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阿里金融“余额宝”上线

2013-06-18 09:32:26  来源:互联网

摘要:一旦理解了“余额宝”是投资收益,也就能明白所谓的收益高低,事实上就是要取决于货币基金的管理方能否实现这个收益了。不知道 4000 元的说法来自于哪里?
关键词: 余额宝 阿里巴巴

    6 月13 日,阿里巴巴上线“余额宝”之后,一篇软文天下横飞。因为不太愿意继续写阿里了,写的太多,都腻味的,但是看到脑残文,还是不爽,就写了段短微博:


    阿里金融就是个喜欢噱头的公司,什么余额宝,跟银行抢生意。扯淡么。第一本质余额宝是利用支付宝余额购买货币基金的行为。用这个跟银行活期比利息?!有点脑子好不好!第二余额宝的规模大小取决于货币基金的规模大小,阿里本身不能决定。而且最重要的对基金公司的流动性要求很高。会他妈的出现亏损!

\

    微博写完,反正骂战又开始了。于是不得不在写一篇文章,仔细的阐述下我对“余额宝”的看法,其实这事,真没啥好值得说的。两个字——忽悠!


    一点点来吧,首先,阿里的软文用的最多的介绍是什么?是这么段话,文章说,通过“余额宝”,用户存留在支付宝的资金不仅能拿到“利息”,而且和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相比收益更高。根据其官方介绍,2012 年,10 万元活期储蓄利息 350 元,如通过“余额宝”收益能超过 4000 元。


    这段话很有意思,我们来看下所谓的“余额宝”的收益是如何实现的,“余额宝”的收益其实是购买天弘基金的增利宝的货币基金的行为,实质是一项投资,而投资所形成的投资收益,必然是带风险特征。它不等同于存款,存款是有国家信用作为担保,而投资行为是没人给你担保,你们可以打电话问问天弘基金,我想铁定不会跟你说,保证收益一定能实现,如果他这么说的,我给你个电话号码,直接去证监会投诉非法集资去。


    至于这里面也有不少人来指责我说,存款怎么可能有国家信用担保。我都不想解释这个幼稚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存款都是由国家信用担保的,无非显性担保还是隐形担保罢了。当然国家破产了,没能力担保了是另外一回事。


    一旦理解了“余额宝”是投资收益,也就能明白所谓的收益高低,事实上就是要取决于货币基金的管理方能否实现这个收益了。不知道 4000 元的说法来自于哪里?或许是来自于 2012 年的七天平均收益率是 3.8% 这个说法吧。事实上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其实也是要进行区分的。虽然大体上都各自货币基金都相差不大,但是在不同的年份里,受制于大环境主要是资金面的因素下,货币基金的整体收益是有差别的,甚至出现过 2006 年货币基金亏损的情况,说货币基金无风险铁定是不现实的。


    2006 年的货币基金亏损,当然因素众多,但是的确出现了大面积的浮动亏损的格局。泰达荷银,易方达都有货币基金为负值的货币基金。所以认为货币基金一定要比活期存款要高,这个说法本身也不一定成立。因为有亏损的投资收益,跟无风险的银行存款,本身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东西。


[page]    再其次,撇开风险层面的问题进行考虑,购买货币基金跟活期比一定合适么?其实货币基金,要比的话也要跟定期比,区别只在于流动性,而不在于收益。为什么呢?因为年化收益的意思是折算成年来计算的。你买一个货币基金,除非你连着买了一年,否则你怎么算也算不出这个收益来。但是你如果你连着买了一年,那跟定期也就没啥区别了,所以我自己还是觉得合理的比较还是应该跟定期做比较,当然定期跟货币基金相比缺乏流动性,但是至少说明一点,就是拿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跟活期比年化个人感觉不科学也意义不大,典型的夸张宣传。


    这里还有个很大的误区,其实跟“余额宝”可能关系不是特别大,但是也要做个解释,就是七天年化收益跟每日万份份额收益的区别。所谓七日年化收益率,是货币基金最近 7 日的平均收益水平,进行年化以后得出的数据。比如某货币基金当天显示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是 2%,并且假设该货币基金在今后一年的收益情况都能维持前 7 日的水准不变,那么持有一年就可以得到 2% 的整体收益。但是,货币基金的每日收益情况都会随着基金经理的操作和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而不断变化,因此实际当中不太可能出现基金收益持续一年不变的情况。


    因此,七日年化收益率只能当作一个短期指标来看,通过它可以大概参考近期的盈利水平,但不能完全代表这只基金的实际年收益。而且还存在可操作的空间,如果货币基金仅靠兑现浮盈来提高收益率,短期内可以把七日年化收益率做得很高,但是新进资金的收益率就会摊薄。更为严重的风险是,如果一只货币基金大幅度兑现前期浮盈,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导致货币基金收益率下降、资金大规模赎回,就有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


    同时,近七日收益率是由七个变量决定的,因此近七个收益率一样,并不意味着用来计算的七个每天的每万份基金份额净收益也完全一样。所以,作为短期指标,七日年化收益率仅是基金过去 7 天的盈利水平信息,并不意味着未来收益水平。投资人真正要关心的其实是第二个指标,即每万份基金单位收益。所谓货币市场基金的每万份收益就是把货币市场基金每天运作的收益平均摊到每一份额上,然后以 1 万份为标准进行衡量和比较的一个数据。这个指标越高, 投资人获得真实收益就越高。


    上面写了这么多,其实归纳起来就一句话,所谓的存十万一年能拿四千的说法,第一是不够严谨的,第二也是不负责任的,是明显的只谈收益不谈风险的非法宣传。为什么说非法宣传呢?


    2013 年《证券投资基金的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对任何公开宣传材料都进行了严格的要求,而支付宝的这次事件,明显存在夸大宣传的嫌疑在里面,也没有进行明确的风险揭示。有人说,在具体购买的时候会做了风险提示,但是根据管理办法里面是明确规定,必须在任何宣传推介材料里进行风险提示的。该办法第四章,第三十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基金宣传推介材料,是指为推介基金向公众分发或者公布,使公众可以普遍获得的书面、电子或者其他介质的信息,包括:


    (一)公开出版资料;


    (二)宣传单、手册、信函、传真、非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上刊发的与基金销售相关的公告等面向公众的宣传资料;


    (三)海报、户外广告;


    (四)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资料、公共网站链接广告、短信及其他音像、通讯资料;


    (五)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同时第四十三条规定,“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中推介货币市场基金的,应当提示基金投资人,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资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以上两条其实合在一起,就都对这种典型的跟活期存款做比较的行为做出了严格的否定。有人说,阿里金融是一种金融创新,可以突破监管。姑且先不论是创新就可以突破监管这个说法,我们在来看这种方式是不是创新?!


    前面说了,“余额宝”的实质是用支付宝的余额进行购买货币基金的行为,这个行为我不知道创新点在哪里。他跟你用你银行卡里的钱购买货币基金的行为是一样的。按照这个理解,我们用我们手机卡里的钱,购买货币基金,或者用其他预付卡购买货币基金都是一个道理,是阿里对自身客户进行结构优化的一个策略,创新点在哪里?在于支付宝的客户也可以买基金了?一直就可以买,啥时候不让买了?


[page]    还有所谓的“革银行的命”说法?这个说法其实挺有意思,我听到最多的一个说法就是说,支付宝给的利息比银行的活期高,所以爷爷奶奶,大叔大妈们都跑到支付宝去存款了,不到银行存款了,所以革银行的命?


    我表示很无语,只能说这么说的人,真 ** 的傻逼,不骂人都不行。这个说法,还真不能怪别人,只能怪阿里,阿里的铺天盖地广告宣传,说“余额宝”的利息比银行活期存款利息高,所以大家都开始流传革命论了。真有意思。事实上,大家用自己的银行卡购买货币基金比支付宝虽然不敢说更便捷,更方便吧,至少收益不会比支付宝低。支付宝目前支持的天弘基金,规模小,排名靠后。而且货币型基金一般而言,规模越大,越容易操作,规模过小的基金,对于流动性要求的对抗就越高,收益就更不容易稳定。说实话,从投资角度来看,谁买谁傻逼。貌似这个基金经历从业经历也就不到四年时间,真是要命的。货币基金,买老不买旧,买大不买小的说法,还是很靠谱的。


    所以,综合下来,真的只有被阿里巴巴给忽悠的相信“余额宝”的收益当成利息的人才会去买。所以这里我还是很鄙视阿里巴巴的,如果真有人被你们忽悠了然后出现了亏损,你们难道就好意思了?我看马云不是每天在宣称要讲诚信么。怎么好意思干这龌蹉事情?


    下面说点我自己对“余额宝”的理解,未必对,瞎猜的。


    其实“余额宝”的推出,对阿里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阿里内部,淘宝的功能是大量的吸引客户进入体系内,让客户成为淘宝用户,而支付宝要做的事情,就是考虑如何把淘宝客户更好的服务好,从而留下来成为支付宝的客户。这是一层进一层的关系,支付宝的这次推出“余额宝”,必然不是要革银行的命的行为,他的出发点很简单,更好的优化自身的服务,提高淘宝的客户粘性,让体系内的生态更健康。


    同时,“余额宝”也能有效解决支付宝目前存在的两大难题。第一大难题,是央行的备付金管理办法,这个其实一直是压在支付宝上的一块石头。因为这个办法要求支付宝不断的随着交易额的提升而不断的提升注册资本,注册资本的提升对于阿里而言,属于规模越大资金占用越低而净资本回报则越低的行为,必然要想办法绕开。第二就是目前普遍的对支付宝占用客户资金沉淀的利息的行为的质疑。所以很大程度上,“余额宝”也是支付宝不得已的行为举措。我有时候在想,“余额宝”虽然对客户是有利的,但是对支付宝其实并不利。因为通过“余额宝”,阿里把本来可以实现的资金沉淀利息,都还给了客户本身,而阿里改为收取基金的服务费或者渠道费。当然两者之间是否一定谁高谁低,没有数据,我也不敢瞎猜,但是感觉肯定是之前的收益更高吧。


    “余额宝”对银行的冲击有没有,我个然感觉还是有的,只是小的微乎其微。很多人说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这个问题,因为货币基金可以不断的挤入支付宝体系,都可以展开合作,让更多的货币基金进来。怎么说呢,我觉得这个可能性的确不太大,前面说了余额宝还是立足于淘宝客户进行的行为,在淘宝的客户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大面积的吸引淘宝以外的客户进入体系内,用余额宝的产品,可能性不是很大。


    一方面是“余额宝”的吸引力还是非常有限的,对于体系内是因为有现实的余额管理的需求存在,而对体系外的客户跟银行的货币基金发售行为而言,吸引力非常一般。银行购买货币基金无论从信任度还是从收益率来看,都比支付宝更有吸引力。选择面也更宽,也更便捷。


    另外一方面,货币基金对于流动性要求很高,所以使得货币基金的规模盘子要求整体稳定,不能大起大落。虽然阿里号称技术可以实现提前预知规模大小起落,但是对于基金公司而言,肯定是不太喜欢这种不太稳定的流动性的。支付宝目前的客户群体个人感觉对货币基金而言的吸引力也是有限的,频繁的赎回,规模的大小起落,都让基金公司人为的增加难度。更别提“双十一”这种购物节日的存在了。


    所以个人感觉,第一不会太多的货币基金跟支付宝合作余额宝,第二合作起来的货币基金也未必能把规模做的多高。


    最后说一点有意思的事情,现在媒体大肆唱多“余额宝”,都把关注点放在了收益比较上,但是恰恰这个是最不靠谱的地方。媒体却忘记关注了“余额宝”真正的技术创新应用上,他可以实现在购物的时候视为自动赎回,这种技术设计,对银行就特别有意义。现在银行卡在购买和赎回上其实是不够人性化的,影响了认购意愿。如果也能采取这种技术,你在取现的时候,自动视为赎回,或者你在刷卡的时候视为自动赎回,或者你发个短信,就能立刻认购和赎回,我相信,都会大幅度的增加银行卡客户的购买货币基金的积极性。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