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拥抱本地化,神州数码抢滩自主可控云基础设施高地

2017-07-25 15:07:46  来源:第一财经网

摘要:7月21日,2017中国(青岛)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暨信息通信技术博览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届软博会由国家工信部、中科院、市政府支持,青岛国际软博会组委会主办。
关键词: 神州数码
  7月21日,2017中国(青岛)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暨信息通信技术博览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届软博会由国家工信部、中科院、市政府支持,青岛国际软博会组委会主办。为体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新技术、新趋势,探究“互联网+”时代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本届软博会以“ICT助力互联网工业”为主题,着眼推动信息通信技术深度应用于企业产品创意、研发、设计、制造、营销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神州数码(000034.SZ)携旗下全资子公司神州云科全系云基础设施产品及重点行业解决方案登陆展会,与到访嘉宾共议自主可控新生态。
 
  同期,在22日举办的新产品新技术发展论坛,资深网络安全专家、神州云科副总裁陈思,现场分享网络安全最新可编程防御策略,并向在场的300多位地方政府、企业高层及参展观众重点介绍了重磅产品——安全态势感知系统。
 
  
图片1.jpg
 
  自主可控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2年“十八大《决定》”发布,揭开自主可控大幕开始。随着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小组成立,政府陆续出台了《网络安全法》、《关于加强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和发展规划,自主可控成为新常态。2016年底更是将自主可控写入《十三五国家信息规划》、《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发展自主可控的技术和产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确保信息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
 
  7月11日,国家网信办在其官网公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指出,政府机关和金融、交通、国防科工等关键行业运行、管理的网络设施和信息系统,应纳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范围,进一步细化了网络空间安全维护细则,扩充了自主可控的市场需求。
 
 
图片2.jpg
 
  破解网络空间安全难题,重在自主可控。对关键技术、产品加大自主可控研发和生产,助力民族品牌崛起,实现国产化尤为迫切。这无疑会推高互联网产品准入门槛,但也为本土互联网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神州数码(000034.SZ)旗下的北京神州数码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神州云科),践行自主可控战略,立于风口,业已走在行业前沿,专注于为企业级用户提供端到端的云基础设施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立足本地化,抢滩自主可控云基础设施服务高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指出,中国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要坚持发展自主可控技术,逐步构建自主生态系统,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最终实现网络和信息核心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可控。
 
  基于国家自主可控的战略背景,神州数码集团依托自身雄厚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能力和资源,提出了“三个本地化”的理念,即本地化的产品、本地化的服务、本地化的研发,在网络、存储、系统、安全等领域不断强化自主产品与品牌建设,希望由此来构建全新的供应商及合作伙伴关系,打造自主可控新生态,持续为用户增值。
 
  
图片3.jpg
 
  十余年前,神州数码就组建技术团队,推出了自主产品品牌——DCN(云科网络),截至目前,DCN已为千余家高校、政府网络包括企业提供服务。2016年7月1日,IDC 发布中国存储市场2016第一季度调查报告,神州云科高端存储产品线DCN系列产品首次进入IDC排行,进入国内主要供应商行列,其中在NAS市场以4.8%的市场份额位列前五,紧跟EMC,引起业界极大关注。
 
  自主可控的关键是从引进到消化,DCN取得如此飞速成长,不仅是“DCN全线产品与EMC合作”的结果,更是神州云科本地化战略和业务成功落地的一个缩影和见证。截止目前,神州数码已与EMC、Oracle、思科、Netscout等主流厂商在软硬件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从多个渠道、多个维度反复思考,采用最适宜的策略,快速吸收、转化国外先进技术,最终内化整合为自有品牌驱动力和自主可控的产品。
 
  展望未来,神州数码将紧紧抓住国家自主可控政策落地实施的大好机遇,紧跟自主可控国家战略,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通过本地化生产、本地化服务和本地化研发,打造自主品牌、生产自主产品,以神州云科为载体,力争成为领先的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云基础设施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商。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