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移动互联网尚处早期 垂直化体系明显

2013-11-07 14:11:40  来源:中国软件网

摘要:谈移动互联网必然避不开终端的发展,PC机的发展从80年代到差不多2000年左右才超过了1亿的规模,经历了差不多20年时间,苹果从07年开始不到四年时间就风靡全球。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谈移动互联网必然避不开终端的发展,PC机的发展从80年代到差不多2000年左右才超过了1亿的规模,经历了差不多20年时间,苹果从07年开始不到四年时间就风靡全球,而且占据了移动终端市场最大的利润份额,Android用3年时间也占据了半壁江山,反面例子就是诺基亚。


    简单回顾一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据业务量爆炸性的增长,目前全球每个数据业务流量达到了342M,国内智能终端月消费流量也刚刚到100M左右,从国家来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具体的终端出货量来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终端出货量都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网络也都在快速部署。


    智能终端发展的同时它的计算能力也在不断增强,07年PC和笔记本计算能力差了差不多8年,现在差不多只差了3年左右,我们对PC机的依赖越来越小了,这也是大的变化。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胡坚波总结移动互联网的变化:一个是当前苹果和Google构建的生态体系,应用模式一个是App、一个是WEB。iPhone出现的时候,有很多业内人士说iphone设计的不太好,特别是打电话方面,还有缺陷,其实这还是用传统思维分析出来的问题。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际上传统的包括原有的企业信息化模式和社会信息化模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另外,摆脱了原有的像英特尔和微软交互的产业模式,而进入了新的融合创新的模式,而且美国借此重返了世界的领导地位,苹果是封闭生态系统,Google是打着开放生态的大旗,通过它开源的方式吸引了大量服务商,同时有大量的终端厂家,包括像三星、HTC、国内一些厂商等都主动跟它适配。


    应用商店成为了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最主要的承载平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第三方平台,应该也有一些不错的表现。关于下一步的发展,我们看到除了客户端之外还有web通过浏览器方式进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这和PC机上的应用是有直接感官的,PC机上打开电脑首先是打开浏览器,但在应用客户端快速增长的同时,通过浏览器产生的流量也在快速增长。所以关于这两大体系发展的变化,我们通过这几年的调查看到其实是有些变化的,去年可能很多人会倾向于说新一代web的发展会比较有前途,今年的情况又回收了一点,感觉他们发展的不是很顺利,所以这点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


    在互联网这个时代我们看到了大规模的个性生产,回顾07年,移动应用开发需要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并达不到终端的一致性体验,目前一切均已改变。现在讲的云计算,其实几年前也有人提出过网络PC,但这个事情失败了。还有我们现在说的三网融合,微软也提出过相应的概念,但也没起来,这和当时社会的状况、文化的状况都有很大关系。


    这是我们看到的垂直化生态体系,特别是Google搭建的,它是通过数百年的工程师一个开源系统,来翘动数百万的硬件工程师和百万软件开发者,以小博大。但是,无论是苹果的iOS还是Google的Android系统,为了使自己的效益最大化,不断的跨平台使用,包括现在非常热的穿戴式设备。


    从趋势来看我们有个判断,当前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垂直化体系明显,大家都在搭建自己的产业化生态体系,未来的成熟产业这个产业链会越来越粗,比如浏览器有个厂家做的比较好,芯片有个厂家做的比较好。现在通过操作系统加应用商店的模式打造的非常好,搜索由于无法放到封闭的空间去,掌控了操作系统的厂家就能掌控在搜索引擎领域的地位。包括苹果对Google的排斥,排斥它的地图。


    下一步技术发展中的HTML5,HTML5是一种新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控制底层,特别是移动终端硬件资源,使得它能够实现一些跨平台的操作。我们看到有几种模式可以发展下去,一种是和原操作系统结合,另外是基于web浏览器的操作系统,基于web的操作系统目前还是不成熟的,因为如果不通过操作系统很难实现对硬件设备的调用,包括照相设备、录音设备等等。从浏览器来讲,比较领先的Opera,咱们国家的UC排名也是比较考前的。


    移动互联网下一步发展的一个方向还可能会向物联网延伸,移动终端以个人为单位,如果以M终端为单位的话,这时候实际说它的数量级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当然这样的终端也具备新的特点,有的只是简易的终端,北欧和美国一些新增用户,这种M用户数量也非常之大,包括我们未来可以看到可穿戴的智能终端等等这样一些设备,都可能会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方向,也是移动信息化、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董光帅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