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互联网如何“+”更多

2016-03-22 15:48:01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摘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认为,要让“互联网+”落地生根,一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技术、基础设施等支撑,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出台相关标准和监管政策。
关键词: 互联网+
  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认为,要让“互联网+”落地生根,一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技术、基础设施等支撑,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出台相关标准和监管政策。
 
\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如今一年时间过去,这个加法正被不断细化。分享经济、跨境电商“海外仓”“互联网+政务”“消费金融”等由“互联网+”引申出的新概念,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一年来,“互联网+”在实践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展望未来,“互联网+”该怎样“落地生根”?与会的代表、委员们认为,一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技术、基础设施等支撑,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出台相关标准和监管政策。
 
  支撑环境需优化
 
  “重庆市黔江区利用‘互联网+农业’推进转型升级,目前已有网店1600多家,但缺乏公共服务来引导统一的区域品牌建设,也没有行业组织指导价格形成,所以‘价格战’现象比较明显。”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黔江区天禹人农业发展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张楀表示。
 
  而和成熟的消费互联网相比,“小步快跑”的产业互联网要实现“互联网+”则显得更加复杂。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表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结合,实体经济是基础,工业更是主战场,我国目前85%的工业是制造业。要推进产业互联网,除了做好简单的信息互联互通外,还需要加快数字化技术、电子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29.61, -0.03, -0.10%)副总裁袁利群则表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与制造业的“互联网+”进程深度融合,“需要发展以龙头企业为纽带的产业金融服务,并为创客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专业化服务”。
 
  不过,要提高整个社会的“互联网+”水平,还需要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要先行。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表示,进一步提速降费、扩大网络覆盖面积是推动“互联网+”应用的基础。他建议,“盘活专网闲置资源,支持专网运营单位申请网络接入设施服务、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互联网国内数据传送服务等相关电信牌照,积极引导三大电信运营商向专网开放互联接口,实现跨网互联互通,降低网间结算价格,保证网间通信质量”。
 
  现实中的基础设施短板也要补齐,其中亟待完善的一个方面就是农村物流网络。有数据显示,从县城到农村,一个包裹在全国的平均物流成本超过15元。全国人大代表、菏泽市副市长黄秀玲就此建议,要加大资金支持,加快完善农村地区快递服务网建设,彻底解决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监管与标准应“齐飞”
 
  随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深入,新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也层出不穷。无论是“互联网专车”与“黑车”之争,还是P2P平台的频繁“跑路”,这些问题都折射出监管的空白和标准的缺失。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所言:“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应对这些新的变化,正视技术优势,处理好创新与安全之间的关系。”
 
  在监管侧,最受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莫过于互联网金融。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表示:“不可因P2P出现问题,就收紧所有互联网金融业务。防止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真正促进普惠金融、有助于双创的互联网金融领域,要实施适度监管。”他建议,一行三会应对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制订相关资质条件,并负责注册把关,严格实行持牌经营。
 
  而在监管方式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金融学院副院长陈晶莹建议,统一立法,制定适用于不同类型市场参与主体的市场规则。“用立法规范P2P网贷经营者的行为,确定其权利义务、负面清单,确立P2P网贷经营者的准入门槛,明确市场监管内容与监管程序。同时要创新监管方法,建立实时动态监测体系。”她笑言,“可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建立和完善数据分析和风险监测系统,实现对风险的及时发现和预警,监管也要‘互联网+’”。
 
  目前“互联网+”中最热门的两项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也因为缺乏相关标准,既隐含着潜在的安全风险,也影响着未来企业应用和政府服务间的互联互通。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简勤建议,要制定统一的“物联网”技术标准和系统接口,打破“信息孤岛”,发挥电子政务云和城市物联网的协同化管理效能。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常委吴鸿也提出,要着力建立云计算信任体系,开展针对云服务可用性、安全性、数据保护、可迁移性等关键方面的标准研制和评估认证,增强用户信心。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