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国人眼部健康需求日渐上涨,激光电视成市场黑马

2021-03-09 15:39:40  来源:互联网

摘要:在疫情的影响下,一些与 "宅经济 "相关的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其中就包括一直致力于家庭客厅场景核心的智能电视。
关键词: 激光电视
在疫情的影响下,一些与"宅经济"相关的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其中就包括一直致力于家庭客厅场景核心的智能电视。据奥维互娱发布的《2020中国智能电视用户春节洞察报告》,在2020年春节期间智能电视开机率达到45.0%,整体较平时提升了11.1%。

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了2020年底的12月,根据勾正数据发表的《2020年12月智能电视大数据报告》可知,使用智能电视的方式来进行线上教育和家庭娱乐,已成为很多家庭的选择。

而随着疫情影响下全球消费者对健康问题的关注持续升高,自带护眼功能的激光电视火速"出圈",成为彩电市场唯一正增长的产品品类,突显出国人日渐上涨的眼部健康需求。

国人眼部健康需求日渐上涨,激光电视成市场黑马

 

满足护眼刚需,激光电视成市场黑马

每天至少面对8小时电脑,对生活在快节奏时代的我们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很多人都深刻地体会到了电子屏幕给眼睛带来的不适,如眼球神经痛、干涩、酸痛等,因此屏幕护眼逐渐成为当代人的刚需。而对于青少年来说,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为了保护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儿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其中明确指出:需要使用电子产品时,选择优先次序依次为超短焦激光电视、传统投影仪、普通电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其中,电视产品应尽可能选择大屏幕、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电子产品,如激光电视等75寸及以上大屏幕反射成像类产品。

这一说法有着科学依据。根据色彩与视觉感知的H-K效应(Helmholtz–Kohlrausch effect),色彩饱和度越高,人眼主观亮度感受越强。基于对该原理的运用,激光电视可以还原人眼识别自然色彩的90%,比目前最高能还原70%的传统电视要高出20%。简单来说,就是激光电视可以用比传统光源电视更低的光线强度实现相同的主观亮度感受,让用户看的更清楚,更舒适。

这在很大程度上拉开了激光电视市场新情境的序幕。正是基于健康护眼的特点,尽管2020年我国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下降了9.1%,但激光电视却实现了逆势增长。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激光电视销量同比大幅增长64.5%,成为彩电市场的一匹黑马。

用户超满意,推荐比例高达70%

如此大幅度的增长,与激光电视的体验获得用户超高满意度有关。

根据中国电子商会发布的《2020中国彩电售后服务和消费者满意度调研报告》相关数据显示,在近3年购买过智能电视的用户中,激光电视用户向他人推荐使用的比例最高,达到了70%,远超行业均值54%。这一定程度地说明了,在消费者角度层面,其关于电视的考虑,已由对画面画质的观感体验,逐渐上升为护眼功能的健康需求。可见,激光电视凭借着健康护眼的优势,已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不仅如此,在科学原理层面,激光电视也同样凭借着强力的健康护眼功能,妥妥地在彩电市场中大放异彩,受到了院士、眼科专家等学术权威的公开认证。在日前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主办的"2021健康家电发展论坛暨安全护眼专家倡议发布会"上,许祖彦院士介绍道,"激光显示在当今所有视频产品中,相比来说是最护眼的。"

这是因为,运用漫反射成像方式的激光电视,本身屏幕并不发光。因光线是通过反射到其屏幕才传递到人眼,所以不仅更柔和,而且画面更接近自然,就算长时间观看也不会产生视觉疲劳。此外,与液晶电视、OLED电视等其他显示产品不同的是,激光电视并不会产生对视网膜有极大危害的害蓝光,可以说"出道"即护眼。

总体来说,激光电视的技术,在全面满足超高清、大色域、大颜色数的超高清电视标准的同时,还具有观看舒适度高、有护眼等优势,这些过硬的"本领",是让消费者主动选择更换电视产品的最关键因素。

2021年,新冠疫情的形式依然不容乐观,"居家隔离"仍旧是今年春节的主流号召。根据去年攀升60%的中国家庭开机率不难推断出,无论是上班族、学生党还是闲赋人群,都会重新回到电视机前。这也意味着,看电视的时长将会增长,保护眼睛的问题被进一步提上日程,尤其是就有孩家庭而言。因此,为了保护视力,添置一台激光电视已成为很多家庭的一种消费趋势。这也将是激光电视新征程的起点之一,说明其普及全民、迅速引爆的时代,正在到来。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