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华为智慧屏全体验:大智慧,大手机,大中心

2019-12-03 13:58:05  来源:中国都市商界网

摘要:看书、看电影、玩游戏、看直播、刷抖音……随着手机、PAD等产品上的应用越来越丰富, 我离电视也越来越远,家里的电视还是十年前的旧电视,一直没有换,每年只开一次——春晚。身边的亲朋好友,多数都跟我一样,对传统的电视没了兴趣。
关键词: 智慧屏
看书、看电影、玩游戏、看直播、刷抖音……随着手机、PAD等产品上的应用越来越丰富, 我离电视也越来越远,家里的电视还是十年前的旧电视,一直没有换,每年只开一次——春晚。身边的亲朋好友,多数都跟我一样,对传统的电视没了兴趣。

前两年,也有各种机顶盒、互联网电视出现,价格极低。去体验了一下,除了有一些内容可以点播,以及少许的互联网内容(比如游戏或是教育),整体交互体验并不好,内容的丰富度远远不够。所谓的互联网电视,并没有什么刚需可以把我重新吸引到大屏前面。

我们知道,以前,电视的意义不仅是一个大屏,更是一个家庭的“中心”,联系一家人的纽带。那么,什么样的产品能够成为今天家庭的“中心”,能够把我们重新拉回到大屏的前面?懂懂以为,至少有三个能力:首先要有与传统电视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其次要有手机、PAD不能及的刚需,最后还必须要有“中心”的连接能力。

体验了华为智慧屏之后,离开了电视很久的我,终于有了再回到大屏前面的冲动。

No.1

大智慧:有脑有心、可以“懂”你的伙伴

互联网电视诞生,打出了交互的概念。但是互联网电视发展了三四年,交互的体验并不好,到今天最典型的应用就是语音控制,除此之外,没有让人更方便的应用了。

华为智慧屏的特点在于将AI落地在适合的场景中,让大屏成为一个“有脑有心”的智慧伙伴。

智慧屏上有一个AI慧眼——摄像头。首先,华为一向重视用户隐私,智慧屏上的摄像头采用了自动升降的方案。其次,华为不是简单地安装一个摄像头,而是为其开发了很多AI的应用。

比如,懂懂最喜欢的是AI健身。一般的健身房都有一面镜子,就是为了方便用户可以时时看到自己的动作是不是标准。智慧屏在使用AI健身功能时,一屏双画,一边是老师的示范动作,一边是慧眼把我的动作记录下来,这就相当于健身房的镜子,让我一目了然。此外,智慧屏还有智能点评,在一套动作做完之后,给出评分,帮助我不断改进动作,以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其实,现在工作的高节奏中,我们在家里健身的需求挺高的。体验到这个功能还真是挺打动我的。

另外一个懂懂很喜欢的功能是AI KIDS。传统电视没有好的内容和应用,00后、10后的孩子都快不知道电视是什么了,整天拿着手机、PAD,一方面对视力影响非常不好,另一方面在一个小屏幕前,孩子就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缺少与家人的互动。

华为智慧屏将现在手机中普遍采用的莱茵健康护眼应用到大屏上,严格抑制屏幕光中的有害蓝光,为孩子双眼筑起保护层。此外,最有意思的是慧眼可以“观察”到孩子看电视的状态,做出提醒。比如孩子跑到离电视很近的地方,电视就会自动提醒,再比如孩子躺着看电视或是坐姿不好,也会给出提醒。以前,孩子看电视,各个不好的习惯都需要家长在旁边提醒,而现在AI慧眼可以替代家长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孩子的健康。

从以上这两个应用懂懂感到,这不是像互联网电视那样简单的点播,而是将真正线下的痛点通过AI的方式在大屏上得到了解决。这种应用才体现了AI的价值。

此外,智慧屏还有一个常用到的场景就是视频通话。AI慧眼会自动监测我所处环境的光线,如果是暗光,慧眼就会智能补光,不需要人工再去调节。

另外一个非常“人性”的功能是通过定位发声技术实现独享模式。大屏作为家庭中心,不仅要把家人聚在一起,也要“照顾”每个人不同的需求。我看大片,孩子学习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用定向发声技术,智慧屏正前方45°定向出声,流动的音效只有我能听到,不会干扰家里其它人。

以前的互联网电视以点播为主要的互动模式,其实还是电视执行用户的指令。华为智慧屏则是一个“能懂你“的伙伴,它会根据你的状态自动给你最适合你的状态。这些聪明、体贴的应用,让你觉得大屏不是冷冰冰的电视,而是真正懂你的一个伙伴,这是与传统电视的本质不同。

No.2

大手机:满足小屏不能及的刚需

现在的用户,都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每天盯着手机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手机慢慢成为人的一个“器官”。但是手机的屏幕比较小,很多应用的体验并不完美。

而华为的智慧跨屏技术,将手机的小屏与智慧的大屏无缝连接在一起,让我们在小屏上不完美的体验,在大屏上得到满足。

以前我们也可以把手机或是电脑上的内容投到电视上看,但是因为步骤比较复杂,很多人就放弃了,直接在手机上看,我就是这样一个“懒人”。现在华为手机和华为智慧屏之间一碰投屏,只需要将手机与遥控器轻轻一碰,大大简化了这个过程,让小屏秒变大屏更大轻松。

在手机上看大片,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因为画面太小,只能看一个梗概,无法有带入感。而一碰投屏可以达到60帧/秒的高帧率,让视频丰富流畅地在大屏上展现。华为智慧屏采用4K QLED面板,影院级量子点技术,层次丰富的色彩对比度,色彩瑰丽动人,画面真实鲜活,如同把影院搬回家里。看大片,不就是要这种沉浸感、震撼吗?

简单的操作可以带来完全不一样的体验,这让我更多的时间重新又回到了大屏前面。

值得一提的是,"一碰投屏"功能还支持断点续播功能。因此我在路上或是在做饭时看到一半的视频,只要在客厅里碰一下遥控器,手机画面就可以投屏到大屏上继续观看。

把电视变身为家中的电子相框,这也是用户普遍存在的需求。以前也是因为连接的过程过于复杂,很难实现。而现在跨屏非常轻松,将照片存入Huawei Share精彩时刻相册,每一个温馨瞬间均在智慧屏上完美呈现。其实,平时家里的大屏如果不开,就是黑乎乎一片,没有美感。如果变身为一个动态的电子相框,家人的照片、旅游的风光,就可以让我们时时沉浸在温暖之中。这是懂懂非常喜欢的一个功能。

从小屏到大屏还有一个刚需就是游戏。手游已经成为最普遍的应用,大人孩子每天都盯着手里的小屏好几个小时。利用HarmonyOS跨设备低时延交互的特性,手游可以投到大屏上,没有延时感,音画合一。看着那么大的屏幕玩游戏,更过瘾。其实在游戏方面,懂懂觉得通过慧眼与大屏的结合,未来有可能会有更多的创新游戏,更适合大屏这种产品。反正,懂懂对这一点是很期待的。

通过一碰投屏,还有一个非常温暖的应用就是视频通话。手机的视频通话已经拉近了亲人的距离,而如今通过大屏的1080P高清视频,亲人那么真实地站在眼前。AI慧眼会,还会根据人物的走动来捕捉画面,并且根据光线明暗自动补光。以前的手机视频,基本上就两个人看着对方的脸,如今在大屏面前,双手解放出来,可以跳一段舞,也可以唱一首歌,用家人熟悉的方式交流,不在局限于小屏幕上的“面对面”。

手机很好,但有时候我们也真的需要它可以“变大”。华为智慧屏的Huawei  Share智慧跨屏让这个刚需变得如此简单,解决了我们真实存在的痛点。不过,现在只能是华为手机与华为智慧屏之间可以跨屏,作为用户,真的希望这能成为一个行业标配,无论哪个品牌的手机和电视,都可以自由连接----当然,懂懂知道,这个实现这个愿望还很遥远。

No.3

大中心:连接和聚合,让用户重回客厅

以前,放在客厅的电视,是一个家庭的中心,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电视把大家连接在一起,传递温暖与情感。但是慢慢地随着用户远离电视,家庭的“中心”已经不复存在。今天,智慧屏又重新回到了家庭中心的位置。

以前大家不爱看电视,是因为内容太少。而今天,华为智慧屏发布的时候,已经在内容聚合上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整合了海量内容,包括优酷、芒果、腾讯、华为视频四大优质平台的视听内容,不仅有海量片源,还有海量歌曲。如果一家人都有闲暇,可以坐在电视前面一起看一场“电影”,或是一起追剧。如果一家人各有个的事情要做,也可以通过智慧屏的高品质音响播放应景的音乐。从这个角度来看,智慧屏处于家庭中心的位置,是家人连接的纽带,让家人又多了聚在一起的理由。

华为智慧屏有很好的收音效果,可以实现5米远场语控制。对于一般家庭来讲,即使站得远一点也可以通过语音实现控制。以前,一些复杂的应用对于老人和孩子而言很难,但是他们现在只要说话就可以控制智慧屏,想点播电影,想玩游戏,想视频通话,只要用语音就可以轻松控制,解放了双手。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智慧屏是家中每一个人的伙伴,老少咸宜。

华为智慧屏与互联网电视还有一个本质的不同,互联网电视强调的是电视与互联网的连接,通过互联网实现更多的应用。而华为智慧屏则是华为1+8+N全场景智慧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在1+8+N战略中,手机是离人最近的一个产品,是最重要的一个中心。而在其它不同的场景,也会有不同的心:比如在汽车里,车机就是中心,通过车机把手机以及其它所有智能产品连接在一起。在家庭这个场景中,智慧屏就是中心,把手机与家里所有的智能家电都连接在一起。全场景智慧生活,是通过这种连接来实现的。

华为智慧屏作为家庭的中心,与家里所有HiLink智能家居产品都实现连接。在智慧屏上,每一个家居的状态,都可以时时掌握。同时,还内置了四种模式:回家、离家、睡眠、观影,在不同的场景中,智慧屏作为控制中心会对其它的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比如用户选择睡眠模式,家里的窗帘就会自动关闭,灯光也会关闭,空调会调节到比较舒适的睡眠模式,如果空气不好,空气净化器也会自动工作……

从这个角度看,华为智慧屏又承担了智慧生活家庭场景的中心角色。

我们远离电视已经很久,家的味道也因此淡了一些。如今,华为智慧屏作为一个中心,起到连接和聚合的作用,让我们又重新回到客厅,一家人有更多的时间围坐一起。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iuka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