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广域网应用交付技术前景广阔

2008-01-28 08:14:58  来源:IDC

摘要:广域网应用交付技术(WAN Application Delivery),并通过该技术在实现低成本集中管理的同时,确保在广域网上应用的实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广域网应用 交付技术

    “应用趋向集中, 员工趋于分散”的趋势,使得广域网的运营和管理成为企业IT和网络经理目前无法回避的挑战。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触广域网应用交付技术(WAN Application Delivery),并通过该技术在实现低成本集中管理的同时,确保在广域网上应用的实效性和安全性。

    所谓“广域网应用交付”技术, 其主要职责是优化广域网上通信,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流的压缩、对流量的监控以及区分优先顺序、带宽优化、高速缓存等。

    企业的IT和网络基础架构的演进是伴随着企业业务和应用方式的发展而进行的:

    1. 随着IT和网络的普及,企业业务发展对于其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2. 企业为了满足业务成长的需要, 不断添加新的应用和设备, 使得企业IT和网络基础架构变得日益繁复;

    3. 随着数据集中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应用都汇集到企业的数据中心当中;

    4. 企业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员工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强,并且随时需要登录公司网络实现不同的应用。

    企业业务发展给网络架构带来的变化,无疑增加了网络管理的复杂度和成本, 同时也降低了安全性,带来了节能和散热等问题,违背了当前提倡的“绿色计算”原则。同时、分支机构之间、分支机构与总部之间的通信使得广域网的传输任务进一步加剧。因而,如何在有效控制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广域网传输效率,从而带动企业整体IT应用效率的提高,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关心的核心问题。

    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中国企业并没有具备有效的工具和设备来支持他们的远程办公人员,提高其工作效率。所谓“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应用的集中和日趋复杂以及人们对网络的日渐依赖正在改变网络在公司业务中的角色,使其成为业务进行顺畅与否的关键因素。采用广域网交付技术部署高效的广域网络, 可以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为员工提供实时的、兼容的、高性能的、可靠而安全的应用,并保证随时畅通快捷,同时为IT和网络经理提供有效的带宽管理工具。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业务应用的需求,对应用层更加精细地控制和处理,真正实现网络对于应用的感知,从而实现业务和应用的智能化,同时保障对应用和基础网络的可控性和可见性。

    广域网交付技术在中国的应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用户对于该技术的认知程度普遍很低。随着企业网络环境及应用软件日趋复杂,广域网应用交付方案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IDC最新研究显示,2007年中国广域网应用交付市场规模将达到33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在未来的几年中,该市场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11年市场规模将有望比2007年翻一番。正因为如此,许多原来从事安全内容和应用交付以及广域网优化产品开发的厂商全部参与到广域网应用交付的市场争夺中来,甚至传统的网络设备提供商也不甘落后,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技术和方案选择。从目前市场应用情况来看,主流的实现广域网应用交付的手段包括:QoS、缓存、压缩、加速、协议优化、文件传输服务等。还有一些厂商开发出独有的技术来帮助用户提高广域网应用的效率。

    总而言之,用户思维的转变将促进广域网应用交付方案的普及,使其从解决当下广域网问题的战术解决方案,提升到满足分支机构、移动及远程办公人员业务目标的战略平台,真正实现应用在广域网上高速、安全地传输。广域网应用交付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无疑给技术提供商带来广阔的市场,如何抢占市场先机,拉动中国用户的需求,成为厂商需要考虑的问题。在这方面,IDC提出以下建议:

    1. 推动解决方案的标准化和可扩展性。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用户对网络不仅只要求性能,同时要求网络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智能,厂商需要在网络的可扩展性、运行的可靠性以及应用的适应性方面为用户的业务提供支持;

    2. 建立相应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网络设备供应商,服务器、存储厂商,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商等,以提供更丰富的技术解决方案;

    3. 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拓展产品对新技术应用的支持,如VoIP、视频、移动性等。用户更加青睐能够灵活高效完成多种网络应用,并能够轻松管理维护的网络产品。

(责任编辑:刘科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