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专注人才储备 平安科技凝聚领先技术和创新能力

2020-06-28 17:50:48  来源:财讯网

摘要:科技在进步,带给人们实实在在的便利和高效,比如在线购物和在线支付,比如在线理赔和高科技诊断治疗,这些便利的背后是科技的支持,也是中国科技强国道路上的缩影。
关键词: 平安科技
       科技在进步,带给人们实实在在的便利和高效,比如在线购物和在线支付,比如在线理赔和高科技诊断治疗,这些便利的背后是科技的支持,也是中国科技强国道路上的缩影。经过多年的积累,平安科技已经在厚积薄发,不仅在国内成绩卓著,在国际科技领域也崭露头角。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专利数据库发布的数据,在《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专利排行榜TOP100》(下称"榜单")中,中国领先的金融科技云平台金融壹账通(NYSE:OCFT)以363项金融科技专利申请量位居第三,排在榜单前两名的是阿里巴巴和平安科技。

整体来看,平安集团以1604项位列全球第一,在榜单前十名中,中国平安旗下和联营公司占据一半,其中平安科技(681项)、金融壹账通(363项)进入前三名,平安人寿(152项)、平安产险(143项)、平安医保科技(143项)均进入全球前十名。金融壹账通也是此次专利申请量最多的金融科技企业。

\

榜单还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球累计有33个国家、3909家企业申请了金融科技专利,专利规模达到14706件。本次榜单覆盖中、美、日、韩等8个国家,中国有48家企业进入榜单,这些企业覆盖传统金融行业、金融科技、互联网、电商、科技、通信等领域。榜单前三名企业均来自中国,说明在金融科技领域,中国技术实力已经世界领先。

作为平安集团“金融+科技”双驱动战略的重要承载者,金融壹账通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截止至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壹账通累计申请专利3918件,其中,PCT申请471件,境外299件,发明专利占比约98%,ABCDS领域专利申请2688件,覆盖中国、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泰国、越南、印尼等10个国家或地区,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大数据、信息安全等核心技术领域。

事实上,在此次入围榜单之前,金融壹账通已经是各类专利榜单的常客,例如2019年链塔智库发布的中国区块链专利报告中,金融壹账通在区块链专利综合实力榜中排名第二,在金融科技领域专利实力榜中排名第一。

在专利方面,金融壹账通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以下三点:一是企业为新技术研发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技术创新离不开研发投入,金融壹账通过去几年投入25亿元用于研发,2018年、2019年的研发收入占比分别达到了58%、49%,通过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来实现搭建基础设施、布局产品和服务。二是企业拥有大量的研发专业人才。科技研发离不开人才建设,必须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才能保障科技的创新和产品的落地。从人才结构上来看,金融壹账通研发人员占比将近46%,正是这些专业人才支撑起技术创新。三是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保障研发的长期投入与活力。行业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创新的竞争,参与良性的市场竞争可以促进金融壹账通在科技创新中的可持续发展。

专利数量还体现着一家企业对待科技创新的决心和实力。自成立以来,金融壹账通保持着高额的研发投入。数据显示,2018年金融壹账通研发费用为8.19亿元,而2019年为11.4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高投入带来了产品结构的优化,更多新产品投入使用,用户价值的提升带来了优质客户数的增长。财报显示,在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的不利环境下,金融壹账通仍逆势拿出了收入同比增长29.6%的好成绩。

金融壹账通在专利上的成功与其完善的专利管理体系分不开。据介绍,金融壹账通长期深入开展专利的挖掘、申请及布局工作,围绕13大解决方案及其创新产品构建了核心专利池及防御性专利组,公司先后荣获第六届广东专利优秀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

目前金融壹账通拥有13大解决方案50多种产品,覆盖从营销获客、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的全流程服务,以及从数据管理、智慧经营到云平台的底层技术服务。金融壹账通在业内率先提出“技术+业务”双赋能模式,帮助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促进它们实现“三升两降”,即提升收入、提升效率、提升服务质量、降低风险、降低成本,助力中国金融业驰骋数字经济时代,扶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公司成长得益于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来源于人才的聚集。此次平安集团能在榜单上有如此优秀的表现,与长期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培养的理念密不可分。为了发展科技,平安科技在人才储备方面投入巨资,正是这些顶级科学家,以及他们拥有的宝贵经验和科研成果,为平安科技凝聚了国际领先技术,并为国家科技强国的实践添砖加瓦。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