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IT服务管理:整合电信业务与IT的利器

2010-12-21 10:39:25  来源:sina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信息化浪潮迅速席卷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基础和桥梁的电信信息
关键词: IT服务

  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信息化浪潮迅速席卷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基础和桥梁的电信信息化的进程特别引人关注。

  我国电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伴随着我国电信行业的改革与成长,电信信息化正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在完成第一阶段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后,电信信息化已迈入系统整合和服务阶段。目前,电信企业的信息化主要集中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信息化和支撑系统(OSS/BOSS)两个方面,网管、计费系统、客服系统和BOSS系统的建设则是运营业务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可以说,目前中国电信行业信息化所采用的硬件基础设施已非常先进,基本做到了与世界同步,有的甚至已经超过了国外,而为什么我们仍感觉到电信信息化的水平和效果并不那么理想呢?

  电信信息化的不足之处1.缺乏统一、全局的IT战略规划。由于没有统筹规划,系统分散建设,管理独立。电信企业通过近几年的大量投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积累,如中国移动的BOSS系统工程、中国联通的综合运营支撑系统等。但是,国内电信企业的运营支撑系统目前还没成熟,电信运营商的网管系统、计费系统、营账系统、客服系统等都是各成体系,没有经过有机整合,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框架,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而且在管理方面,“信息孤岛”也常常分属于不同的管理职能部门。由于这种系统没有进行互联,因此导致各个系统统计出的数据常常不一致,为领导进行正确决策,增加了难度。另外,国内电信企业在运营业务支撑系统建设完成后的运营、管理的经验不足,尚不能充分发挥已建成系统的运营效力,从而造成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2.重硬件购买,轻软件和咨询服务。目前,我国电信信息化建设缺少专业分工,基本是自建、自用、自我服务,不愿花钱买专业化咨询、专业化软件开发、专业化服务,从而造成信息化建设效率低下。而发达国家的大型应用系统不但花钱买这三项专业化的建设服务,而且还买运营服务。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电信行业在信息化投入中,软硬比例失调,软件加服务的投入与硬件投入的比例为二八开,其中集成与安装的比例约8-10%;软件开发的投入约10-12%;80%的资金是用于硬件购买。而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发达城市信息化投入一般为七三开,70%用于软件和服务,购买硬件为30%。3.电信业IT运营的多个环节存在很多薄弱环节。管理机制分散:很多电信运营商在对多种主机平台、多种设备的管理维护时,需要投入拥有多种技术知识的管理维护人员,即是这样,也无法同时对分散的主机、网络设备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

  管理手段落后,很多问题反复出现:管理人员无法预测将要发生的故障,有时不能及时发现故障,运营维护人员整天忙于“救火”,“救火后”仍然没有增加任何“消防知识”,同样的故障反复出现。网络管理薄弱:网络管理缺乏端到端的网络路径分析,当某两台主机和网络设备的响应速度下降时,维护人员无法迅速确定瓶颈所在。由于采用的网络管理及与设备,不能积累相关的客户信息,无法让用户满意。缺乏主动性能分析:运营管理人员缺乏对网络、主机系统全面的性能统计分析。

  缺乏服务管理理念和IT管理流程:由于整天忙于“救火”,管理人员很难有效地规划服务管理流程,很难保证IT服务的有效和一致。

  “治疗药方”:IT服务管理综合以上问题,我们可以看出问题的症结在于电信行业IT与业务没有有效整合,IT管理缺乏规范的流程。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满意和服务品质为核心的IT服务管理(ITSM)针对以上电信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措施,实现对网络系统、主机系统、数据库系统进行全面、集中、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使IT系统拥有高效性、实用性、可扩展性等特点,规范IT服务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保障业务系统平稳、健康运行,实实在在提高IT服务质量。据了解,很多电信运营商如辽宁移动、山东移动、云南联通等通过实施IT服务管理,提高了IT运营管理和IT服务质量。

   IT服务管理的核心思想是IT组织,不管它是企业内部的还是外部的,都是IT服务提供者,其主要工作就是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IT服务。而IT服务的质量和成本则是从IT服务的客户(购买IT服务的)和用户(使用IT服务的)方加以判断的。同样,IT服务管理也是一种IT管理。不过与传统的IT管理不同,它是一种以服务为中心的IT管理。ITSM适用于IT管理,而不是企业的业务管理的。清楚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它明确划分了ITSM与ERP、CRM和SCM等管理方法和软件之间的界限,这个界限是:前者面向IT管理,后者面向业务管理。同时ITSM不是通用的IT规划方法。ITSM的重点是IT的运作和管理,而不是IT的战略规划。IT规划关注的是组织的IT方面的战略问题,而ITSM是确保IT战略得到有效执行的战术性和运作性活动。我们将传统的IT管理和ITSM比较如图1所示。

   或者,我们也可以形象地把ITSM称作是IT管理的“ERP解决方案”。实施ITSM的根本目标有三个:(1)以客户为中心提供IT服务;(2)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3)提供的服务是可准确计价的。IT的流程再造从组织层面上来看,它将企业的IT部门从成本中心转化为服务中心和利润中心;从具体IT运作层面上来看,它不是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IT管理方式,而是以流程为中心,从复杂的IT管理活动中梳理出那些核心的流程,将这些流程规范化、标准化,明确定义各个流程的目标和范围、成本和效益、运作步骤、关键成功因素和绩效指标、有关人员的责权利,以及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所以,IT服务管理又常被称为IT的“流程再造(BPR)”。

   ITSM的“流程再造”可简单地用“二次转换”来概括,第一次是“梳理”,第二次是“打包”,如图2所示。首先,将纵向的各种技术管理工作(这是传统IT管理的重点),如服务器管理、网络管理和系统软件管理等,进行“梳理”,形成典型的流程,比如ITIL中的10个流程。这是第一次转换。流程主要是IT服务提供方内部使用的,客户对它们并不感兴趣。仅有这些流程并不能保证服务质量或客户满意。还需将这些流程按需“打包”成特定的IT服务,然后提供给客户。这是第二次转换。第一次转换将技术管理转化为流程管理,第二次转换将流程管理转化为服务管理。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转换,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客户的角度说,IT只是其运作业务流程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需要的是IT所实现的功能,客户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IT有太多的了解,他和IT部门之间的交流,应该使用“商业语言”,而不是“技术语言”,IT技术对客户应该是透明的。为此,我们需要提供IT服务。为了灵活、及时和有效地提供这些IT服务,并保证服务质量,准确计算有关成本,服务提供商就必须事先对服务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类和“固化”。流程管理是满足这些要求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

  链接ITIL发展简史20世纪80年代后期,ITIL由英国计算机和电信中心CCTA(2001年4月并入英国政府商务办公室OGC)提出,在英国开始应用。20世纪90年代初期,ITIL被引入欧洲其他国家,成为了事实上的欧洲IT服务管理标准。20世纪90年代后期,ITIL被引入美国、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国。2001年,OGC开始更新ITIL,英国标准化协会BSI正式发布以ITIL为基础的IT服务管理英国国家标准BS15000。2002年,BSI15000正式被提交给ISO,有望2006年成为国际标准。21世纪初,ITIL引入中国,在中国掀起了IT服务管理的热潮,中国IT服务管理时代已经来临。2002年,中国北京成立首个中国IT服务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IT服务专业委员会。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u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