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大脑智库:父母做不到这点,再多的教育投入都是白费力气

2018-11-21 10:01:52  来源:互联网

摘要:你是不是总羡慕“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会弹琴,会跳舞,还学习好?
关键词: 教育
你是不是总羡慕“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会弹琴,会跳舞,还学习好?

你是不是总为自己上一秒钟对孩子的“河东狮吼”而懊恼?

你是不是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法管了”?

你是不是总读不懂自己的孩子,时常感受到作为父母的“无能为力”?

尤其是面对如下“第一次”的时候,夹杂着愤怒、恐慌、焦虑、疑惑的某种情绪,更是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

第一次听到孩子和你说“不”的时候;

第一次发现孩子遇到挫折而不知所措的时候;

第一次发现孩子给女生写了“情书”的时候;

第一次陪孩子写作业到晚上11点的时候;

第一次不知道该如何给孩子讲解“自杀”“打架”“骗子”等名词的时候;

……

父母做不到这点,再多的教育投入都是白费力气

 

没错,这些“第一次”,若不是提前储备了大量的育儿知识,若不具备亲子教育的“爱商”和“情商”,很多为人父母者往往会难以控制自身情绪,而采用打骂、奚落等不良方法将亲子关系一步步推向危险境地:

小Q 的大儿子4岁,夫妻二人由于工作关系不能照顾孩子,将孩子放在老家交由奶奶照看。如今孩子回到自己身边,但无论她和爱人说什么,孩子的回答就是“不”,更令人气愤的是,孩子发起脾气来连将自己一手照顾大的奶奶都打。看着眼前的孩子,小Q总会有一种“这怎么会是我的孩子”的可怕念头。

小Z的女儿6岁,前两天到邻居家玩,回来时却满脸带泪。一问,原来是和小朋友的父母一起玩牌,接受不了叔叔和阿姨的“不谦让”而导致的“失败”。邻居夫妇也非常抱歉,连声道歉。小Z却分明看得出来邻居的无奈,爱女心切的她有点生气又有点无奈。孩子到底该不该“让”?

其实,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一对夫妻养育一个孩子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谁不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呢?也许,正在看这些文字的你,也经历过或正在经历那些和孩子“鸡飞狗跳”、“怒火冲天”的时刻。

对此,小编只想说一句:和孩子的关系,折射着你的“父母力”。小Q和孩子的问题不在于距离,而在于缺乏心灵层面的沟通技巧,小Z的孩子真的不应该“让”,“习惯性的让”只会让孩子在外在家都产生“习惯性的委屈”。

换句话说,这两对父母的“父母力”还需要大幅度提升。

父母做不到这点,再多的教育投入都是白费力气

 

当然,这些观点不是小编的原创,而是来自一位朋友的影响。

这位朋友是一位育儿达人,养育了三个孩子,做过知名企业高管,如今自己创办的企业估值过亿,她每天在朋友圈分享的,除了工作信息外,更多的还是育儿方面的心得体会。和她面谈,也很少听到她抱怨“孩子难带”“孩子难养”。相反,她讲过很多令人“大开眼界”的故事:

比如,曾经帮孩子写作业;

比如,玩游戏时,除非是一些对体力有要求的项目,她和老公基本毫不谦让孩子;

比如,儿子和她沟通“早恋”问题时,她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支持”孩子;

比如,她每个月保证和孩子进行一次深度沟通,请孩子给爸爸和妈妈提建议;

比如,儿子和女儿发生争吵,她选择让他们自己处理,自己在旁边“看戏”。

而她的孩子表现如何呢?

大儿子学习好,沟通能力强,具有超出同龄孩子的表达能力;

二儿子运动能力极强,5岁上高级滑雪道,多次随父母攀登北京周边多个山峰;

小女儿还只有3岁,思维敏捷,一点也不娇气。

每个孩子各不相同,但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这位朋友告诉小编,很多人在“第一次”做父母时,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有的人极其重视这个“第一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看书、听讲座,而大部分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个“第一次”的重要性,同时,受原生家庭的影响,TA们往往会沿用自己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

类似的案例也不胜枚举。比如:

原来最痛恨父亲打骂自己的人,变成了动不动就对孩子进行打骂的人,理念是“我就是这么被打大的,不也挺好的?!”;

原来最痛恨母亲奚落自己的人,现在也成了孩子最好的“差评师”,理念也是“我就是这样长大的,心理素质好!”;

小编在自己的孩子5岁时,听了她的一次分享,非常认同一个核心观点:每个人都独一无二,父母要懂得并成就孩子。

父母做不到这点,再多的教育投入都是白费力气

 

在持续参加她和同事的专业育儿讲座之后,这些营养滋润了小编育儿的理念,并重塑了小编自己的价值观,现在面对孩子的很多问题,小编都能够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她说,“为人父母”这个“第一次”,是那么重要,重要得不容许每个父母有任何差错;

她说,每个阶段的孩子对爱有不同的诉求,拿3岁时的教育方法和一个10岁的孩子沟通,显然不合时宜;

她说,不同性格的孩子对同一件事情的反应相差会很大,对老大有效的方法放在老二身上,可能取得完全不同的效果;

她说,拥有孔雀型指纹的孩子往往目标清晰,乐于做领导者,反应灵敏,拥有海绵型指纹的宝宝,日常生活中会表现为慢热、不爱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往往事倍功半;

她说,你遇到的孩子的问题,永远不是第一个父母所遇到的,敢于向“智者”学习和交流,其实是为人父母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

她就是大脑智库创始人刘冬梅,曾任知名媒体的高管。

父母做不到这点,再多的教育投入都是白费力气

 

今天,由她和她的伙伴们悉心打造的《读懂孩子》课程已经在小鹅通上线。从纷至沓来的反馈来看,他们的“父母力”有了质的飞跃。

如果你想要知道——

她如何“驾驭”三个宝贝?

她是怎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搞定“熊孩子”?

她为何会有那些“辣眼”却收效甚好的育儿方法?

欢迎到“小鹅通”里,搜索“读懂孩子”了解课程,开启“父母力”提升旅程。

讲师推荐:

刘冬梅,育有二子一女,大脑智库创始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第一财经日报首批创刊人,近百场教育课程讲授经验,资深亲子教育专家。

课程特色:

1. 讲师:全国领先的定制化家庭教育服务平台创始人

刘冬梅创办的大脑智库通过专业的测评和系统的家庭教育课程,让天下没有难养的孩子,幸福1亿家庭!创立至今,公司已经培育了2000多名生命解读师,100多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帮助数以万计的家长通过专业培训,重拾家庭教育信心。

2.实操性强,大量案例可借鉴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我的孩子看上去没那么聪明怎么办?孩子经受不了挫折怎么办?这些育儿中常见的问题,在课程中都会有精彩的讲解。听一次课,孩子受益,父母宽心。

3.高频互动,参与度高

对于听众的留言,讲师都会悉心回答。对高频的话题,会在课程中进行解答和分享。用户参与度高,真正做到“个性化教育”。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linyi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