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气象行业中各类IT部门的职责分析

2008-12-22 09:12:40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本文中,笔者试图从气象行业信息化需求的分类入手,分析各类IT部门的工作现状,并探讨各类IT部门的职责分布及发展未来。
关键词: IT治理 气象行业

       气象行业的信息化需求共有三种类型:基础资源型、基础应用型和专业应用型。各级气象组织内的IT部门分为独立专业型的A类和从属专业型的B类。目前A类IT部门主要负责第一、二类需求的满足,B类IT部门的职责是满足所属单位的第三类专业应用型需求。随着IT运营服务业的蓬勃兴起,第一类需求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引入专业化的IT外包服务逐步取代现行的完全由气象部门内部运营的模式,而第二、三类需求将成为气象行业IT部门的工作主业;其中面向第三类需求的IT部门更有着良好的发展未来。

        1.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气象事业发展历程,从某种程度上可理解为一部气象行业信息化发展史;因为这三十年来气象行业每一次重大发展和变革,无不与信息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辉煌的成就不应掩盖存在的问题,缺少总体战略规划、对信息化理解方面的偏差等问题仍旧困扰着我们,使气象行业信息化进程难以深入。而IT部门职责的交叉及含混不清,则从另一个方面妨碍着信息化的进程。
     本文中,笔者试图从气象行业信息化需求的分类入手,分析各类IT部门的工作现状,并探讨各类IT部门的职责分布及发展未来。

      2.当前气象行业信息化需求的分类

     概括地讲,气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可依次分成三个类型:基础资源型需求、基础应用型需求和专业应用型需求;如表1所示:
    

  表1.气象行业信息化需求类别层次表

表1.气象行业信息化需求类别层次表


      其中:
     第一类需求是基础型的信息技术资源需求,其所对应的各业务系统(下简称为“第一类系统”)是气象行业信息化的基础。第二类需求是建立在第一类系统之上的各部门均不同程度存在的共性应用需求,其所对应的各业务系统(下简称为“第二类系统”)大都属于带有基础设施性质(如数据库等)的应用系统。而第三类需求则是各气象专业的个性化需求,其所对应的各业务系统(下简称为“第三类系统”)都带有强烈的专业色彩,是为本专业业务需求量身定制的应用系统。
在这三类系统中,第一类系统是根本和基石,没有第一类系统,气象行业信息化便无从谈起。第三类系统是关键,因为它直接反映气象行业信息化的成效。而第二类系统则是以规范、高效地提供共性服务的面目存在与第一、三类系统中间。

     3.三类需求及对应业务系统的特点分析

     可以看出,虽然这三类系统都属于IT系统,但其特点及对建设者自身素养的要求却存在较大差异;这里的素养主要指IT和气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可用表2来概要描述这三类需求及系统的特点,以及对建设者素养的需求度:

 

     表2   第一、二、三类系统的特点及特征

表2   第一、二、三类系统的特点及特征
 

   

      (1)第一类系统
     第一类系统基本属于信息技术的基础设备(如:HPS、服务器、网络、存储设备及相应的组合),犹如砖瓦水电之于建筑物一样,是气象行业所有业务系统的资源基础。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大都属于IT基础设施建设;对建设者自身的素养要求主要限于IT系统及设备范围,对气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相对较低。建设者只需了解用户对有关资源的需求程度以及大致的使用方式,便大致可以关起门来进行设计、建设这些业务系统。
     这些资源型业务系统的建设规模一般较大、投资较高、建设周期较长,一旦建成,在不太短的时间内(一般至少三到五年)不会做大的调整或改建;而在此期间用户不断产生的新的需求主要是以这些资源型系统的管理维护者通过资源调配等方式予以解决或缓解。这也就是为什么气象行业中某些IT专业部门里50%以上的员工(含高级职称员工)虽对气象专业知识不甚了解,但却仍能基本胜任其岗位职责的原因。
      (2)第二类系统
     第二类系统是建立在第一类系统(基础资源型系统)之上,用于支撑第三类系统的业务系统。它综合第三类系统中各专业系统对服务需求中的共性需求,并以满足这些共性需求为其建设的主要目标。
     这些业务系统仍具有较强的IT色彩,并带有一定的气象行业(或专业)色彩。对于这些业务系统的建设者来说,首要掌握的仍是相关的IT知识和IT应用技术;但同时这些建设者也必须较好地掌握相关的气象背景知识,如:数据库设计建设者必须了解相关气象资料的特性及基本使用特点和方式,否则难以建成一个受用户欢迎的数据库系统。
     由于这些业务系统所满足的是众多第三类系统的共性需求,因此新的需求变更较少。一般这些系统规模及建设周期均较适中。
      (3)第三类系统
     第三类系统是直接面向一线预报员,或由一线预报员直接使用的业务系统或操作平台,是专业预报服务产品的直接产出系统,因此这些系统能力的强弱及水平的高下,直接影响气象行业服务效率及服务品质的高低。
这些业务系统具有较强的专业特性,不同专业之间(如:天气、气候之间)在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很难用一种通用的业务系统(或平台)来完成所有各专业的业务活动。
     第三类系统无法脱离第一、二类系统而单独存在,它们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计算环境、通畅稳定的网络通信环境、充足安全的存储环境,以及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源的基础之上,方可能正常运转。也正是由于第一、二类系统为其提供了这样的环境和基础,对于这些系统来说,IT设备及基础平台已不是关注的重点。通常情况下第三类系统大都属于专业应用软件系统。
     由于第三类系统的重要性及专业性,对系统建设者自身的综合素养有相当高的要求: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气象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业务实践背景,否则无法真实而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的各种业务需求;此外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与应用软件分析、设计及研发有关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否则无法运用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满足这些需求。由于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新的系统功能需求不断提出,而对于应用软件来说,满足新需求的主要方式多以改进完善应用系统为主,因此第三类系统的建设者需要经常深入了解专业业务的新的需求并迅速做出反应。

     4.当前气象行业中IT部门的分类及职能特征


      4.1  IT部门的分类
     目前我国气象行业的行政体系为五级结构,依次为:国家、区域、省、地市、县;其中地市和县级单位由于编制等方面原因,专门从事IT的人员较少,较难形成规模化的IT业务能力。国家级单位和区域中心中,均设有独立的IT部门:国家一级有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区域一级则有区域信息中心;大部分省级气象局参照国家级的业务分类模式,成立了省局信息中心,部分省局将IT业务职责纳入单独设立的装备部门(如:省装备中心等);总之,国家、区域、省这三级单位均设立了独立的信息化职能部门,以专门从事IT方面的项目建设、业务运维以及向其它部门提供IT技术服务等工作。下暂将此类独立型的IT部门简称为“A类IT部门”。
     追溯某国家级A类IT部门的成立历程及成立后的经历是值得寻味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经历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特别是“第三次浪潮”的洗礼,中国气象局国家一级的单位(不仅业务单位,也包括行政和培训部门)都先后成立了专门从事本单位IT业务的处一级部门,这些部门虽被冠以各种名称(如;网络中心、计算机室、通信台、资料与计算机室等),但其角色基本上都属于IT支持服务类。在2001年的业务单位大整合过程中,出于集约化的考虑,将几个气象业务单位中的IT部门悉数抽调出来,组建成副司一级的该A类IT部门,  以专门为这几个业务单位提供专业化的IT服务。2005年该A类IT部门更升格为司局级规格,并明确以向国家一级业务单位提供专业化信息技术服务为其首要职责。
     值得一提的是:在IT部门整合过程中,大部分气象专业业务单位都没有真正取消本单位的IT部门,而是以更名改姓或解散重组等形式将这些部门保留下来,继续负责本单位的IT服务工作(下暂将此类从属型的IT部门简称为“B类IT部门”),只有个别单位真正取消了本单位的B类IT部门,将本单位的信息化工作(除数值预报模式的研发以外)全部委托给该A类IT部门。于是在国家一级便出现了A、B两类IT部门同时存在的略显尴尬的局面。
     在区域和省级,A、B两类IT部门同时存在的现象相对弱化;尤其是省局,因编制和职能等原因,各专业气象部门规模及编制均相对有限,这些部门中即便拥有具备IT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其团队规模也十分有限,独立承担类似本部门业务系统建设任务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第三类系统比较困难,且效果也不甚理想。在这些省局中,A类IT部门(即独立专业化IT部门)实际承担了全部三类需求的服务任务。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