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WLAN的运营模式还在探索之中

2011-10-31 11:08:24  来源:tt网络

摘要:WLAN建设如火如荼,带来的直接效应应该是运营商在WLAN业务上的突飞猛进和用户完美的WLAN网络体验,但记者了解到的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关键词: WLAN
    WLAN建设如火如荼,带来的直接效应应该是运营商在WLAN业务上的突飞猛进和用户完美的WLAN网络体验,但记者了解到的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国外厂商黯然退出

    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动下,城市信息化的建设热潮不断高涨,使得WLAN市场跟着红火起来。各运营商则为抢占用户,全面铺开了WLAN热点建设,WLAN设备的采购需求也随之增大。

    据了解,在2010年,中国移动公布的WLAN设备采购量为37万台,中国联通为20万台。从今年2月开始,三大运营商相继启动了新一轮的WLAN招标。有投行预计,今年的WLAN建设将带来250亿元到300亿元的电信设备新市场。

    如此诱人的蛋糕等待着各大设备厂商来瓜分,但一个让人看不懂的现实是,思科、Aruba、摩托罗拉等一大批国际大厂却在逐步淡出国内市场。一位曾多次参与国内WLAN集采的国外WLAN设备厂商负责人表示:“运营商市场已经越来越难做,我们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参与运营商WLAN建设。”

    部分事实正如这位负责人所言,在近两年运营商的WLAN集采中,国外主流WLAN设备厂商的身影确实越来越少,反而出现了一大批名不见经传的小型低层WLAN设备提供商,它们以低至百元的价格参与投标,并在集采中获胜。

    而对于国内厂商的低价,国外厂商普遍表示难以想象。上述跨国厂商的负责人抱怨说:“百元的价格无法让运营商购买能够提供高覆盖、高速率以及高安全性的企业级WLAN产品。”据悉,国外厂商提供的设备价格,往往是国内厂商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为何国产设备的价格如此低廉?一位业内资深分析师一语道破玄机:WLAN设备最难的就是研发阶段,为以最快的方式获取最高端的技术,有一些国内企业会以高额价格购买产品的方式,参与跨国公司提供的技术培训,然后再进行产品生产并低价卖给低层的设备厂商,这些低层设备商便可以用极低的价格参与投标。而对于国外WLAN设备提供商而言,它们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就非常大,加上很多厂商的产品并非在国内生产,其物流与关税的费用必然加到设备上,这就使得它们的产品很难有价格优势。如此一来,很多优质可靠的WLAN设备并未进入运营商的采购订单中。

    网络质量被诟病

    既然运营商选择了价低质次的WLAN设备,那么,WLAN网络质量也就难言满意。

    曾有用户投诉称,在试用某运营商的WLAN促销套餐时出现信号不稳和WLAN共享网络拥挤,试用两小时出现7次共计19分钟无法连接网络的情况。

    对此,有业内分析师指出,出现这种情况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WLAN设备的低劣质量。由于廉价设备在能力上的明显不足,一旦业务量过大或者周围环境变得复杂,这些设备就会瘫痪。而据他的介绍,目前运营商比较普遍的做法是用低价的产品,采取密集型部署的方式,增加网络的覆盖率。因为价格便宜,如果设备一旦出现瘫痪,运营商的应急措施就是直接替换设备。而在此过程中,网络稳定性及用户体验感知都已经大受影响。

    用户感知一直被视为运营商业务发展与生存的根本,运营商没有理由忽视WLAN网络质量及用户体验。但迫于成本的原因,它们不得不直面这一暂时还难以解决的问题。

    据行业知情人士透露,相对WLAN提供的数据业务,运营商更在乎核心网业务,尤其是语音业务。“如果语音业务出现中断,运营商会遇到大量的用户投诉,甚至会出现大量的用户流失,这是运营商不想看到的。但对于数据业务出现的问题,用户明显没有那么大的反应,所以运营商更愿意将更多的资本投入到核心网的建设中。”该知情人士说。

    另一方面,在用户数量上,WLAN用户的数量目前还只占运营商用户数量很小的比例。以上海移动为例,截至2010年底,上海移动用户规模超过2100万,而其WLAN用户数目前不过150多万,其占比不过7%。这也被业内普遍认为是运营商对WLAN网络质量重视度较低的重要原因。

    “运营商终有一天会发现,它们需要的是高性价比的产品,而非便宜的产品。低质的产品会让它们的网络时刻面临瘫痪的危险。”前述曾参与过运营商WLAN设备招标的国外厂商对此十分笃定。

    运营模式模糊

    运营商之所以没有在WLAN设备上大量投入,另一个不容忽略的关键原因是WLAN的盈利模式也依然处于探索阶段。而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行业问题。

    据了解,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为用户提供免费的WLAN体验从而吸引用户的手段,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推广手段。据上海联通计划管理部副总经理刘贤松介绍:“运营商的WLAN使用基本都是免费的,免费就意味着收费渠道不明确,商业模式也不明确。”因此运营模式的探索和完善,也将是运营商在整个WLAN发展期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

    目前,发达国家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是,将WLAN视为一种带有福利性质的准公共品,其目的更倾向于是为市民提供一种最低限度的公共服务,这就意味着并不是在整个城市内使用WLAN都是免费的。

    但对于国内免费的WLAN运营模式,有专家建议,运营商可考虑提供限时免费,而这种成本补贴可考虑向赞助商收取,赞助商则可以在WLAN中植入广告。

    据悉,植入广告的模式已经在美国得到采用。eBay就曾在特定时段特定地点自行提供免费WLAN,而用户需要先浏览eBay广告。另一种方式是政府买单,由政府采购垄断性场地的WLAN热点使用权,将其免费提供给市民使用。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是免费WLAN模式的拥趸,他建议WLAN采用“政府主导、全民共建”的模式,即在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由政府建设,校园、商业场所各自建设,用户在自己家中建设,最后全民共享,免费无线上网。

    尽管WLAN的运营模式还在探索之中,但业内人士大多倾向于运营商向政府、企业等收费,对普通用户免费。而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和企业等是否愿意为WLAN买单。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