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微软Surface RT已死 有事烧纸

2013-07-24 13:33:23  来源:腾讯科技

摘要:对于一个产品好坏,消费者只要用脚投票即可。最新的财报显示,微软为Surface RT积压了9亿美元的库存。
关键词: 微软 Surface

    对于一个产品好坏,消费者只要用脚投票即可。最新的财报显示,微软Surface RT积压了9亿美元的库存。这是什么概念?将近54亿元的设备卖不出去,消费者不买账,微软Surface RT穷途末路,前有亲生兄弟PRO和IPad,后有Android一路追赶。


    一句话,Surface RT已死,有事烧纸!


    1.产品固有缺陷


    Surface RT常常和PRO对比。作为第一款产品,真不知道微软为什么要推出这个产品,Surface RT用的NVIDIA Tegra3四核处理器,基于AMD架构;Surface Pro所使用的则是Intel 酷睿i5双核处理器,基于X86架构。 普通消费者不用了解这些价格,只需要了解,RT只能运行微软商店的应用,而PRO则是真正意义的“电脑”。


    想玩游戏,想要多样式的办公,想要音乐或者视频,想要不一样的应用,先看应用商店,而不是随意像电脑下载。RT的天生架构决定了应用商店数量少而又少,比起IPAD来说,不可同日而语。


    2.体验太差


    在所有的枪稿中,突出了RT的分辨率、打开网页的速度、渲染速度以及内存等硬件参数。之所以有这些硬件参数的堆砌,无非想要表达一个意思,RT的速度够快、分辨率够高、接口够全,足矣将IPAD甩掉几条街。


    忘记一个根本事实,用户不是整天看着硬件参数洋洋得意,而是需要用手体验产品。在所有的平板电脑中,至今为止没有比IPAD更好的体验。最基本的手感、界面友好度,每一个细节的处理。而RT的磁贴让用户摸不住头脑,找一个应用划来划去,配置和应用都在一个界面上。天哪,究竟怎么找到合适的应用?


    3.定位摇摆


    即便不说PRO多么成功,只说Surface系列,究竟为办公而生还是为娱乐而生?定位摇摆的结果是消费者定位摇摆。想要办公的消费者去买超极本或者AIR,他们不想用手滑着屏幕,过了一会,又用手去按键盘。要知道,这种分裂感无法让人专心工作。更要命的是,Surface所带的键盘是如此难用,为了减少重量不得不“偷工减料”,按键感觉完全没有。如果要纯粹娱乐,那么IPAD完全适用,体验又好,何必去买Surface呢?


    4.价格高不成低不就


    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就是价格。现在看京东上64 G的RT 3288元,这个价格竟然还不含黑色触控式键盘保护套,如果加上价格飙升到4088元。而iPAD 4 32G的价格是4388元。ipad是什么,代表了“高端、大气、上档次”,卖肾去买,也不会在意几百元的差距,更不会在乎32G的硬盘。4000元左右的价格,Andriod比比皆是,三星的四核 16G还带有通话功能,带有GPS功能,而RT呢?产品定价完全失策。当然,也不排除以2000元价格“割肉”,想想惠普用99美元甩卖Touch pad的情景吧,或许真能回光返照一次。


    5.不具有做硬件的基因


    以上是从消费者角度谈。以下从公司层面谈。


    微软作为一个伟大的公司,伟大之处在于软件而非硬件,微软从来不具有做硬件的基因。失败的产品用五个指头都数不过来,MSN TV、MSN Direct智能手表、平板电脑Tablet PC、Zune音乐播放器、Kin手机、Windows 7平板电脑等,这些产品基本刚刚销售便溃败。当然,也可以提及Xbox这些产品,相比较,失败更多。从财务的营收即可看出,微软对硬件的态度仅仅是“玩一玩”。


    6.自大的工程师文化


    从微软来说,在互联网、移动互联、搜索等业务失之交臂之后,终于在个人消费市场和硬件市场崛起。这是好事。但微软太过于自大,自信PC市场可以无缝过度到移动市场,这就产生了WIN 8这个“怪胎”系统,也产生了RT这样的平板电脑。


    当然,微软更为自信的是,技术可以让产品更为吸引人,完全是“工程师”文化。鲍尔默不止一次的说,买了Surface需要重新学习,具备更强的硬件。但是,消费者究竟为什么买这个产品,买了能做什么?微软自信到4000-6000元的价格,试图在平板电脑和超极本中间抢一个市场。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7.不知所云的市场推广


    还是那句话,究竟买RT用来干什么,就是为了听“卡塔卡塔”的声音吗?在公共场合,穿着时尚的年轻人手捧花花绿绿的RT,随身起舞。但这种时尚又不完全是RT的全部。在北京街头,也出现了不知所云的广告,除了大块大块的磁贴之外,真不知道微软的广告在说什么?


    基于以上理由,总结RT失败在出生时已注定,何必在后续努力证明自己是失败的产品呢?再毒舌一下:接下来的PRO的产品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renjizho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