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V姐访谈|房企数字化转型布道者

2021-01-11 11:54:41  来源:互联网

摘要:云徙科技是一家驱动智能商业的中台服务商,聚焦新零售、新渠道、新地产、新汽车、新直销五大行业和领域,通过旗下「数舰」、「数盈」两大数智产品矩阵提供数字中台和SaaS新营销中台等数字商业云服务,以“业务+数据”双中台为核心技术,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业务持续增长。
关键词: 房企数字化转型
本期嘉宾介绍

他是多家地产头部企业数字化转型牵头人

《中台战略》《中台实践》的主要作者


领导中台在地产方面的建设与落地

长期从事阿里中台赋能地产行业的研究与布道


他就是今天我们要约访的嘉宾

云徙科技副总裁、地产事业部总经理

江威先生

云图片

云徙科技介绍

      云徙科技是一家驱动智能商业的中台服务商,聚焦新零售、新渠道、新地产、新汽车、新直销五大行业和领域,通过旗下「数舰」、「数盈」两大数智产品矩阵提供数字中台和SaaS新营销中台等数字商业云服务,以“业务+数据”双中台为核心技术,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业务持续增长。

 

      在广州、杭州、上海、北京、成都设立研发中心及分支机构,其中技术团队占公司人数80%以上,具有强大研发创新能力,拥有多项原创技术及核心专利。目前,云徙科技已经获得3项国家专利、86项国家软件著作权,申报核心专利多达38项。

 

 

成立四年以来,云徙科技已为蒙牛集团、宝洁中国、完美中国、如新中国、珠江啤酒、良品铺子、碧桂园、恒大、富力地产、美的置业、上汽、长安福特、长安汽车、宝能汽车等一流企业成功实践数字化转型与商业创新。

 

云徙已获得中金资本旗下中金佳泰基金、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云锋基金、元禾重元、襄禾资本、银杏谷资本等基金战略投资。

 

云徙,引领企业数字化创新!

 

云图片

 

采访内容

 

V姐:当时云徙科技这家企业,是什么吸引你加入?

 

江威:其实从地产数字化从业者角度来看,一般大家都会选择甲方这条相对比较稳健的从业路径。但当时选择加入云徙,主要从三方面来看:

 

行业发展层面:抛开内外环境不谈,当时从阿里云出来,从阿里云每年业绩高速增长能够反映出当下数字化转型的急迫性。时至今日,中台这条赛道依然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数字化转型重要战略。

 

公司发展层面:云徙作为中台这条赛道公认的NO.1,在与创始人包志刚先生多次沟通其商业逻辑及公司愿景的情况下,大家达成共识,要在地产这条赛道把云徙之前创新两年的成果进行行业化复制,故加入云徙成立地产事业部,目前也作为公司重要的支柱型业务进行发展。

 

个人发展层面:这几年的经历感受到互联网公司与传统企业的一些差别,比如内部的信息流通效率,创新的路径与低成本,公司简化的架构治理等等。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下一代职业经理人需要具备的素质模型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站在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云徙的舞台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机会。

 

V姐:成立才四年,已经在行业内有很高的知名度,云徙这几年成长很快的原因是什么?

 

江威:云徙能在短时间建立行业知名度,主要是有这三个层面的原因:

宏观层面

1、社会现状:过去10年间,我国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IT技术迅速发展,数字技术呈指数级增长,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呈现大爆炸的形态,中国已然是最大的数字化消费市场。

然而,在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缺乏统一架构的PaaS平台导致IT应用的敏捷开发和个性化开发不足;私有云和公有云的安全问题还有待解决;越来越多的数据和流量负荷处理所面临的压力,且有许多“数据孤岛”尚未打通等。

2、危机感: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趋势,众多企业发现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打造自身的数字资产,数字资产包含企业的流量资产、转化率资产、会员资产、客单资产等,作为企业的“第四张报表”,数字资产能体现企业的未来价值。

3、国家政策: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国家层面发布的数字经济相关政策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不断深化和落地,使得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数字经济助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了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自身层面

1、在创业之初就定位的相对比较高,在起点的时候就定位清楚目标市场及目标客户。

2、在创业中找到具备“C端思维,B端身体”的人,深刻解读并建立了“团队心齐、目标一致、目标清晰,执行力强”四个核心能力模型。

3、技术创新,定位明确。云徙科技作为最早进入数字中台赛道的技术公司,在2018年开创性的推出包括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在内的数字双中台以及前端数字营销应用,并提出数字中台包括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双中台,而数字中台的建设以双中台的联动建设为主。

2020年云徙科技又率先提出的“软件定义中台”也为企业数字中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技术理论基础,近百家企业的数字中台实践向市场证明了数字中台的可行性。

 

管理层面

云徙在不断地发展的过程中也成为了大家共同创业的平台,在过去的这四年,我们有60多名同学成为了合伙人。在未来,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同学成为公司的合伙人,一起分享公司发展的红利。

 

V姐:地产企业近年都在数字化转型,打造平台是首要任务,地产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平台?

 

江威:第一点,业务聚合。很多业务系统由于都是相互独立的,在现在地产发展的阶段,大部分的IT投入都流向了打通和创新上,所以我们在构建平台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领域设计模型,也就是中台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去进行模块化设计和管理。

 

第二点,共享。平台在构建之后,如果不能和原有业务系统进行共享的话就是失败的。我们构建平台一定要把业务能力共享设置进去,使用通用的能力技术,通用平台才能支撑未来发展。

 

第三点,开放。现在互联网下半场,抖音、快手等平台快速崛起,我们需要最快速度拿到它们的通行证,使得我们的商品需要能够一键上架到各大平台,这个是一个基础能力。

 

第四点,高效。这里其实还是业务协同问题,比如某客户有很多营销资源,是不是能够放到统一的平台上,每个业务都可以产生营销资源和物料,业务一线的能力需要进行高效的协同释放,如果能力不能释放,那么平台产生的效果就会比较差。

 

基于以上四点形成云徙地产的核心产品矩阵:

1、平台产品线,利用技术优势,重构从营销、交易、服务的三大平台。

2、数据业务线,利用大数据及算法,重构企业内部运营体系及外部客户标签体系。

3、创新业务线,利用运营方法论,建立企业与潜客、员工、经纪人、渠道的粘性体系。

 

V姐:你对地产行业必须建立自己的私域怎么看?

 

江威:首先我认为私域是新技术加持下营销的必然趋势,不管是不是地产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中一定有一部分是与科技及技术相关的部分。我们现在经常谈的“数据资产”作为企业的“新基建”,里面有很深刻的含义。这些内涵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未来的商业从生产到制造,从销售到渠道都是一个复杂的商业系统,谁先打通这些脉络,谁就有更大的机会掌控未来。

 

在地产行业,我个人的观点是私域代表着企业对于客户终身价值的把握,当然现在很多公司用“会员”来笼统描述,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够的。地产私域需要我们打通的是消费者、经纪人、业主、商户等地产核心生态圈里的数字化表达。具体来说:

 

1、始于触点,落于私域:从消费品的电商发展之路来看,地产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新营销时代,一个真正的全渠道时代,地产产品在多重因素下已经证明也进入线上线下联动的时代。在线电商其实是个比较成熟的业务,从这个视角来看地产很多方案其实可以转化和复用,其中核心的两点就是与线上业务关联的数字化和私域的整体商业设计布局,私域是拉通线上线下,多渠道转化的关键。

 

2、私域重点是建立运营体系:在建立好触点和私域设计之后,需要考量的是激活你的服务群体,例如地产线上售楼这个环节,乍看之下是运营消费者,让消费者在各自的私域上进行看房、交易等一系列环节。但用户其实在购房这个动作开始的时候第一时间是看各种聚合售房平台,所以地产自身私域建立的关键是运营为地产商建立联系的人,如经纪人、员工等。地产商需要建立以商业为核心的线上运营体系。

 

3、建立数据为基础的业务优化体系:在有了以上两个基础设施之后,可以让私域发挥最大化价值。数据在业务流动中产生,同样也会指导业务开展,如置业顾问与消费者的匹配关系,成交率分析,建立未成交高意向客户的定向杀客体系等等,当然还有的就是自身其它商业板块的交叉营销,新业务的热启动等等。

 

V姐:你们需要覆盖全国的业务,你是如何管理团队,让其快速成长和及时响应客户服务的?

 

江威:关于团队的管理,首先,组织架构设置要合理。在组织设计上,我们参考了一部分阿里及toB行业先进者的架构设计思路,衍生出来的是从行业出发,往区域裂变的思路,下设行业线以及区域线。目前,整体设计上保持在业绩每年跨越式增长的前提下做稳步的区域布局。

 

其次,是合适的人才体系。在人才体系上,坚持“C端思维,B端身体”,早期引入了很多互联网的人才,在B端服务上还是需要很多磨合和融合,后期也引入很多toB的人才,均衡和磨合找到目前规模化的一条路线。

 

另外,还要赋能体系的建设。在赋能体系建设上,我们目前做的还不够好,发展速度还是偏快,但整体商业设计上也做聚焦和模块的分解,目前也形成了以3个月为周期的技术及产品的流水线体系。

 

最后,还要有一个健全的服务机制。在服务机制上,因为本身B端服务需要的就是贴身式服务。目前云徙的服务,在工具、产品、实施以及运维上均有比较全面的布局。服务与口碑仍旧是toB公司的立根之本。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