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六招提升SOA用户体验

2010-08-09 18:43:08  来源:中国计算机用户

摘要:面向人应用的产品都需要强调人性化,产品的人性化体现关键要持续地改善用户体验,没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就不能说达到了信息化的目标。
关键词: SOA

    面向人应用的产品都需要强调人性化,产品的人性化体现关键要持续地改善用户体验,没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就不能说达到了信息化的目标。

    人机关系由“找”变“推”

    面对由传统应用系统开发模式建立起的信息化应用环境,用户只能在若干个互不相关、风格各异的应用系统中,通过无数个水平菜单、下拉菜单、操作选项去执行各类繁杂的日常操作;要从海量数据中自己去寻找希望得到的信息;还要想办法自己去发现与其相关的管理上的差异。

    这样的人机关系,随着传统应用系统的数量不断增加,需求的复杂度和覆盖面的不断增加,不要说新用户,即使是长期用户都很难记住和选择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系统、选哪个选项、干什么操作;很难记住和查询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能找到什么信息;很难记住和发现特定的管理对象,在相关的时点上,针对特定的行为,存在哪些与法律和规定的遵从差异,以及差异的大小等等,这种操作体验已经成为制约信息化进程的关键要素。

    新的信息系统体验应该做到一是“工作找人”,即基于每个用户的特定身份和工作权限,除了必须由其自行发起的操作外,均可由信息系统在特定的时间点上,提示用户应该干什么工作;二是“信息找人”,即在特定的时点上,结合用户正在从事的工作和对象,将所涉及的各类相关信息直接推送给用户;三是“问题找人”,即在特定时间段内,将涉及各类管理对象对法律、规定以及数据质量的遵从差异,直接推送给每个具体的责任人。

    管理过程由“钢”变“柔”

    传统的应用系统将管理过程固化在一个个独立的系统内,往往同一管理过程可能涉及多个系统,由于各自独立过程相互间不能直接传递和衔接。而且每个系统一旦开发完成,其所涉及的管理过程想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必须经过提出维护需求、进行变更设计、实施系统维护、开展测试评价、确定上线时点等一系列软件工程的环节。这种体现在应用系统中钢性很强的管理过程,使得管理者和决策层在希望尽快优化管理过程时,不仅很难及时看到优化后管理过程的执行效果,还要受到应用系统开发商效率和报价的制约。

    如果在新的信息系统中引入工作流平台,通过它集中管理所有管理过程;每个管理过程中相关的工作环节通过用户的逻辑设计,串联成一个个由计算机自动执行和控制的工作流;从而实现信息系统中控制逻辑和事务逻辑的分离,将固化在信息系统中的刚性过程,变为由用户调整的柔性过程。工作流平台对管理过程实现了专业化管理、实时跟踪监控、分类统计查询,用户可通过图形化界面实现管理过程的自定义和变更维护,达到快速部署、自行调配、易于评价的最佳体验。

    数据分析由“分”变“合”

    在传统的竖井式的应用系统中,为了实现数据的综合分析,所有应用系统的数据都要在综合分析系统中再保存一份拷贝,增加了数据的冗余。其次各应用系统和综合分析系统中的数据难以完全同步,算法难以保持一致,维护难以统一进行,使得数据口径难以保持一致;三是又新增了一个垂直系统,进一步使得各类用户、运维人员增加了应用和管理的难度。如果剥离出分布在传统应用系统中的所有分析类功能,包括凭证汇总、会计核算、统计分析、数据查询等,在新的信息系统中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去集中实现,使得传统的应用系统逐渐变成纯粹的交易类的应用。

    同时,交易类应用的数据定时通过清洗、审计和校验后抽取到数据仓库,没有能通过清洗的数据,及时返回给相关责任人进行修改维护。用户在使用交易类应用时,所涉及的历史信息、分析信息、统计信息等均由基于数据仓库的综合分析类应用提供。这种将BI融入日常业务运作的模式称为操作型BI,它从技术实现上将数据分析由“分”变为“合”;在数据库结构设计时,改变传统的信息系统将交易型数据和分析性数据“合并”在一个数据库存储,变为“分开”在两类数据库存储,极大地改善了用户的实际应用体验和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

    系统建设由“建”变“搭”

    新的信息系统必须做到能够适应管理需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日渐成熟的SOA便是可以支撑的技术。首先,通过建立一个SOA架构,对现有各类应用进行界面和权限的封装,面向用户提供一个个性化的,公共的操作环境;其次,通过工作流引擎依照管理需求,将每个岗位应该做的业务,以及需要利用哪一个系统功能推广给用户;同时,在做某项业务时,所涉及的背景信息也及时地推广给用户;其三,由于用户对管理过程的改变,可以通过工作流引擎的专用工具自行定义。

    一方面可以考虑逐步将现有系统的业务功能剥离成为一个个独立的,能由工作流引擎调用的服务(类似于传统的系统模块)。另一方面,对于新增需求要实现的业务功能,只需编写一些符合工作流引擎调用规则的,实现特定事务处理的服务即可。这样,用户对管理作业的改变,只需将对应新增业务的一系列“服务”,在集中管理的平台上统一发布;通过简洁、直观地人机交互完成过程和作业的定义,即可搭建起一类新的应用,或称为拓展了一部分管理需求。从而实现了设备共享、管理过程控制的共享、信息的共享、用户的共享。而工作流引擎、身份与权限管理等公共基础构件是整个系统共享的,对它们的性能提升也同时实现了系统的整体性能的提升。 
 
    研发机制由“闭”变“开”

    传统的信息系统研发,都是一个应用系统由一个软件开发商独立进行的,其数据结构、功能结构、逻辑结构、传输结构等队外都是封闭的。对于一些大的应用系统,不仅其他软件公司和客户自己要想维护和优化的难度远远大于重新开发,即使是本公司随着开发骨干的更新、技术团队的更新都很难开展有效的维护。同时,对于先入为主的软件开发商,通过控制应用系统的独家维护权,实际上也就控制了系统用户对行业管理的提升能力和控制能力,使得现代化管理对信息系统的依赖,转变成为对应用系统开发商的依赖。

    采用SOA技术构建的信息系统,由于基础构件是与业务无关的技术构件,甚至可以“拆卸、互换”。而面向特定的业务功能模块(“服务”),是按照标准的协议进行装配的,它与基础构件之间是松耦合的,不像传统信息系统中的功能模块之间存在着大量、复杂的逻辑关系。由于信息系统的建设成为开放的搭建过程,基础构件的维护更专业化,“服务”的开发和维护更简单化,从而基础构件的开发商更注重如何提高构件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去参与竞争,面向特定业务的“服务”客户自己的技术队伍就可以开发和维护,开发商要想参与,则必须要靠经验、态度、质量、效率去竞争更大的行业市场份额。

    资源配置由“独”变 “共”

    由于传统的信息系统由一个个独立的开发商所实现,其资源的配置均由其独立进行。为了防止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减少由于系统间参数配置和技术不同带来的干扰问题,无论是开发商和用户都不希望系统间设备共享。一些关键应用系统为了验证和测试系统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减少生产环境的压力,还要配置测试系统、查询系统等等。随着垂直型应用系统的增长,使得服务器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而每台服务器的效率往往很低。

    采用SOA架构,无论是底层的基础构件设备,还是上层的服务管理平台设备都是共享的,都可以根据应用规模和管理力度的提升和优化,逐步采用规模较大的设备或集群,进行集中统一的配置和管理,不会再受到应用系统数量的影响,只须重点关注系统对整体用户的及时响应。

SOA

 SOA下的T关注域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