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运营商成功三大基石:网络、业务、终端

2009-10-23 10:01:27  来源:CIO时代网论坛

摘要:据近日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中国移动累计用户总数达到了5.03亿户;中国联通累计移动用户1.41亿户;中国电信累计CDMA用户总数升至4381万户。但专家预计年底国内3G用户最多
关键词: 运营商 网络 业务

  中国移动拥有中国数量最多的手机用户和强大的品牌形象、雄厚的资本实力、完善的内部、外部销售渠道,3G网络年底预计开通238个城市。不过TD-SCDMA的核心问题是终端数量少、终端不够成熟和互通性差,这严重限制了中国移动在3G时代的竞争力。

  中国电信固网业务在南方家庭市场和政企市场拥有相当领先优势,全国县级以上的城市和地区全部完成3G网络升级,同样也面对cdma2000终端较少、缺乏移动通信的运营经验等问题。

  中国联通在北方地区固网业务具备明显优势,目前3G业务已在285个城市正式商用,WCDMA标准毫无疑问在技术成熟度、上网速率等方面领先竞争对手。另外WCDMA用户约占全球3G用户的72%,中国联通的3G用户可以无障碍漫游全球,而且支持WCDMA商用终端的款式数量超过2000款,全球WCDMA终端制造商近150家,可以说WCDMA具备当今最成熟的产业链。

  从目前市场发展来看,电信运营商要在3G市场获得成功,基础要素是网络、手机终端、业务应用。

  网络:竞争基础

  在客户对移动通信服务的体验中,网络质量最为重要,因为通信质量是进行通信交流的关键因素。据调查,48%的消费者认为网络信号接收质量是他们选择目前运营商的首要因素,所以在3G潜在客户中,网络质量也是他们享受一切服务的前提条件。

  三家电信运营商自拿到3G牌照之日起就开始对网络和设备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目前三家电信运营商中中国电信的网络覆盖城市最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在抓紧基站的建设,为3G市场的竞争提供有力的保障。

  业务:全新的竞争

  在3G时代,话音业务仍然是用户最为重要的应用,所以国外3G运营商的策略是以话音业务为基础,以数据业务获利。

  目前市场上中国移动推出可视电话、无线上网卡、手机上网、手机搜索、无线音乐、手机电视、手机报、手机邮箱、飞信、多媒体彩铃等业务;中国电信推出无线宽带、手机上网、爱音乐、手机电视、手机邮箱、移动IM、无线全球眼等业务;中国联通推出手机上网、手机搜索、手机音乐、手机电视、可视电话、手机报、手机邮箱和无线上网卡等业务。据推测,2010年全球将有约1.25亿用户使用手机看电视,手机将占全球数字电视接收设备的26%以上,而通过3G网络使用手机网络游戏被看做下一座金矿。对于3G时代的电信运营商来说,加强对CP/SP的控制,吸引优秀的CP/SP与其合作,这样才可以提供给用户独特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终端:竞争最终点

  终端与业务、网络有着强关联性,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内容和形式需要适合特定的网络技术规格和终端类型。终端的支持是业务推广的生命线,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逐渐升温,移动终端解决方案也不断增多。

  TD-SCDMA的核心问题仍然是终端数量少、终端不够成熟,因此中国移动近期营销重点是上网卡而不是3G手机,为终端研发争取时间。深度定制是中国移动TD手机发展的重要策略,为进一步提高终端厂商的积极性,中国移动与终端厂商联合开发生产3G手机,拿出6亿现金进行直接的资金支持,推动TD-SCDMA终端走向成熟。为适应3G时代的竞争,中国移动OPhone定制手机+MobileMarket应用程序商店的模式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移动的赢利能力。

  中国电信同样也面临终端问题,此前的CDMA发展遇到困难,最大的问题在于产业链的日渐萎缩,中国电信大力整合产业资源,并与厂商合作推进终端和设备的研发生产,以便未来将可更好地支撑3G业务发展。

  作为中国WCDMA牌照的拥有者,相比其它两家运营商而言,中国联通在3G方面拥有最成熟的技术、最丰富的终端、最完善的产业链支持。通过与世界上最受欢迎的3G终端产品联姻,中国联通可望借助苹果(iPhone玩家论坛)的影响力拓展大量高端用户。另外“开放自备机入网的政策”意味着水货手机可以入网,联通凭借终端优势有望在短期内3G用户数量有较大突破。

  3G版的三国演义序幕已经拉开,三家运营商也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人员整合、终端研发、3G品牌塑造、3G业务开发、渠道建设等等,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运营商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会使出全身解数争夺市场份额,最后谁将胜出还很难预料,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