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锤子手机产能不足:下订单太谨慎 别怪富士康

2014-07-09 10:03:50  来源:腾讯科技

摘要:今天开始,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将正式上市发售。但早在三天前,罗永浩在微博上就曾透露,7月8日的首日发货不会超过1000台,并将原因归结富士康的生产线无法满足自身对手机品质的高要求。
关键词: 锤子手机 罗永浩

    7月8日报道


    今天开始,罗永浩锤子手机将正式上市发售。但早在三天前,罗永浩在微博上就曾透露,7月8日的首日发货不会超过1000台,并将原因归结富士康的生产线无法满足自身对手机品质的高要求。


    显然,这样的数字让曾经嘲笑过其他手机供货问题的罗永浩略显尴尬,据手机代工行业内人士透露,手机量产需提前数十天与产线进行沟通,并安排生产计划,锤子首日千台的数量更说明这家公司此前对自身销量并不自信,或者干脆就是现金流不足。

\

    就此前锤子手机测试机的做工来看,即便质量标准再提高一些,这款售价3000的高端手机在硬件上远未达到让富士康强大的生产线为难的地步。


    善于营销是罗永浩的强项,但今天的手机行业能否依靠营销来弥补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缺失仍是个未知数。对锤子来说,不尽快解决产能的问题,将很难吸引罗永浩粉丝之外的普通消费者为之等待。


    订单数量决定最终产量


    据业内人士向腾讯科技表示,良品率不高肯定不是锤子产量不足最主要的问题。更大的可能是锤子订单数的问题。因为通常来说,代工厂的生产能力与企业订单数有直接的关系,代工厂会根据不同厂商的需求来提前物料供应和安排生产线的排期,先为大单服务是行业常态。


    据Canalys分析师王静文猜测,锤子手机这批订单不会超过10万的量。并且,罗永浩第一天发货量也应该是几天的生产积累,而非工厂一天的产能。IHS 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王阳亦表示,初期的良品率问题在逐步暴露并改善后,锤子科技的产量才能够带动起来。


    由此带来的新问题是生产线调试需要多久?目前来看短期内很难达到理想状态,因为罗永浩仍然无法控制生产节奏。虽然他在微博中称经历一两周后会进入正常生产,但他随后又解释,工厂生产计划会导致不同(内存)容量的产品在发货时间上具有随机性。


    可以推断出,由于前期订单较少而后期下单比较谨慎,导致代工厂或只愿意安排单条生产线。而为了满足罗永浩声称的“做工方面的苛刻要求”,所以导致最终销量上的不足。


    小众锤子的营销神话


    锤子在经过早期的供货问题后,会加大订单量来保证产能吗?在GfK中国对手机销售零售端监测最新的统计中,按月销量3万计算,锤子手机的排名为70左右。罗永浩称,生产线调至理想状态下,其月销量仅为4.5万部。这或许会使锤子手机上升几名,但与它的主要竞争对手相距甚远。


    另一方面,3000元价以上的市场机会并不多。除了王阳此前预计2014年这一市场份额仅为8%左右,更大的问题是,随着9月份新iPhone的上市,这一市场上的品牌将面临着苹果的巨大压力。


    从硬件来看,锤子手机并未标榜性价比,而是强调了合作伙伴。罗永浩在产品发布时,亦多次谈及其产品与竞争对手采用了同一个产品或技术。但这并不能为锤子手机的性能做背书。


    以影像解决方案为例,罗永浩曾在发布会上格外讲述了其与富士通合作的过程,即他希望采用最好的产品,所以比对着三星S4欧洲版(9505)找到了解决方案Milbeaut Mobile.可是罗永浩并没有讲锤子手机采用方案与三星该款手机有多大不同。


    富士通内部人士表示,富士通解决方案中的硬件芯片不会做任何定制,但是软件和服务会深度定制,因此每个厂商拿到的解决方案并不相同,原因是每个厂商对产品的定位不同,如侧重夜景拍摄或人脸自拍。


    另一个例子是音质。罗永浩采用了同样的策略,强调了仅通过德州仪器的芯片调节就实现与Vivo某款Hi-Fi手机几乎一致的频响曲线,但随后引发了业界对其的质疑。


    某手机行业匿名人士表示,HiFi是一整套解决方案,锤子手机采用了顶级的运放芯片决定了其出来的声音挺杆不错,但没有配套的解码,所以声音素质会比较差。


    事实上,罗永浩所强调的德州仪器,也只是这个领域主流厂商之一,虽然其覆盖了高中低端产品线,但是其产能较低,不过,来自富士通的内部人士表示,与GPU等处理器不同,图像和音频的解决方案很难有标准,因为大多为厂商定制。


    目前锤子手机状况是量产少、价格高,这自然很容易联想到饥饿营销。不过,王静文认为,锤子手机很难依靠这一方式获得期望的效果,原因是消费者可以选择的替代品有很多。虽然罗永浩的粉丝可能会在早期会有等待购买的可能,但是普通消费者未必会等下去。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