传早就进行得如火如荼。
关键词: 中国联通 4G FD

    在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相继发力4G品牌宣传之后,一直淡定的中国联通终于出招了。


    近日,中国联通4G品牌的宣传开始出现在其各营业厅和网络上,并同时在各地进行4G网络的试验。北京联通有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北京联通已在多个网点部署4G试验网。不过,具体什么时候试商用,联通并未透露。


    在上周的 “2013年央视财经论坛”上,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首次阐述联通在4G时代的战略布局。他表示,在4G时代,中国联通确立了“移动宽带领先”战略,将在数据热点区域快速建设TD-LTE基站,但重点还是发展FDD


    联通4G仍叫“沃”


    大战未起,先造声势。在4G大规模商用之前,三大运营商倒是在营销宣传上你追我赶。12月10日,中国电信的天翼4G广告在全国十几个城市亮相,之前中国移动的4G品牌宣传早就进行得如火如荼。而今,姗姗而来的中国联通也加入到4G的宣传洪流中。


    近日,中国联通4G品牌宣传广告在部分地区悄然出现。比如福建联通就在网上营业厅上打出联通4G开通的广告。据一条名为“中国联通4G宣传片”的视频显示,中国联通4G宣传上继续沿用沃品牌。这与中国电信沿用天翼的品牌宣传4G策略一样。


    此前,资深电信分析师曾韬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4G发展初期,营销宣传可以影响用户心理,避免用户受到影响转投其他运营商。


    目前,除了中国移动推出全新4G品牌“和”之外,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选择继续沿用3G的品牌。对此,曾韬认为,在4G时代,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不占优势,利用在3G时代已有的品牌知名度,让用户的品牌认知有延续性和亲近感是明智的;中国移动推出全新品牌,是为了改变其在3G时代的弱势形象。


    但就目前而言,中国联通4G网络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在4G网络建设方面明显落后于两大竞争对手。今年10月,中国联通才开始向各家设备厂商发出4G网络设备招标计划。在获得TD牌照之后的12月10日,中国联通才公布《2013年中国联通TD-LTE无线主设备采购资格预审公告》以及 《2013年中国联通FDD-LTE实验网无线主设备采购资格预审公告》。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已经开始了4G网络的建设计划,且两家都已明确了4G试商用时间,但是中国联通因受制于网络建设方面的原因,迟迟没有公布。


    4G时代运营商需转型


    此前,中国联通4G的发展战略一直言辞不多。12月12日,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在 “2013年央视财经论坛”详解了4G时代联通的战略布局。


    陆益民表示,面向4G时代,中国联通确立了“移动宽带领先”战略。在4G网络建设上,中国联通将在数据热点区域快速建设TD-LTE基站,但重点还是发展FDD,因为FDD是全球最成熟的产业链。


    陆益民表示,中国联通将积极推进LTE终端产业链发展,2014年全年计划推出150款以上的4G手机。


    在发展4G的同时,中国联通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升级现有3G网络上。据了解,从2009年10月1日,中 国 联 通3G正 式 商 用 提 供4.2Mbps(兆位/秒)网络下载开始,每年都在升级。2010年升级到14.4Mbps,2012年则全网升级到21Mbps,今年底在全国主要的城市和大部分地区会进一步升级到42Mbps。中国联通多次强调,这个速率在很多国家已经被认可为4G网络。


    独立电信分析付亮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联通4G上不着急是因其目前还有优势,利用现有网络的升级依然能让用户有良好的网络体验。


    事实上,中国联通对于未来4G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认识。陆益民表示,2G时代运营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语音和短信,3G时代语音和短信依然提供主要的收入来源,到4G时代,运营商模式一定要转型。


    从全球运营商的发展历程来看,4G时代将进入流量经营时代。陆益民认为,3G时代中国联通将流量费大大降低,4G是不是有这么大的下降幅度不敢说,但是肯定会下降。


    不过,他随后表示,在4G时代,中国联通不会推出无限流量和包月的套餐。因为无线资源是有限的,推出无流量限制、包月的套餐,会让网络承受压力过大。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