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IT服务管理专家是怎样炼成的

2009-02-02 17:17:26  来源:ITGOV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商务部提出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ITIL)以来,ITIL作为IT服务管理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已经得到了全球几乎所有IT巨头的全力支持。IBM、惠普、微软、CA、BMC、ASG等著名跨国
关键词: IT服务管理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商务部提出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ITIL)以来,ITIL作为IT服务管理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已经得到了全球几乎所有IT巨头的全力支持。IBM、惠普、微软、CA、BMC、ASG等著名跨国公司作为ITIL的积极倡导者,基于ITIL分别推出了实施IT服务管理的软件和实施方案。ITIL在欧洲、北美、澳洲已得到广泛应用,全球1万多家在各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著名企业给我们带来了众多实施ITIL的成功案例,通过实施ITIL大大改进了企业IT服务的质量,促进了IT与业务的融合。

IT服务管理专家是怎样炼成的

  与国外如火如荼地“推崇”ITIL相比,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在我国还处于理念导入期。企业IT服务管理相关人员迫切希望知道如何在企业中实施ITIL,如何设计和执行ITIL流程,如何负责和管理IT服务流程?而获取这一切问题答案的捷径就是通过ITIL培训考试并成为IT服务管理专家。

   IT服务管理专家的“锦绣前程”

  ITIL认证专家在国际上素有“IT界的MBA”之称,ITIL认证目前已成为全球IT行业最抢手的资格认证之一,取得ITIL资格认证已成为优秀IT管理者职业发展的最佳途径。

  ITIL资格认证对IT企业、IT咨询企业以及众多实施信息化战略的企业的IT人员而言,将是一份重要的“身份证明”。目前全球已有7万多人获得ITIL资格认证,且每年新增7千多名。而我国取得ITIL基础认证的总数不到100人,取得ITIL经理认证的人才总量,全国不到20名。获得ITIL证书将为个人及企业带来很大的好处。我们认为ITIL证书将是从事IT相关领域员工前进的动力和挑战,获得ITIL资格认证可以:

  *获得更多关于IT服务管理的专业知识,从而胜任更多的工作;
  *更加有效地管理IT组织;
  *掌握IT如何为公司创造新的战略竞争机遇;
  *实现IT与业务有机融合;
  *从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
  *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并掌握先进企业IT管理的成功方法和经验;
  *了解其他企业实施IT服务管理的成功案例,从而为自身实施ITIL作好准备;
  *加强个人的IT服务管理工作技能,获得表明自己能力的身份证明。

  在全球IT界不断向服务转型,强调IT和业务融合的大背景下,ITIL资格认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在国内普遍兴起建设呼叫中心、帮助台(Help Desk)和服务台(Service Desk)的背景下,对ITIL专家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可以肯定,ITIL认证专家职业潜力巨大,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具体而言,以下行业将首先对ITIL认证专家表现出强劲的需求:

  *软件供应商,特别是提供IT服务管理相关软件的IT企业。他们期望自己的开发、   实施团队懂得ITIL流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典型的例子如HP、微软、CA、IBM以及国内联赢数码等企业。

  *IT咨询、管理机构。随着ITIL在企业的广泛应用,相应产生了如何评估企业现状,如何选定适合企业情况的IT服务管理软件,如何有效地实施ITIL流程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IT咨询、管理机构的参与。

  *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跨国公司,金融、电信、保险等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作为信息系统最集中、最复杂的企业,他们往往有雄厚的财力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然而在这些企业中广泛存在“IT投资黑洞”、“IT不能有效与业务融合”、“IT运营管理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ITIL的引进无疑让这些企业如沐春风,产生了对ITIL认证专家的强劲需求。

  *IT服务管理培训机构。培训机构为了抓住ITIL这一培训领域的新热点,需要大量专业的ITIL培训专家,特别是中文培训专家。

   ITIL认证简介

  ITIL (IT基础架构库,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认证,即国际IT服务管理专业资格认证。它面向全球各国的企业CIO、负责IT规划、战略研究、运营维护与服务的相关人员,通过系统培训和专门考核确定IT服务管理专家的专业资格认证;是目前国际上对IT运营、IT服务管理、Call Center、Help Desk、Service Desk、IT流程管理、IT支持维护等职位IT经理的最权威认证。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