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美国政府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

2009-12-03 13:52:47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考察美国政府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应该上溯到它的两个源流:信息资源管理和政府绩效评估。美国政府的信息资源管理有着丰富的内涵,拟专文另述,本文侧重讨论政府绩效评估。
关键词: 绩效评估 电子政务绩

  抛开政治和行政理念不谈,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在信息时代借助电子技术)的延伸,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则是政府绩效评估的最新组成。因此,考察美国政府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应该上溯到它的两个源流:信息资源管理和政府绩效评估。美国政府的信息资源管理有着丰富的内涵,拟专文另述,本文侧重讨论政府绩效评估。
  若以政务内涵为划分,政务绩效评估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政府项目”的评估,大体上类似于对企业投资的评价;另一类是针对“政府行政”的评估,大体上类似于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诊断。
  一、联邦政府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
  美国联邦政府项目的绩效评估,在机制上主要是受制于国会监督,在管理上主要是基于根深蒂固的费用—效益分析。
  在美国,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来确定政府投资的费用和效益,最初开始于1902年根据《河港法》评价水域资源工程项目。费用效益分析的正式定型则在三十年代,当时美国政府运用它来评定一些水域资源开发工程是否合算;此外一些州政府还用它来评价某些公路建设方面的投资项目。1936年,美国《全国洪水控制法》规定所有提出来的洪水控制和水域资源开发等项目,都要符合一项标准:“不论受益者是谁,项目的预期效益必须超过其预计费用。”这样,费用效益分析正式成为评价工程项目的一种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费用效益分析被美国政府用来指导有关资源分配方面的决策。因为战时资源紧张,必须通过选择来将它们用在更有效的地方,也就是说,使有限的国民经济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战后,人们又研究费用效益分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逐步把它推广到交通运输、文教卫生、人员培训、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项目评价上。1950年,美国政府机构“联合江河流域委员会”的费用效益小组发表了“绿皮书”,概述了确定效益费用比率的原则和程序。
  六十年代后期,联邦政府开始实行“设计计划预算制度”。该制度要求从费用效益的角度来审查政府的各级计划项目是否合算。由于政府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各种不同形式的费用效益分析亦日益受到重视;对于编制计划预算工作的人员来说,进行费用效益分析,已成为愈来愈重要的一项职责。
  以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项目为例。政府根据费用效益分析确定石油战略储备技术路线和储备量。石油储备的效益表现为中断石油供应可能带来的损失。据美国能源部的分析,石油价格增长1倍,GDP将下降2.5%左右;每桶石油价格上升10美元,将给美国经济造成1年500亿美元的损失,经济增长率将减少约0.5个百分点。石油储备的费用包括储备设施的一次性投入、采购石油所需资金、运行维护费用等。(吕薇 2002)
  不仅边界清晰的政府项目要做费用效益分析,而且政府采取的经济措施(减免税等)也要做费用效益分析。费用效益分析先后被卡特政府的总统行政命令12044、里根政府的总统行政命令12291、克林顿政府的总统行政命令12866所要求。其中,里根政府的总统行政命令12291要求,所有联邦机构提交给联邦管理与预算局OMB的主要条例,都要进行“条例影响分析”。主要条例的定义是,每年对经济的影响超过1亿美元,或具有其他主要成本或价格影响。
  根据“Stevens修正案”,“2001财年国库券和一般行政拨款法案”,国会要求OMB要定期提交关于联邦条例的效益和费用的报告。
  二、政府行政的绩效评估
  政务绩效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而且应该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绩效评估。
  (一)预算绩效评估
  自1921年起,美国共进行了五次预算改革,最近一次(1992)推行的是“企业化预算制度”,或可称为“绩效基础预算”。80年代以后的预算危机,促使各国政府纷纷对预算制度进行改革,例如英国的“财务管理方案”、澳大利亚的“财务管理改善计划”、新西兰的“财政法”,以及美国的“首席财务官法”与“政府绩效与结果法”等,都可以算是“企业化预算制度”的兴起例证。
  财政预算绩效评估体系是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将现代市场经济的成本—收益理念融入到政府财政的预算管理之中,使政府预算能像企业财务计划一样,对政府的行为进行内控,并通过这种内控,保障政府目标的实现,提高政府运行效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与市场的协调能力。
  (二)政府绩效与结果法
  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成立了一个全国绩效评估委NPR,由副总统亲自领导,对政府的行政过程和效率、行政措施与政府服务的品质进行全面评估。NPR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访问了第一线的联邦雇员,直接收集了多达1200项具体意见和建议,于1993年提出《创建经济高效的政府》和《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两份报告,认为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再造工程,能使政府运作更加顺畅,并能够节约成本。
  美国审计总署1992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总结出实施信息资源管理有11种障碍,并将其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知识障碍,第二类是制度障碍,第三类是政治障碍。该报告中还引述了这样一句话:“摒弃信息资源管理就是自动数据处理这种非常狭隘的观点的时代已经到来。”
  在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之上,1993年出台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其他的配套措施也相应出台。其中最重要的是《联邦绩效检查》,其主要内容包括:A、服务标准——创立了近2000个社会公众标准,该标准是绩效计划、绩效报告中有关绩效目标的灵魂;B、绩效协议——总统与部长之间签订的关于承诺完成绩效目标与结果的协议,个人考评与激励机制紧密相联;C、绩效管理的“再发明实验室”——给予管理者充分弹性,消除不必要的控制;D、绩效合作伙伴——关注联邦资金的价值及其使用效果,赋予地方政府在项目管理上更多的弹性,并突出他们在绩效管理及其结果上的责任。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