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释放开源创新 为企业转型凝聚动力

2017-08-25 11:59:17  来源:互联网

摘要:国内OpenStack最专业、最权威、最大规模的盛会OpenStack Days China 于2017年7月2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
关键词: 开源创新
  国内OpenStack最专业、最权威、最大规模的盛会OpenStack Days China 于2017年7月2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为强化中国本土市场IT企业、云服务提供商以及企业用户对云计算技术的理解,进一步加速OpenStack解决方案的部署与应用,OpenStack Days China 2017以最前沿的OpenStack技术分享和行业实践为数千名中国行业客户、OpenStack社区成员和整个开源云生态体系呈现一届精彩纷呈的行业盛会。当日,OpenStack基金会主席Alan Clark、执行董事Jonathan Bryce等核心理事也悉数到场,从多个维度深度阐释了OpenStack基金会及社区对于产业变革、社区发展、技术创新的洞察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OpenStack基金会主席Alan Clark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的推陈出新与持续发展,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为核心的智能社会正在加速到来,推动着数字化转型,并使企业面临紧迫的压力和巨大的挑战。“而弹性可扩展的IT基础设施与云计算解决方案正在成为各行各业的基本能力,助力企业突破业务挑战、实现业务应用的多样化,进而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实现、提升其行业竞争力,”OpenStack基金会主席Alan Clark表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做决策时,都会把云端、特别是基于OpenStack开源技术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作为首要考虑选项,藉此来加快业务创新速度,并缩短获取业务价值所需的时间。”
 
  OpenStack基金会执行董事Jonathan Bryce
 
  OpenStack问世七年,已经度过了技术开发和拓展的阶段。它的出现不仅让企业也对云端的工作负载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也让我们迎来了云计算的重要转折点,即第二代私有云的到来。OpenStack基金会执行董事Jonathan Bryce强调:“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企业需要更具成本效益的、更为创新的且符合多样化需求的云计算平台来支持不同业务应用的工作负载,为其业务创新提供动力。”而在OpenStack从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向为创新想法而生的开源基础设施转型的过程中,与容器、Kubernetes、机器学习相关的更多开源技术紧密合作不仅有助于未来分布式基础设施的构建,也将加速OpenStack在更多行业、企业应用,满足其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如今,OpenStack已经在超过78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中使用,管理者超过500万个处理器核心,可以说已经发展成为当前云服务市场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开源平台、业界认可的云服务框架。据统计,目前,有50%的财富100强企业正在使用OpenStack。聚焦中国市场,OpenStack也已经开始加速落地,仅去年一年,OpenStack的部署数量就实现了44%的增长。借助华为、英特尔、Redhat、SUSE行业领先的技术公司在硬件创新与软件开发等多个方面的支持,基于OpenStack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已经在中国银联、中国铁路信息技术中心、人民日报、互太纺织、中国海油、中国石化、腾讯为代表的行业用户中成功部署,实现了在企业业务、公有云服务及网络功能虚拟化方面的拓展,并正在向电信、制造、互联网、教育、金融、零售、电力、媒体等更多行业及企业用户中辐射,印证了OpenStack强劲的技术实力与无限的发展潜力。
 
  OpenStack基金会工程副总裁Thierry Carrez
 
  OpenStack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社区成员的持续贡献。社区成员紧密的合作与深入的沟通将有助于突破高耸的技术壁垒与行业应用壁垒。作为OpenStack基金会工程副总裁,Thierry Carrez也解析了OpenStack基金会技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并分享了对未来社区建设的期待。“目前,为了更好地为OpenStack社区的成员提供支持,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与技术相关问题的管理工作,”Thierry Carrez表示:“未来,我们希望更多地区的成员能够加入OpenStack基金会技术委员会,并与我们携手改善团队交互方式,从而促进整个社区的持续发展。”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linyi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