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长虹携手渠道商“拓路” 我国智慧家庭建设渐入佳境

2017-06-30 16:19:24  来源:慧聪网

摘要:智慧家庭是我国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对传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亦意义非凡。但要真正实现智慧家庭的市场化普及,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则需要运营商、平台方、家电厂商
关键词: 长虹
  智慧家庭是我国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对传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亦意义非凡。但要真正实现智慧家庭的市场化普及,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则需要运营商、平台方、家电厂商、家具企业以及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等的有效整合与协同,基于设备的智能化以及用户、数据、服务等的广泛联接与交互,方能实现“物+联”的智慧生活体验和应用场景。
 
  “我们围绕智慧家庭已经构建起了‘运营商+房开商+代理商+线上商城’的立体化渠道,并就智慧家庭的广泛应用场景与数十家开发者和第三方公司达成业务联盟,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智慧家庭应用解决方案。”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物联运营平台、智能家居设备以及市场化渠道的成功构建,长虹正引领我国智慧家庭产业进入快速普及新阶段。
 
  锁定五大应用方向构建产业生态
 
  根据长虹官方发布的消息,长虹智慧家庭应用解决方案在智能控制、安全、大媒体、能源、健康等五个应用方向实现市场化。“我们围绕智慧家庭业务进行了诸多探索,通过一系列加减法和市场孵化,进而锁定了这五个应用方向,在软件和硬件方面实现市场化。”长虹智慧家庭产品经理杨家鹏对媒体表示。
 
  据悉,近年来长虹积极实施“智能化、网络化、协同化”转型战略,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新兴业务成为长虹打破产业边界,实现单一的产品经营向个人与家庭产品与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关键。通过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的系列布局,长虹成功推出IPP技术框架和UP物联运营支撑平台,具备了物联数据的运营和平台服务能力。
 
  以家庭能源管理为例,长虹协同第三方实现多个应用场景。当用户做家庭月账时,打开手机用长虹“智慧家庭”APP可以看到这个月水电气各项的开支情况,发现小孩子的电脑这个月使用时长过长,用户决定引导小孩子适量的时间玩电脑;并且发现这个月的由于智能插座有效后台自动控制,省了不少电量......诸如此类的安全、节能和智慧便捷管控的新模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长虹协同第三方设备公司和服务公司,为用户家庭提供智能电箱、智能插座、智能水表/气表等,实现个人用电管理,各类安全事故报警、自动断电、漏电自检、电量统计等,以及燃气公司上门维修和安全检验服务,电力公司的电力维修服务和节能补贴等。
 
  “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智能设备等支持下,长虹的智慧家庭未来将具有‘自学习、自成长’的功能,其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将更加丰富和智慧。”长虹副总工程师阳丹表示。例如,长虹人工智能电视正在计划融入人脸识别技术,未来可跟踪计算家庭每一个成员的收视喜好,进而根据当前收视用户习惯自动推送用户爱看的节目内容,而智能空调等也实现因人定制的服务模式以及对“热、很热、有点热”等用户模糊指令进行主动响应。
 
  构建立体化推广渠道加快智慧家庭市场化
 
  智慧家庭在我国还处于市场培育期,各大厂商都在根据自己的核心能力构建专属于自己的应用路径,例如,运营商以网络运营平台、路由器等为出发点,以网络联接能力吸纳终端合作伙伴共建;智能家电厂商以家电的智能化为出发点,对接电商和生活周边服务商。一些窗帘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智慧家庭解决方案。
 
  “在智慧家庭的探索中,许多企业都走了弯路,一些平台和资源的重复建设。对于长虹来说,我们希望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友商、渠道商等共同发展。”阳丹认为。据了解,长虹IPP技术框架可以实现不同友商设备的互联互通互控与内容交互;长虹将UP物联运营支撑平台具备的21个能力中心和能力平台进行了开放共享,帮助其他厂商快速实现物联网应用创新和新兴业务的成果转化。
 
  而基于长虹在渠道领域的多年积累,围绕智慧家庭市场化推广,已成功构建“运营商+房开商+代理商+线上商城”的立体化渠道。在运营商方面,长虹智慧家庭应用解决方案已覆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在房地产开发商方面,长虹与浙江佳源物业合作,通过引入全国前20强房产公司资源,促进社区房产系统与产品落地推广;在代理商方面,已经引入首批代理商,目前正面向浙江、四川、重庆、安微等多个省市推进代理商的引入。此外,在长虹CHiQ电视Q5N、Q3R等已有购买入口,同时,6月7日起,用户还可以在长虹商城购买。
 
  “使用我们当前的产品,可以完美解决家庭安防、环境检测、环境调节、家电控制等应用场景。”杨家鹏表示。未来,长虹将在IPP技术框架下,实现更多友商设备的接入和合作,不断增加丰富智能家居的设备,进一步丰富消费者的智慧生活体验。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