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微信与腾讯2B的第一步,怎么迈?

2013-06-09 10:06:00  来源:互联网

摘要:目前招行并没有向微信支付CRM管理费用等支出,不过,由于微信在事实上为招行这样的企业的业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微信将来是否会向这些企业以某种方式收费呢?
关键词: 微信 腾讯

    伴随微信方面反复强调微信不是营销工具,微信5.0的足音也来了。


    从这篇5.0全体验的文章可以看到,企业账号今后一个月才能推送一条,“这意味着企业直接使用微信公众号做营销的可能性越来愈小——一月一次群发消息推送,其转化率再高,所能带来的成交量摊到30天上也非常有限。”

\

    那么企业公众号怎么做?


    眼下,微信方面正有意识地把一些它们树立的企业账号样板推广给外部,想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比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航就发表了一篇招行信用卡怎么在微信上做CRM的报道;而最近,虎嗅也采访到了跟微信有深度合作关系的随视传媒,其副总沈雁跟我们分享了一下他们给去哪儿网做CRM的经历。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到,小部分企业已通过跟微信个性化的合作、接口开放,在尝试真正移动化的CRM手段。值得指出的是,这些手段或许大量的普通企业还无法实现——微信也只是在尝试中。


    我们节选《21世纪》那篇招行案例的部分内容,以及我们对沈雁的采访来看下他们的实践。


    企业服务与产品如何和微信的特色结合?


    (除了简单的信息查询与提醒)招行透露,目前招行信用卡正在尝试做两个和微信特色紧密结合的服务。


    其中一项是语音服务,在这一产品完善后,以后用户只需要对着招行信用卡的官方微信说一段语音,系统就会自动将语音翻译成文本识别,然后对应给用户提供积分查询等服务。


[page]    此外,招商银行信用卡的微信正在上马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功能。今后用户在招行信用卡的微信账号中把自己的地理位置发过去,就可以显示附近的招行信用卡特惠商户的信息。


    招行信用卡的微信基本定位是满足客户的自主服务为方向。即大部分用户所关注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微信操作界面自主完成,90%的服务都可以通过机器人来完成。只有很少的部分需要人工客服。


    目前招行信用卡的微信也有几十人的团队在后台进行客服工作。但是这些工作人员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和客户进行一对一的人工客服,而是在后台进行知识库的完善工作。因为客户在微信的留言中有许多是机器人无法自动回复的,需要客服人员在后台根据客户的留言不断完善知识库,以提高自动回复的命中率。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招行”一文


    而去哪儿与招行不同。它本身是大型服务型网站,所以它在微信平台上大量客服工作没法只通过机器人来建立。事实上,它建立了分布式多客服座席功能,可以应对短时间内成百、上千的用户查询量,同时可以拿到客服交互的记录留存和数据分析。另外,去哪儿针对微信用户的营销,保持“小规模、高针对性”。比如,一个旅游产品抢购,在促销活动前,去哪儿网通过多维度的标签(城市、性别、咨询记录、消费记录、偏好)筛选出目标用户做精准邀请,然后只在微信好友间做这个活动,好友通过微信平台直接进入专场促销活动的页面。


    沈雁说,对那些重视“老客户重复购买率”和“客户强关系维护”的企业来说,企业一般在微信上需要完成三点:1、简单地认识自己的微信会员;2、把微信能够用成双向短信;3、甚至让微信成为第一个在同一移动界面上可以完成“认知 —> 了解—> 决定 —> 购买 —> 分享”的全方位公共平台。


    微信的空间以及腾讯的挑战


    目前招行并没有向微信支付CRM管理费用等支出,不过,由于微信在事实上为招行这样的企业的业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微信将来是否会向这些企业以某种方式收费呢?这给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事实上,腾讯的另外一个部门——微生活,目前在微信上开展的会员卡业务就开始向一些商城收费,通常是按照该商家的微信会员卡活跃用户数来收费的,至于这种收费模式是否会向招商银行、南方航空等微信合作企业延伸呢?还有待观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招行”一文


    沈雁表示,微信腾讯带到一个商业生态环境搭建者的角色。这是再造腾讯、而且是移动腾讯、移动商务腾讯的新契机。但是腾讯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能够快速学到阿里的“搭平台,建规则”的精髓?比如在招募商家和拉动消费者使用习惯的策略和先后次序上、还有洞察不同行业商家需求共性和杀手应用上,腾讯都存在经验不足的情况。


    他说,现阶段微信ToB 商业化策略还相对谨慎、有控制,只是和具备行业(企业)应用开发经验和能力的少数伙伴一起,开发针对不同特定行业的企业级微信应用,很多东西还在优化中。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