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郭台铭 不止是富士康

2013-08-16 11:15:24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摘要:郭台铭祖籍山西省晋城市,家中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父亲郭龄瑞是台北县永和市派出所的一个小警察,“当了一辈子警察,家徒四壁,没留给郭台铭一砖一瓦”。
关键词: 郭台铭

    用结婚的钱来开公司


    富士康,在中国台湾地区被称为鸿海集团。


    “鸿海是什么?打不死的蟑螂,刻苦朴实的水牛,贫瘠土壤中扎根的葡萄藤,振翅奋飞的孤雁,寂寞长大的地瓜。”


    郭台铭用所有具有顽强生命力特征的事物来形容鸿海。


    郭台铭祖籍山西省晋城市,家中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父亲郭龄瑞是台北县永和市派出所的一个小警察,“当了一辈子警察,家徒四壁,没留给郭台铭一砖一瓦”。


    不过,郭父对儿女从小采取军事化教育,一个口令一个动作,这对郭台铭影响很大。


    由于家境贫寒,1966年,16岁的郭台铭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服完兵役后,他在复兴航运公司当起了业务员。


    1974年,郭台铭24岁,不甘靠海为生,他把母亲标会(当时民间的一种融资行为)得来的20万元新台币,一半用来结婚,另一半拿来和朋友合伙创业,创办了“鸿海塑胶公司”。


    “毕业服役后,我就和几个朋友投入当时很热门的电子业。我们以10万资金起家,公司一共才15名员工,生产黑白电视机用的旋钮,每月的营业额8万,公司就叫鸿海塑胶公司。但是,才第2年就遇上石油危机;1975年,公司负债累累,股东决定结束,前后不过2年的光景。可是我却决定独立撑下来,向岳丈借了70万,把公司改名为鸿海精密工业。因为我深信电子业在台湾大有可为。”郭台铭回忆。


    对于鸿海的成长过程,郭台铭说:“阿里山的神木(台湾著名的风景)之所以大,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决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


    如同每一个在创业初期的小企业一样,鸿海也曾步履维艰。


    郭台铭提及过一段辛酸往事,“我儿子生下后,那时正值创业期,儿子每天晚上都哭个不停……儿子整整哭了一个月,最后我忍不住问太太:为什么儿子一直哭?太太才跟我说:你已经三个月没有拿钱回家了!那时我没有钱,每天调头寸,忘了拿钱回家,太太也不肯讲出来,怕给我压力,就只好喂儿子喝稀饭水,小孩子吃不饱,所以半夜一直哭,我却都不知道。”


    有一年过年,发完员工年终奖之后,郭台铭发现自己的口袋里只剩两千元了,于是全家回父母家过年,一千块用来买年夜饭菜,一千块留到初二回妻子娘家发红包。


    “20年前我把公司设在台北土城,就是因为土城有一间看守所,那是台湾专门关经济犯的地方,要是有一天我因为支票无法兑现被关了,我老婆还很方便来看我,报告我公司状况,让公司继续营运!”郭台铭甚至这么解释过公司的选址。


    1977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郭台铭从日本购买设备建立模具厂,其后又陆续投资建立了电镀部分与冲压厂。20世纪80年代,世界进入个人电脑时代,郭台铭靠所把握的成熟模具技术,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力行“量大、低价”的竞争策略,迅速占领市场。


    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为“鸿海精密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郭继续投资1600万元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电脑工业的兴起为郭台铭提供了崛起的机会。1983年,以生产计算机连接器起步,鸿海正式进入PC领域。


    1985年,鸿海迈入第二个十年,郭台铭开始自创品牌FOXCONN,主要是为了可以直接外销。FOXCONN一字的由来,除了“CONN”代表是连接器(Connector),FOX则是来自模具Foxcavaty,也希望鸿海能在市场上“像狐狸一样敏捷快速。”


    创立FOXCONN品牌之后,郭台铭第一次前往美国争取电信客户订单。他在东岸纽约落地时,已是星期五中午,等到抵达对方采购人员办公室,对方已提前开始度周末,郭台铭只好找一家最便宜的汽车旅馆住下,“当时既没钱又没车,我只好一天吃一顿、一顿两个汉堡连吃三天。”


    但这次的旅行,却是奠基国际市场的第一步。郭台铭在美国汽车旅馆里,把未来鸿海进攻国外市场的策略彻底想了一遍,“因为饿的人脑筋特别清楚”。


    到美国开拓市场,也是为了寻找台湾以外更好的客户,“像我第一次到美国打市场,说没有恐惧是骗人的,”但是郭台铭相信“如果能在台湾开车,就能到全世界开车。”


    郭台铭坚持鸿海“四流人才、三流治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的策略,自打进入PC领域,就瞄准了英特尔、康柏、戴尔等大客户。


    1989年,为了直接进攻美国市场,郭台铭干脆把台湾办公室交给二弟郭台强,让他担任鸿海的总经理,自己直接坐镇美国办公室。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攻下康柏等公司的订单,“我从洛杉矶飞休斯敦,整整飞了两年,才拿到第一张订单。”


    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订单,郭台铭索性在康柏总部旁边投资建了一个成型机厂,而当时康柏在亚洲还没有据点。鸿海设立的这一条小量的生产线,可以在第一线快速试产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样品,有时候为了赶出货,郭台铭的夫人也会亲自卷起袖子帮忙包装产品。


    这就意味着,康柏只要有新设计,当天就能看到模型,鸿海终于获得了康柏的长期订单。为巩固与这些大厂商的关系,郭台铭坚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给商。


    “康柏早在新加坡设厂前,我们就和康柏开始做生意了。”郭台铭得意地说,当时竞争对手都是国际大厂,但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就要用一流的交期、信誉、质量和他们竞争。十几年来,康柏一直是鸿海最稳定的合作伙伴之一。而到今天,郭台铭更在全球三大洲都建立了出货据点,他所打造的产业链里,可以做到让合作的客户没有任何的库存压力。客户不需要库存和提供各种零件,因为鸿海早就把各种组装零件“模组化”,放在自己库房之中,马上组装,出货到客户指定地点。


    郭台铭的名言是:“让我们拯救水深火热的客户吧!”


    郭台铭开始拓展美国业务时,请了一位美国经理,两个人轮流在高速公路上开车,通常是一早先去拜访当地一家公司;接着开车出发到下一个城市,通常下午可以抵达,继续拜访第二家公司;在傍晚结束前上路,在晚上十点前到达下一个城市,休息,隔天一早就开始再拜访当地公司。


    就这样一天跑三个城市、拜访两家公司,两年下来,郭台铭常对朋友开玩笑说,“我连高速公路旁的美国知名连锁餐厅Denny's的菜单都会背了。”这名美国经理不但当司机,也是郭台铭“免费的英文老师”,他们开车跑遍了美国52个州中的32个。


    每次回到台湾的时候,这名老外都要向郭台铭申请休息:“跟你出差太累了,我要在家里休息一个礼拜才能恢复体力,如果不这样,我一定会昏倒在办公室。”


    如果需要坐飞机,郭台铭一定要坐“红眼班机”,即晚上飞、早上到,因为没睡好,每个旅客眼睛都充满血丝,但却省去住旅馆的费用。


    一名台湾上市电子公司董事长无奈地说过:“现在到鸿海的龙华厂去看看吧!一楼做连接器、二楼做PCB板、三楼做组装,三种订单原本需要三个业务员,鸿海他们家只要一个就够了,而且整部计算机都被他们做完了,别家公司能不倒闭吗?”


    鸿海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代工厂,为郭台铭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但郭台铭表示自己对金钱并不感兴趣,“有人帮我管账,每年他给我一张纸告诉我我有多少钱”。


[page]    摘下苹果


    郭台铭时常“不经意地”向新闻界泄露他正在生产的某些秘密产品的细节,比如在苹果对iPhone5的发布还模棱两可时,他就证实了iPhone5的存在,并顺便贬低了一下三星,认为新iPhone将让三星的Galaxy S III“一文不值”。


    乔布斯很少给人名片,更不会给人签名。一次,和乔布斯开会时,郭台铭拿了他的名片:“Steve,你一定很少帮人家签名,我今天就要你帮我签名。”乔布斯拗不过,只得给他签了。


    郭台铭如获至宝,回到台湾炫耀了一番,之后就把名片锁在保险柜里,“打算留给儿子当传家宝”。


    2011年10月6日,郭台铭在巴西听到乔布斯过世的消息, 非常震惊。因为在8月26日,他在深圳还收到iPhone 4S的修改要求。


    郭台铭和乔布斯1995年相识,《虎与狐——郭台铭的全球竞争策略》作者张殿文说:“如果没有郭台铭,就没有乔布斯的今天。”


    郭台铭也曾经得意地对外称:“乔布斯为什么要把iPod、iPhone全部交给我?因为只有我能做。”


    早自1994年开始,鸿海就开始争取苹果计算机iMac的机壳订单。苹果计算机一向有最先进的PC外观设计,最早是韩国大厂LG拿到了委外订单,但是鸿海的模具能力、大量制造能力,加上成本控制能力,也渐渐受到苹果注意,苹果也希望鸿海能加入供货商阵营。


    “当初苹果希望LG能提供样品给我们参考,但LG好像还故意一直拖延,不肯给呢!”当初负责此计划的人员指出,最难的地方,还是在于iMac的半透明机壳上,要打出数百个直径不到1厘米的散热孔,还要求不会变形。鸿海可以采用先做好模子再钻孔、或是直接一体成型。最后,鸿海选择了后者,因为制作过程更快速、更省成本。


    从1995到1999年,鸿海在机壳市场从零开始,每年15%以上成长,从韩国LG集团手中成功抢下苹果计算机一半的订单。郭台铭在1998年时,就把内部目标设定在五年内做到全球一半的PC机壳。


    iPhone第一代推出前夕,乔布斯拿出放在口袋里的测试机发现,手机表面被磨得乱七八糟,丝毫无法呈现画面的精致感,他紧急通知研发团队解决;东找西寻之后,找到了位于在台湾苗栗铜锣的正达光电。


    手机的触控面板是传达手指指令最重要的媒介,而最表面那层玻璃要做到像婴儿皮肤的细致,却又要有钻石般的坚硬。


    苹果需要一个超薄的玻璃,厚度只有0.3厘米。做出iPhone最表面那层玻璃的,就是鸿海集团持股42%的正达光电。


    握有苹果订单的鸿海,预测苹果产品必定需要轻薄玻璃,正巧正达投资方长年获利不理想而降低持股,1996年,鸿海通过旗下创投公司顺势入股,也带给正达一个切入苹果供应链的机会。


    郭台铭投资时,不在乎正达七年亏损达3亿8千万元,找到这门关键武器,随苹果产品大红大紫,他押对了宝。


    郭台铭受访时表示,三颗苹果影响了世界。第一颗是伊甸园亚当与夏娃的苹果,第二颗是掉下来砸中牛顿的苹果,而Apple的乔布斯,将人性与科技密切结合,是影响人类的第三颗苹果。他形容乔布斯:“是个伟人”。


    2011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参与的硅谷杰出人物聚餐上,奥巴马打断乔布斯的谈话,向乔布斯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让苹果iPhone、iPad在美国制造?为什么不能把这些工作机会带回家?乔布斯明确地回答:“这些工作不会回来。”


    至少,美国已经没有这么大规模的成熟完整的工厂链来实行大规模的生产,更重要的是,没有哪个美国人能忍受每天12个小时的工作而月薪如此低廉。


    同很多电子制造服务企业一样,鸿海也是全球布局生产。但鸿海有自己的“独门绝活”。郭台铭总结为“一地设计”、“三地制造”、“全球交货”。


    速度、人才、弹性、品质、成本加附价值,多数优秀的中国制造企业都具备其中一个或几个要素。郭台铭的过人之处在于能将所有优势分别发挥到极致,又能令其浑然一体。


    依靠对流水线工人的科学管理,富士康在2005年做到了“982”,意思是98%的产品可以2天内出货,这个速度,整整领先了其他同行3天。郭台铭也随之迅速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巨子。


    从乔布斯时代开始,完美主义被贯穿到苹果公司供应链上每一个细节中,处处都能窥见公司对产品的严苛要求。


    某次,就在iPhone上架销售前几周,苹果改进了制造设计,主要是涉及显示屏的设计,这使得此前准备的组装线要彻底重置。新的显示屏近半夜才被送到中国工厂。当夜,工厂领班叫醒了8000名工人。这些工人在半夜12点换班,半小时即到位,将新的显示屏装入机器。仅仅96个小时,该工厂完成了日产10万台iPhone的工作量。


    2009年7月16日,富士康一位年轻的大学生跳楼自杀。这是富士康一系列自杀事件中最特殊的一起,原因是他丢失了一部iPhone样机,巨大的压力让他选择了自杀。


    一时间,富士康再次因为苹果而扬名,“血汗工厂”“杀人工厂”等等字眼,又一次大面积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


    这让郭台铭难堪、焦虑。


    2010年5月26日,在第11个年轻人坠下楼后,几乎不接受访问的郭台铭亲自带领国内外数百家媒体抵达这家神秘的企业,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的占地约1平方英里的龙华科技园区。


    他率领着媒体大军参观,一边擦汗,一边讲解,以证明工厂的工作条件并非如某些劳动权利团体所描述的是“血汗工厂”。


    实际上,郭台铭罕见地召开记者会也是在给生意伙伴一个交代。突发事件带来的焦虑不仅来自声誉、还来自生存的考量。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的最主要客户来自苹果、戴尔、惠普等电子行业高端品牌。


    在富士康坠楼案爆发后,网上甚至出现抵制iPhone手机的帖子,声称要抵制血汗工厂的产品。


    接连的坠楼事件,让苹果也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苹果表示,苹果对这一连串的自杀事件感到“痛心与不安”,并已经派出一个专门团队对鸿海的对策进行评估。


    而在今年,有关苹果公司下一代智能手机新品的消息越来越多。有消息称,在鸿海郑州园区,7月中旬起,两款内部代号为fisker及zagato的新品已经开始小批量产。


    这意味着,在代工业务层面,置郭台铭的感受于不顾,苹果加大了与和硕的合作,将廉价iPhone订单交予和硕。而郭台铭只领到了新品的小批量产。


[page]    “总裁我”


    虽然郭台铭很少接受采访,但要在台湾媒体上看到他并不是件难事。


    台湾地区知名国际商务律师邱彰说郭台铭:“他跟政治人物走得很近,政治版看得到他的新闻;他跟几个女明星传绯闻,消息也会登上娱乐版;偶尔经营事业有声有色,财经版也会登上他的名字;还会大手笔买下豪宅上房地产新闻;还曾因为被勒索登上社会版;他大概是全台湾最会炒新闻的人了。”


    他讥讽郭:“整份报纸就只剩讣闻版还没看到他”,言语刻薄。


    郭台铭很珍惜自己的名誉,在台湾,他应该算是最常对记者开炮的企业家了。有业界人士描述:一手执战戟,一手执律法,庞大的法律军团,是郭台铭竞争、打击对手的超级武器。他同样用这武器来对付媒体,保卫鸿海和自己的名誉。


    2004年5月,《工商时报》记者旷文琪在其就职媒体上独家刊文《英特尔新平台——嘉惠鸿海》,详解英特尔以单价7美元的连接器向鸿海下单,对鸿海营收助益颇多等等,文中记者对报价掌握甚为精准。然而基于种种原因,这篇文章让鸿海“损失惨重”。


    郭台铭一怒之下,以“造成公司三千万元损失”为由,将旷文琪告上法庭,提出3000万台币索赔,致使旷文琪只能领1/3薪水,名下财产被冻结,婚礼也被迫延期,远避美国……直至8个月后在民间团体“台湾记者协会”干预下,郭台铭才撤诉。


    2006年,《第一财经日报》因一篇题为《富士康,机器罚你站12小时》的文章,收到了富士康发来的律师函,郭台铭以文章不符事实为由一纸诉状将参与此文的两名记者告到法院,并索赔3000万,引起轩然大波后,又以“充分尊重新闻工作者社会职责”等为由撤销了诉讼。


    2007年11月,郭台铭将八卦杂志《壹周刊》记者臧家宜告上法庭,“书还没完成,大纲就寄给我,都是骂我的内容,还要我写序,这不是恐吓是什么?”他指控臧家宜计划撰写名为《烈日灼身——你所不知道的郭台铭》一书,开口向自己勒索一百万美元,恐吓取财、诽谤。


    法庭上,郭台铭斗志旺盛、霸气外露,还制造了不少笑料。


    郭台铭说,臧家宜寄给他的文件,很多都是负面、不实的报道,含有深层贬抑之意,他举例,“臧家宜说我追求我太太,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错,也许我是个癞蛤蟆,我们又不熟,怎么可以这样写?我再怎么差劲,好歹也是数十万人的董事长及CEO。”


    说罢,郭台铭抬头反问审判长:“你看我像癞蛤蟆吗?”引发了旁听民众和媒体记者一阵笑声。


    郭台铭又说,臧家宜在书中说自己习惯“抖脚”。


    “几年几月几日,她看到我抖脚?就算有抖脚关她什么事?”郭台铭话说到一半,又反问审判长:“你现在看到我有抖脚吗?”又引来一阵大笑。


    据说,郭台铭曾经半开玩笑地对某些媒体说:“你们再不修改报道的方向,等你们上市我就把你们买下来!”


    台湾媒体界名人陈文茜是近年来少数获准进入郭台铭总裁办公室采访的媒体人之一。


    据陈文茜事后形容,郭台铭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好几十座立架,每座立架上都是精心绘制的图表,每当有事业群干部进来开会,他就往立架前一站,翻到特定图表,每幅图表上都有某位干部押上日期的签名,当场在郭董面前确认某位干部的承诺是否达成目标。


    郭台铭讲话时,自称“总裁我”。有时一篇讲话中要出现十多次。这么称呼自己,让人想到的,除了“霸气”之外,难免还有“独裁”。


    不过郭台铭坚持“独裁有理”:“领导者做决策时,哪怕上刀山下油锅,也得带着头往前冲。如果你要把它说成‘独裁’,我也不愿解释。不过,独裁必须是‘为公不为私’。”


    “我坐飞机碰到不少鸿海的对手、以前的员工,老实说没有一个人说鸿海的好话。”鸿海集团前执行顾问信怀南说。


    无疑,郭台铭在公司的地位非常之高。“有一次我去开会,我坐在会议室最后面的沙发,郭台铭的员工是面对他的。有两个事情我是印象深刻的,一个是有人站了半个钟头,郭台铭问他:‘你站在那里干什么?’‘董事长你没有叫我坐下来。’”信怀南回忆。


    这种事情在富士康俯拾皆是。2003年,SARS肆虐期间,郭台铭召集全球干部举行视讯会议,未料到开会途中,视讯突然中断,气得他下令把负责视讯的员工名单作成签,扬言只要再断讯一次,员工就抽签走人。


    郭台铭曾说,“management”这个词,翻译成管理不好,应该翻译成‘管控’。他还把他的客户,分为了一军、二军、三军,军事管理作风强烈。


    这样的军事化管理思路早在20年前就已有雏形,那时,为了培训出生产流程上整齐划一的流水作业,郭台铭用近乎苛刻的制度来管辖员工,包括规定上厕所不得超过五分钟,如有超过,流水线上所有员工必须停下来等 ,他回来后才能重新开始工作等。


    “走出实验室,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除非太阳不再升起,否则不能不达到目标”、“领导须有独裁为公的决断勇气”……在富士康,背诵《郭台铭语录》是员工的一门必修课程。


    “真正的英雄,早就死在沙场上,而不是回来拿奖章的人。”就算是在年终的授奖礼上,郭台铭也会对领到奖的人这么训示,提醒他们战争远没有结束,不管别人听了是什么滋味。


[page]    难免有人说郭台铭凶,郭台铭解释:“我不是凶,而是保持企业中分辨是非对错的工作价值观,每个干部都要有负责任的任事态度。”


    有人受不了被这么骂,“逃离了”富士康。郭台铭就跟员工说:在我这边没办法成功,在别地方你如果能成功,回来找我,我付给你20倍薪水。“后来果然也没人回来找我”。说罢,郭台铭哈哈大笑。


    公司餐厅、厂房、宿舍、报栏上随处可见郭台铭的“总裁训示”。内容从经营之道到人生哲理无所不包,郭台铭一直努力在集团内营造一种道场般的氛围,坚持向员工输入他自己所笃信的价值观。


    “至少还有20年好光景”


    2004年7月,台湾中华航空曾公布一组有趣的数字,过去一年,台湾有两家企业会员搭乘飞机飞行的里程数超过了700万英里,一家是台塑,一家是鸿海。这也说明了鸿海的全球布局和国际化程度。


    不过在今年,为了应对经济不景气的情况,郭台铭表示,鸿海将持续进行开源和节流,“员工不该出差的就不要去”。


    鸿海财报显示,2013年1~4月,鸿海每月营收同比增幅均为负值;经过多方“开源”抢订单,五六两月鸿海实现了营收同比增长,月营收额终于站稳了3000亿新台币的关口,两月增幅分别为2.07%、4.98%。


    6月26日,鸿海召开了2013年股东大会,大会长达8小时, 共500~600名小股东参加,会上,郭台铭先向股东深鞠一躬表示歉意,“股价是大环境的因素,我不能控制”。


    不过,他向小股东们保证,不管外界环境怎么变化,公司今年获利一定会比去年多,未来两三年也都会很乐观。


    郭台铭称,鸿海2013年增幅目标仍为15%。这让外界质疑他底气何来:“代工航母”遇到了自己的“天花板”?


    由于事故频发,早在2011年,郭台铭曾表示,富士康将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用于单调、危险性强的工作,提高公司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并将在三年内用百万个机器人代替普通工人,从而节约成本、改进生产效率。


    2011年,富士康拥有1万个机器人,时隔两年,郭台铭提出的“100万台机器人计划”实施时间已经过半,但情况并不乐观。会上,郭台铭宣布目前在富士康工厂的机器人工人数量,仅有2万台。虽然两年内机器人增加了一倍,但是离2014年只剩一年的时间,而离100万台机器人还差太远。


    股价下滑、被和硕抢单、“鸿夏(普)恋”遇阻,饱受质疑的鸿海转型迫在眉睫。


    郭台铭闭关两月,筹划公司转型:舰队分拆、大小通吃、布局最后一里将成为主轴,或许布局还包括建立自有品牌。


    “孩子大了总是要独立”,股东大会上,郭台铭宣布了分拆业务结构重整的决议,并计划减少其对苹果公司产品制造的依赖,重点放在开发新技术、知识产权和电子商务上。


    郭台铭称,鸿海计划在三年后将整个企业分割为一些独立的子公司,并希望以此实现收入的增长。


    郭台铭说,鸿海里下金鸡蛋的小金鸡至少还有20个,把小金鸡独立出来的好处是他可以专心做应该做的事。而鸿海把一艘航空母舰变成整个航空战斗群,会更有竞争力。


    同时,鸿海不放弃渠道布局,拟转型发展“电子商务”平台,郭台铭透露,鸿海未来的电子商务平台名称是“富连网”,近期已注册。鸿海将全力投入。


    “鸿海今年是成立的第40年,转型后至少有20年好光景。”郭台铭喊话稳定投资人信心。


    相关链接


    郭台铭语录


    企业经营者要学会选择、判断、决策。我有六选:选客户、选产品、选人才、选技术、选股东,以及选择策略伙伴。


    赏罚分明,是为了公司内部不产生和稀泥的搅合文化。


    一个产业里,做第一名才可以稳定赚钱,第二名有点钱赚,第三名损益打平,第四名随景气浮沉,第五名以后要不等着被收购,要不就是被淘汰出局。


    领导人要以身作则,任何困难的事,我半夜不睡一定在场。


    25—45岁是一个阶段,为钱做事;45—65岁时另一个阶段,为理想做事;65岁退休以后,我希望能为兴趣做事。为钱做事,容易累;为理想做事,能够耐风寒;为兴趣做事,则永不倦怠。


    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和你周遭的人,就决定了自我的格局。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看得比较长远,空间就比较宽广,就不会对得失看得太重。


    全球化思考逻辑:客户→产品→功能→地理位置。


    竞争导向赢的策略:生意型态→经营的策略→建立系统→建立组织→找对人才。


    策略是:方向、时机、程度。


    品质是:客户愿意用两倍的价格来跟你买, 而且还很高兴 。


    执行力:速度+准度 +精度。


    成功三部曲:策略、决心、方法, 再加上有好的人才与组织去执行。


    成功的途径:(1)抄 (2)研究(3)创造 (4)发明 。


    接班人三条件:一是品德, 二是责任心,三是要有工作意愿, 至于太聪明的人,则婉拒。


    主管每天要做的四件事:一是定策略, 二是建组织, 三是布人力,四是置系统。


    人才从哪里来:人才是历练出来的,而非天生的;人才是机会创造出来的,而非刻意培育的。


    技术应用舞台在现场:没有现场这个技术应用的舞台,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将止步于实验室,都将胎死腹中。


    给已经吃饱的人一碗饭吃,不但用处不大,而且他也不会感激你,但是给饿肚子的人一碗饭吃,他不但会全力以赴,而且还会感谢你!


    决策是领导的要务;决策的价值在于前瞻、务实、效率;民主,是最没有效率的办事方式。民主是种气氛,让大家都能沟通。但是在成长快速的企业里,领袖应该带着霸气。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