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中德宏泰宁皓做客《今日科学》,畅谈人工智能如何让生活更安全!

2018-12-12 10:01:09  来源:互联网

摘要:11月25日,中德宏泰董事长宁皓受江苏教育频道《今日科学》邀请
关键词: 人工智能

\

宁皓董事长演讲视频

11月25日,中德宏泰董事长宁皓受江苏教育频道《今日科学》邀请,担任第二期节目《智能未来 未来已来》演讲嘉宾。《今日科学》是由江苏省科协主办、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制作的一档周播电视栏目。节目内容主要为最新科学动态、科技发展前瞻、新兴产业介绍、科学家研究内容及成果等,宁皓董事长本期就《聚势AI 让生活更安全》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演讲主题

在演讲中,宁董首先对人工智能近几年的发展做了详细的阐述: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概念,到1997年IBM深蓝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人工智能走入大众视野。再到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震惊公众,人工智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过程中,有三位科学家做出了卓越贡献:首先是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发表著名论文《机器能思考吗?》,提出图灵测试。2012年,被称为“深度学习之父”的杰弗里·辛顿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卷积神经网络以 16% 的错误率获胜,让人们见识了深度学习的威力。2009年,ImageNet数据库发起人李飞飞, 利用ImageNet对1500万张图片进行了标注,建立了一个规模空前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证明了深度学习不仅需要算法,还需要大量数据支撑。

详细分析

接下来,宁董对人工智能热门细分领域以及应用落地作了讲解。他谈到,算法、数据、算力及大规模商业落地引爆了人工智能浪潮。他们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互相反哺。而计算机视觉在人工智能大量应用过程中占比非常高,可应用到安防、金融、硬件、营销、驾驶、医疗等领域。目前我国计算机视觉技术水平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从国内人工智能企业来看,有高达42%的企业应用计算机视觉相关技术。

\

宁皓董事长演讲现场

既然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已经如此迅速,它如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呢?宁董说,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人工智能的重要核心技术之一。在中德宏泰,2008年就已经开始研究机器视觉算法,主要体现在“深眸”动态人像识别系统。“深眸”包括动态识别、人脸检测、人脸比对、体貌甄别、人种识别、跨年龄段识别、步态分析等,并且已经被应用到例如公安抓捕逃犯、帮助“宝贝回家”这样的公益组织做跨年龄段身份甄别,助力宝贝回家等场景。

 

\

宁皓董事长演讲现场

在人工智能对社会安防的作用方面,人工智能安防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平安城市的建设。“天网”依靠的就是动态人脸识别技术,公安机关可在第一时间发现犯罪嫌疑人,系统还可绘制出嫌疑人在城市的活动轨迹。因人工智能安防的普及,中国区域的犯罪指数从2015年的41.75降低到2017年的33.9,与加拿大、德国等发达国家处在同一水平。

 

人工智能不仅保障了我们的安全,还促进了我们生活的便捷。生活中,人工智能还可用于支付安全,身份甄别,刷脸支付、刷脸住店,同时也可以用于医疗影像。例如同一张二维医学图像,医生需要花费十几分钟来观察和推理,而人工智能能在几十秒就可“读”出来。由此大幅压缩诊疗成本、极大降低医学误诊,帮助做出准诊断。

\

其实现在即未来,AI时代已经来临。人工智能已经在影响并且持续渗入我们生活方方面面。中德宏泰成立于2003年,早期业务以软件系统集成为主。后期经过不断的发展,中德宏泰开始转型做软件技术的开发,涉足人工智能领域。但技术创新并非易事,一直到2007年,中德宏泰在机器视觉领域,才完成了“从零到一”的突破。

\

2009年,中德宏泰发布中国第一台数字全景摄像机,采用视频全景图像畸变矫正算法。2011年,中德宏泰发布第二代全景机,将视频图像矫正过程移到了前端。2013年,中德宏泰在视觉领域推出第二款成熟产品——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智能检索服务器。为了解决“人的身份确认”问题,2015中年德宏泰推出人像识别系统“深眸”。2017年,中德宏泰开始基于“深眸”做能力输出,打造了“深眸能力开放平台”,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人脸识别支撑能力。2018年推出小型化软硬件识别产品 AI mini box 以及smart mini box,开启人工智能小型化模式。

中德宏泰VDIN智能门禁应用视频

结束语

中德宏泰发展15年来,一直在行业内不断探索和创新。时代的进步和客户需求的提升,促使我们不断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和产业的升级,更多的新技术、新应用快速落地。正如宁董在演讲中提到的,人工智能在不断的发展,也是在不断的创造未来,未来会越来越美好,我们也相信,人工智能会让生活越来越安全!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linyi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