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安全 > 正文

占领手机还不够,ARM 想把芯片植入你的大脑

2017-05-19 09:59:35  来源:36氪

摘要:当大批玩家都涌入脑机接口这前沿​科技领域,也许人机相连的未来还真离我们不遥远。尤其对深受肉体禁锢的病患而言,目前科技巨头都选择从医疗用途切入,这是好消息。
关键词: 信息 ARM
\

  “占领”手机,“打入”服务器,下一步 ARM “盯上”了你的大脑。
 
  芯片制造商 ARM 周三宣布,它正携手华盛顿大学感觉运动神经工程中心(CSNE),研发系列植入大脑的芯片,目前已有些早期原型设备。
 
  看过如《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的读者,脑海里也许会第一时间浮现出脑机接口的画面:机器能与后脑勺的接口相连,数据由此上传与下载,可想象空间很大。
 
  未来或许 ARM 会涉猎得更深,但现阶段,ARM 的探索更贴近刚需,主要面向因中风或脊椎损伤导致瘫痪的病患,和对假肢有需求的人群。
 
  以假肢为例,如果仅在身体额外附加“肢体”,经历长期复建的痛楚不说,重点是非原生,原有肢体最基本的感官反馈也被剥夺。不过,假肢产品正逐渐迭代,虽不及自有肢体本身,但较之过去也有了些“智能”和“思考”的能力。
 
  让假肢变得更聪明是芯片的功用所在。ARM 想做得就是弄有类似该应用的芯片。芯片在此充当“中介”,一边破译大脑的复杂信号,一边将其转录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数字信号,反之亦然。ARM 将以自家所造的最小的处理器 Cortex-M0 作为其湿件(原文为 Wetware,指软、硬件以外的“件”,即人脑)的基础。
 
  此前,BrainGate 推出过类似大脑控制行动的装备,装备由传感器和外部解码器装置组成,传感器中包含一定数量电极,这些电极能感测大脑特定区域神经元散发的电磁特征,如控制手臂运动的区域,然后传感器将该活动转化为电信号,并将其发送至外部设备由软件解码。理论上这种解码器能与所需的外部设备相连,比如机器人手臂、计算机光标等等。
 
  今年 3 月,BrainGate 与克里夫兰功能电流刺激( Cleveland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简称:FES)中心合作推出 BrainGate 2,将这种大脑控制“行为”延伸至病患瘫痪部位本身。如演示视频里,受试者肩膀以下瘫痪,植入头骨的电极,通过电缆(cable),与植入他手臂肌肉的电极相连接,在机械臂的协助下,受试者能用自己的手来吃些东西。
 
  相较这种依赖患者外围神经系统的模式,ARM 想做的脑植入芯片,则省去了从病患头部“伸出”的巨大的 OBD2 插头,也相对持久性方面更胜一筹。
 
  但终归把芯片装进大脑挑战很大,如 ARM 医疗保健技术总监 Peter Ferguson 告诉 BBC:“如何处理能源消耗和产生的热量很难,芯片得达到超小型、超低电力消耗的水平。”
 
  并非仅有 ARM 对脑机接口的未来感兴趣。
 
  马斯克说罢“半机械人”会是人类未来的形态不久,华尔街日报报道就爆出他开了家公司,名为 Neuralink Corp.。他们弄了项名为 “ neural lace ”的高科技,利用该技术,通过植入某微小脑电极,未来能上传或下载你的想法。有知情人士称,该公司的第一批产品主要用来治疗顽固性脑部疾病,如癫痫、重度抑郁症等。
 
  同样心系脑病患者的还有 Facebook。近期召开的 F8 大会,Facebook 展示了一段大脑直接通过“想”,电脑屏幕里就对应输入相应单词的视频,每分钟约能输入 8 个英文单词,受试者为 ALS 患者。患者使用了改进后的非侵入式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利用光线读取大脑信息,通过每秒采集数据数百次,来实现“大脑打字”。
 
  日本丰桥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开发出的新系统,能用脑电波读取你的所思所想。受试者会大声说数字,机器人再根据脑电图(EEG)脑扫描的读数,实时猜测受试者说了些什么,识别的数字为 0 到 9 的情况下,准确率能达 90 %。未来,研究人员希望进一步发展脑机接口技术,能有效将想法转化成可听的词句。
 
  还有如在线支付公司 Braintree 的创始人 Bryan Johnson, 投资 1 亿美元给脑机接口相关创企 Kernel 研究技术;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也计划,四年内投资 6000 万美元,开发植入式神经接口技术。
 
  当大批玩家都涌入脑机接口这前沿科技领域,也许人机相连的未来还真离我们不遥远。尤其对深受肉体禁锢的病患而言,目前科技巨头都选择从医疗用途切入,这是好消息。
 
  但若站在受试者的角度思考,安全定是首要考虑,其次是隐私问题处理,如机器是否会读取“我”不想让对方知道的消息?这些都是科技进步路径得需披荆斩棘的“阻碍”。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iuh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