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量子链徐小龙:Qtum将走三部曲,近期会公布新MPoS共识协议

2017-06-08 13:16:32  来源:江苏热线

摘要:量子链(Qtum),其最初版白皮书公布于2016年8月份,白皮书中描述了一个兼容BIP(基于比特币UTXO模型)的PoS智能合约平台,而其远景,也被量子链社区成员描述为“构建比特币、以太坊之外的第三种生态”。
关键词: 量子链
  量子链(Qtum),其最初版白皮书公布于2016年8月份,白皮书中描述了一个兼容BIP(基于比特币UTXO模型)的PoS智能合约平台,而其远景,也被量子链社区成员描述为“构建比特币、以太坊之外的第三种生态”。
 
  时隔九个月有余,量子链已成为了时下最为火热的区块链项目之一。
 
  5月27日,在贵阳隆重举办的全球区块链技术发展论坛,量子链基金会作为支持方之一的身份参与了这次盛会。
 
  徐小龙,现Qtum首席开发工程师(中国),硕士毕业于中科院研究生院的他,曾供职于微软,后加入过腾讯天美工作室,可以说徐先生拥有着非常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在论坛期间,徐先生接受了巴比特记者的采访,透露了量子链项目的最新发展及规划。
 
  以下内容根据徐小龙先生的对话内容整理。
 
  缘何采用UTXO模型
 
  关于量子链,有一个问题会经常被提及,那就是其采用UTXO模型而非以太坊账户模型的理由,量子链的官方白皮书中,有对两大模型进行过详细的剖析,而徐先生也为我们提供了他的精简版答案:
 
  “简单来说,UTXO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因此交易可以被并行的处理,这也带来了很多潜在的扩展性。而账户模型虽然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但是它不支持并行处理,需要使用其他的手段来解决双花之类的问题。而且,UTXO支持SPV这样的技术,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比特币系统中也已经被充分验证。所以,我们认为UTXO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量子链原创MPoS VS 以太坊Casper
 
  根据白皮书,我们知道量子链项目在测试阶段采用的是PoS 3.0的共识协议,然而根据徐先生的最新解释,量子链将会采用全新的PoS机制,而关于这种PoS机制的更多细节,将随着Qtum测试网络的发布一同揭晓,徐先生透露说:
 
  “Qtum的PoS机制会有自己的创新,我们提出一个互惠权益证明机制(MPoS,Mutualized Proof of Stake),在经典PoS的机制上,我们提出了很多改进,大大增加了PoS机制的安全性,更多细节随着测试网络的发布会一起发布。”
 
  当谈到另一大区块链项目以太坊即将采用的PoS机制 —— Casper,徐先生也发表了他的看法:
 
  “以太坊的Casper基于账户模型和保证金制度,当矿工犯错误的时候保证金可能会被没收,并且保证金也提高了矿工参与网络记账的门槛,保证金的机制其实也把很多小用户拒之门外,一定程度上使得网络更加趋于中心化。相比来说,经典的PoS机制不需要保证金,参与PoS的代币可以随时取出,并不会影响网络的稳定性。另外,不论有多少个Qtum代币,都有可能参与到网络的记账,使整个网络更加去中心化和分布式,更符合区块链系统的理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新进展
 
  量子链的代币在Crowd Sale阶段时的平均价约为2元人民币,个别交易所选择上线量子币IOU之后,市场给出了非常积极的反应,截至发稿时,量子链代币IOU的市场均价已达到了76元人民币左右。上个月末,量子链开发团队曾公开表示对交易所的行为持无意见态度,对此,徐先生向记者进一步解释说:
 
  “这个问题我们没有立场,更多是交易所自己的行为。”
 
  对于投资者非常关注的项目进展问题,徐先生也透露了一些答案:
 
  “最近我们主要的开发精力都还是集中在测试网络上,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在6月中下旬发布测试网络。然后,我们近期也对外公布了一个技术创新,就是分布式治理协议,Decentralized Governance Protocol,简称DGP。DGP创建了一套全新的区块链治理机制,通过智能合约来管理区块链网络的基本参数,可以实现区块链网络的自动升级和迭代。然后还有上面提到的MPoS。”
 
  量子链三部曲,最终将与AI结合
 
  对于量子链项目的整体发展计划,徐先生给出了一个三部曲的答案。
 
  “第一阶段是发布Qtum的主网,主要实现基于UTXO+PoS+智能合约的区块链网络,主要是实现比特币与以太坊两个生态的兼容。
 
  第二个阶段会聚焦于网络的可拓展性和性能,具体包括闪电网络,微支付通道,更多类型虚拟机和高性能虚拟机的实现。
 
  第三阶段会关注智能网络,将人工智能与Qtum相结合,用AI来治理区块链网络。”
 
  转发自巴比特(作者:洒脱喜)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