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移动互联网时代,“零钱经济”正从储蓄迈向消费

2014-08-01 15:37:57  来源:砍柴网

摘要: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深度应用,大量零钱很容易凭借互联网工具产生强大的聚合力,显现出可观的市场效益。零钱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益发展消费途径越来越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零钱经济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深度应用,大量零钱很容易凭借互联网工具产生强大的聚合力,显现出可观的市场效益。零钱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益发展消费途径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彩票企业中彩汇提出“零钱经济”,尤其是重视“零钱经济”中的零钱消费概念。是一种互联网思维的体现,也是不断向社会公益和社会聚集的方向发展,用互联网思维改造用户习惯、不断形成改造市场的力量。


    何为零钱经济


    对于传统的中国人而言,储蓄概念并不陌生,储蓄也是能够给国人安全感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往人们使用储蓄罐进行零钱的储蓄,而今天人们使用余额宝等“宝宝”进行零钱的线上储蓄,获得更高的收益。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银行卡中未满整百无法取出的零钱被转入余额宝。宝宝们的高收益吸引了大量用户,囤积了巨额资金。宝宝们的混战使得以前不被重视的“互联网理财”越来越成为热门。

\

    而“零钱经济”的消费概念则注重撬动居民大量零钱的消费,剑指各个微型消费场景,拓宽零钱消费途径和渠道,丰富社会娱乐生活。“零钱经济”甚至可以服务国家财政、社会公益,存在巨大的价值。所以余额宝中的零钱用于购买彩票,微信零钱用于红包大战和AA付款,这些场景我们也经常遇见。


    被忽视的大蛋糕


    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零钱被支付宝统一的账户管理,零钱混在整钱里,容易被忽视。BAT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出于战略需求,往往重视用户大额闲置资金的储蓄概念,通过吸纳大量存款,盘活企业资金链。不过,除了大额闲置资金管理,也有互联网公司先发抢占“零钱经济”这个大蛋糕,瞄准用户电商消费结余,坐稳零钱市场,鼓励用户用零钱消费,这让业内人士不禁感到疑惑。


    我们可以看到零钱消费单位虽小,但体量很大,零钱消费将成为下一个蓝海市场。微信抢红包在今年春节一夜之间便吸引了500万用户绑定银行卡,中彩汇为等移动互联网手机购彩客户端也在世界杯开赛短短二周内,实现了新增用户注册量及彩票销售额呈现数倍的井喷式增长。据统计,世界杯期间整个竞彩足球销售额竟然高达123.19亿元。


    在笔者看来,BAT们重视储蓄概念,“零钱经济”的消费概念则被遗忘,对于相对小型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吸纳零钱消费是个不二选择。随着国人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改变,我国正在步入现代消费社会。此外,零钱消费渠道增加,零钱消费场景处处都是,淘宝账单分类别、分账户小额管理成为趋势,彩票行业更是轻消费,契合“零钱经济”。“零钱经济”尤其是零钱消费在未来将越来越明显,零钱经济在未来才是长远蓝图。


    中彩汇意欲何为


    面对零钱消费场景增多、渠道丰富的大趋势,作为互联网彩票销售领头羊的中彩汇着眼“零钱经济”和零钱消费可谓是顺势而为。彩票行业的轻消费,契合零钱经济。中彩汇诸多举动可谓是占了行业先机。


    在彩票购买方面,降低用户使用门槛,用一种娱乐和简洁的方式不知不觉中诱导用户购买彩票。如中彩汇旗下手机购彩产品“中彩票”APP推出“魔图选号”等创意产品降低购彩门槛的同时使枯燥的购彩流程变得更加趣味化,成为一个“购彩、分享以及数据分析提供”的综合型娱乐化移动端平台。


    不仅仅是社会娱乐生活,基于互联网便捷性,用户购买彩票还是对公益事业的支持。彩票本身就属于大众“零钱消费”,用户通过小的零钱投注换一个生活乐趣,如果中奖也算是意外之喜。凭借大的购彩用户群,“零钱消费”彩票同样能够产生一个大的收益,最终为国家发展、为社会公益作出贡献。


    将闲置零钱支援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从中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更小额零钱的价值也能被放大。尤其是在新媒体兴起之后,“零钱经济”还可以与微公益相结合,能够凭借其直接、简便、易行等特点帮助到更多的人。凭借大的用户群,“用零钱做公益”也将成为互联网时代最具Power的正能量。


    总结:


    互联网改变了信息发生和获取的方式,一些琐碎的、非标准化的信息,都在互联网上得以呈现。信息获取和组织方式的转变使得“零钱经济”也成为可能。“零钱经济”也为互联网人提供很多想象的空间。


    不过,“零钱经济”的习惯还需要逐渐改造和形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用户习惯,尤其是引导用户由储蓄向消费迈进,不断向社会公益和社会消费的方向发展。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董光帅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