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联想创新科技大会2019第二日,杨元庆:以人为中心打造个人智能大厦

2019-11-15 15:33:44  来源:中原财经网

摘要:一款兼具高效性和便携性的折叠屏笔记本电脑:它首先是一款超大屏幕的平板,用户可以尽情用它享受高清视频;它也可以变成一本书,让人可以很舒服地翻页、阅读;工作时,它可以瞬间变身为全功能笔记本电脑;外出时,只需要对折就能变成普通记事本大小,方便携带。
关键词: 联想
  一款兼具高效性和便携性的折叠屏笔记本电脑:它首先是一款超大屏幕的平板,用户可以尽情用它享受高清视频;它也可以变成一本书,让人可以很舒服地翻页、阅读;工作时,它可以瞬间变身为全功能笔记本电脑;外出时,只需要对折就能变成普通记事本大小,方便携带。一代经典motorola razr的智能回归——6.2英寸的超大高清屏幕,却能在折叠后放进西服上衣丝巾袋,完美实现了大屏视觉体验和轻薄便携之间的平衡。

  

1573801882170383.png

 

  这些不是科技产品的设计畅想,而是2019联想创新科技大会(Lenovo Tech World 2019)个人智能日现场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展示的两个“彩蛋”—— 全球首款折叠屏笔记本电脑ThinkPad X1和motorola razr折叠手机。

  “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时代的到来,赋予个体更大程度的自由,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杨元庆说,“联想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怀于人、成就于人’的个人智能生态建设战略,建造属于个人用户的‘个人智能大厦’,让用户轻松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便利。”

  

1573801913139257.png

 

  以人为中心,联想要变得更有“情怀”

  在“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时代,科技将会学习了解人们的需求,贴心主动地为人们服务。联想正致力于让产品及技术变得有“情怀”,让大家工作更高效、学习更轻松、娱乐更酣畅、生活更健康、隐私安全有保障,支持人们主动创造理想的生活、工作环境,实现每一个可能。

  以全球范围内“95后”消费智能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和趋势为例,杨元庆认为,智能是“95后”的DNA,正是他们引领着大众消费领域“智能化、时尚化、个性化”的需求。除了传统形态的智能PC与手机,“95后”们想要时尚智能、形态各异、彰显个性的便携设备;比起碎片化的浅尝辄止,他们想要沉浸式的深度体验;比起购买某个设备或服务,他们想要一次性购入解决个性化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他们也注重保护个人数据隐私,非常看重安全。

  围绕四要素打造全场景个人智能

  如何响应年轻一代的消费趋势,打造个人智能大厦?杨元庆认为,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体验始于智能设备,建筑在智能设备与应用服务之上。在未来,智能设备的外观形态、个人数据管理、设备间的协同方式以及它们所连接的应用和服务等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因此,联想将围绕着四个关键要素,即智能设备(smart Device),设备协同引擎(cross-device Engine),智能家庭服务器(home Edge server),以及应用服务(app/service Ecosystem),来打造以人为中心的个人智能体验(People-oriented smart experience)。杨元庆将其简称为d-e-e-e-P。

  

1573801963422343.png

 

  

1573801940165243.png

 

  首先,联想将继续专注于让核心智能设备更智能。未来它们都将能够永远在线,支持自然语言交互,并提供定制化云服务,AI驱动的适应性计算和先进安全保护等特征。

  同时,设备协同引擎将打破不同操作系统间的壁垒,实现在统一平台标准下的互联和协同。而具有边缘算力的智能家庭服务器将被用作高度安全的个人数据中心与文件管理助手。未来,设备可以管理设备,可以实现同一个用户所有设备间的数据同步,还可以跨设备、跨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的存储、传输与分享,甚至调取相应的应用和服务。接下来,联想还将整合更多的资源,构建应用与服务生态系统,并实现针对个人兴趣的精准推荐。

  

1573801975309769.png

 

  目前,联想已率先覆盖了智能办公、智能教育、智能娱乐、智能健康、智能安全等重点场景。在这些特定场景之下,除了提供满足消费者通用需求的设备与服务外,联想还将继续深度挖掘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提供场景内、及跨场景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杨元庆表示,联想将坚持平台开放、技术赋能、合作共赢,牵手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开发者,构建开放的设备生态、平台生态以及服务生态,共同推动个人智能领域的创新,构建智能物联新世界。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