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信息化 助力监狱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

2013-11-06 10:55:29  来源:赛迪网

摘要:“教育改造服刑人员”是我国狱政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监狱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理论研究和工作模式、过程和方法的探索,也是一个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综合性的复杂课题。
关键词: 信息化

    10月25日消息,备受关注的北京大兴摔死女童案一审已宣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韩磊死刑,以犯窝藏罪判处李明有期徒刑2年,与其前尚未执行完毕的刑罚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5年。从14岁到38岁,韩磊人生的一半在监狱中度过。22岁因盗窃被判无期,出狱9个月后即犯事。漫长的铁窗生涯却为何屡教不改?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复杂,随之而来的犯罪活动也是花样翻新,犯罪行为、犯罪动机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差异化特征。近期连续发生恶性案件、事件,使得公众的安全感下降。有媒体将这些事件形容为“随机的暴怒”。个别人觉得自己受到不公正对待并因此而绝望,进而做出报复社会的非理性行为。面对如此现状,如何提高罪犯改造质量?这是监狱民警必须深入实践和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教育改造服刑人员”是我国狱政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监狱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理论研究和工作模式、过程和方法的探索,也是一个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综合性的复杂课题,涵盖人文、社会、心理等很多个领域,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统筹规划,并做好分阶段长期研究的准备。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对监狱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同样可以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通过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造工作模式的提升,使教育改造工作目标可量化、方法更精准、实施更具针对性、改造过程和改造效果可追踪、经验总结继承更具体和科学。


    服刑人员按需教育改造系统——监狱里的“心灵医生”


    近年来,全国监狱系统重点开展了以狱政管理为主的应用系统建设,监狱信息化建设工程全面启动。为数据传输、数据更新、办公自动化、安防监控和应急指挥等各业务系统的有效应用,提供了安全、高效的网络依托。


    监狱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对服刑人员的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犯罪,因此监狱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提高改造质量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实施监狱工作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在利用好传统改造手段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对服刑人员的改造质量。

\

    “服刑人员按需教育改造系统”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为实现监狱 “教育改造系统化”目标而成功开发的一套应用软件系统。


    该系统面向监狱对服刑人员实施教育改造工作的实际需求,打造“以教育改造指标体系、罪犯教育改造需求体系、教育改造课件资源体系为支撑的教育改造计划制定、实施及评估机制”,将监狱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提出“有针对性规模化教育改造”的创新教育改造模式


    ? 使教育改造资源系统化、可配置化、可利用化,加大教育改造的科学性


    ? 基于教育改造指标体系、需求评估体系及资源体系构建完整的教育改造管理流程


    ? 教育改造工作真正具备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可控性和可评估性


    我们可以把“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比喻为监狱里的“心灵医生”——对监狱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过程,就是一个医治服刑人员“心灵疾病”的过程。针对每一个“病人”,找到病因,对症下药。


    第一步,建“病例”——针对每一个服刑人员建立其“教育改造个人档案”。把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信息、社会背景及家庭信息、所犯罪行及所受刑罚、身体健康情况及患病信息等各方面信息纳入其中,使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管理人员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每个服刑人员的各方面情况,为下一步的判断提供佐证。


    在这过程中,信息化的助力主要体现在:电子档案的建立、档案信息的收集和组织、档案信息的查阅等方面。其中,档案信息的收集和组织是重点——档案信息的来源是多方面,信息内容也会随着档案的不断完善而增加,因此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如数据交换、表单录入/导入、OCR识别等)确保高效、有序的收集信息,并采用合理先进的数据架构(如基于元数据的数据资源体系)来确保档案信息的合理组织和架构的可扩展性。


    第二步,找“病因”、做“诊断”。监狱民警和教改干部基于每个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个人档案”信息,结合“面谈座谈、侧面了解、日常观察”等其它方面获取的参考信息,对服刑人员的情况、类型、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做出基本判断,确定教育重点和改造方向,开出“药方”。当然,“诊断结果”和“药方”,同样也要记录在“教育改造个人档案”中。


    在此过程中,信息化的助力主要体现在:“辅助民警、教改干部判断”和对“判断结果、教育重点、改造方向”的记录上。通过对“教育改造个人档案”信息的归类,可以按照诸如犯罪类型、刑期、文化程度、从事职业等线索对服刑人员进行分类,同一类型的服刑人员,在教育改造的“套路”上是有共性的,这样就可以辅助民警、教改干部判断教育改造的大方向和基本方针,之后再针对具体的个体情况,确定教育的重点。而对于“判断结果、教育重点、改造方向”的记录,采用信息化手段能够实现针对每个服刑人员的特点、重点的量化记录,就像是给每个人打上不同的“特征标签”,通过这些标签,就可以清晰的反映这个人的特点、问题、教育重点和改造方向。


    第三步,“照方抓药”。监狱民警和教改干部根据每个服刑人员的特点、问题、教育重点和改造方向,用制定好的教育改造计划,或选择相应的教育资源(小到课件、项目、大到活动),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计划。


    在照方抓药”的过程中,信息化的助力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管理上。采用合理先进的数据架构(如基于元数据的数据资源体系)建立教育资源体系,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组织和可扩充性。把各种教育资源,根据目的、特点、针对犯人类型、规模等进行分类,并打上对应的“特征标签”,量化教育资源的“针对性”。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资源、教育改造计划的辅助选取。无论是特定的教育资源,还是已有成体系的教育改造计划,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多角度的分类和量化的“特征标签”来体现其教育的针对性,而对于每一个服刑人员,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多角度的分类和量化的“特征标签”来体现其个人的特点、问题、教育重点和改造方向,当两方面的分类和“特征标签”重合或具有关联时,就可以此为纽带,把特定的服刑人员与特定的教育资源或教育改造计划联系在一起,并推荐给监狱民警和教改干部,辅助其针对某类或某个服刑人员制定教育改造计划。


    第四步,“服药”、看“疗效”——主要指教育改造计划的实施和效果评价。对于计划实施而言,最重要的是保证具体工作(具体项目、活动等)的切实“实施到位”;对于效果评价而言,需尽可能做到量化评估和精准评价。在“第四步 服药、看疗效”的过程中,信息化的助力主要体现在对教育改造计划的实施过程的支持和对效果评价的记录上。对于完全数字化的教育资源(如视频、课件等),完全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持其使用(如在线课堂、视频直播等),对于无法数字化的教育改造活动(如技能教育、文娱活动、心理矫治、教育谈话等),则重点在于效果的评价上。对于效果的评价,通过信息化手段也完全可以做到量化评估和精准评价。这样,对教育改造计划的实施效果就能做到“一目了然”了。


    第五步,调整“用药”或开始下一疗程——同样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人,“疗效”也会有好有坏,根据“疗效”,就可以对每一个服刑人员的下一步教育改造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

\

    “服刑人员需教育改造系统”,从狱政管理、刑罚执行、教育改造、生活卫生以及记分考核方面全程信息化管理,同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对服刑人员在其他管理中的深化和延伸,通过有针对性、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的教育改造,使服刑人员能够端正心态、深刻剖析自身问题、积极投身改造活动、做好刑满释放后重归社会正常生活的各方面充分准备。


    周永康同志指出:“监管场所要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把重新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目前,为了能够更有效的规划和实施对监狱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我国很多地方的监狱管理部门也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因此,非常有必要把“如何有效教育改造监狱服刑人员”作为一个重大课题,从基本方法论、统筹社会资源、实施过程手段、效果评价与措施改进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提高服刑人员改造质量”为第一要务,通过课题研究及成果落实,不断探索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创新教育改造机制,为“服务社会和谐稳定、确保监狱长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