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0元中标的信息化项目,到底谁是赢家?

2017-05-12 13:48:18  来源:北京造价联盟

摘要:近些年,在信息化项目招投标活动中, “0元中标”“1分中标”等行业怪像越来越多,以至于见怪不怪。也常常会听到大家议论“0元中标”、“低价中标”这种恶性竞争的背后内幕
关键词: 赢信息化
  近些年,在信息化项目招投标活动中, “0元中标”“1分中标”等行业怪像越来越多,以至于见怪不怪。也常常会听到大家议论“0元中标”、“低价中标”这种恶性竞争的背后内幕,不利于市场有序竞争,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同样的怪像却还是频频上演。本文就来一起探讨一下,“低价中标”的信息化项目,到底谁是赢家呢?
 
  首先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近期连续出现的“低价中标”事件。
 
  2017年3月17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厦门市信息中心厦门务实-公开招标-2017-WS034厦门市政务外网云服务中标公告》显示,中标供应商名称为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中标金额为0.01元。
 
  81.png
 
  2017年3月17日,辽宁政府采购网发布《辽阳市信息中心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硬件建设项目中标公告》显示,中标供应商名称为中国电信辽宁省辽阳分公司,中标金额为0.01元。
 
  82.png
 
  2017年3月20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的《上海市证书采购中心第2017-10075号信息-上海电子政务云服务中标公告》中显示,中标供应商名称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云赛智联股份有限公司,中标金额为0元。
 
 83.png
 
  这些0元中标的项目,采购方、评审专家们难道真的认为0元的开发建设费用是合理的吗?或者是这些O元投标并中标的供应商是在做公益吗?当然都不是,大家都心知肚明,世上绝没有免费的午餐。在这样的博弈中,到底谁是赢家呢?笔者认为,这样的游戏到最后只能是双输的结果,谁都占不到便宜。
 
  首先,我们来从软件开发厂商角度来分析。不少厂商在有些所谓战略性项目或者是战略性客户的招投标活动时,常常会不惜代价,所以才会出现此类0元中标事件。这些厂商在项目建设的初始阶段想的是一定要战胜竞争对手、一定要拿到项目,因为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特殊性,越到后期采购方对供应商的技术依赖性就越强,到那时他们就可以把之前“垫付”的成本都拿回来,业界把这种现象美其名曰“钓鱼工程”。
 
  接着,再来看下采购方。在信息化项目招投标活动中,出现0元投标的供应商时,采购方当然也明白世上没有免费午餐的道理。但为什么还会选择0元中标呢?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我国招投标法中规定的是低价中标,选择0元中标是合规的;其二,既然可以不花钱就办事,那就先办呗,反正也不花钱、没有投资风险嘛。
 
  最后,我们来看看此类低价中标项目接下来会发生哪些事情呢?我们常常会听到如下版本的故事:
 
  - 项目要验收了,采购方会发现,很多功能都没有开发或者实现的很牵强、不好用,只能找供应商。供应商也很难办:本来这个项目我们就没拿到钱或者拿的钱很少,现在看项目规模和工作量远远超过预期,我们也没法继续投入了,赔不起啊。甲方也无语了,因为供应商说的是事实啊,但是项目到时间必须要上线、核心功能必须要实现,怎么办?此时甲方一般就给跟厂商说,你先把问题帮我解决了,一些费用我们在二期会考虑的。此时,就开始上演“钓鱼”了。
 
  - 项目做到二期、三期后,采购方对供应商的技术依赖性越来越强。此时,如果想要再更换供应商,那基本是不可能的,除非真的是下定决心推倒重来。所以有不少采购方就会有这种感觉:项目怎么越做越贵,到后期一些简单的功能修改动辄就得上百万。而且最要命的是,只能找原开发商来解决。怎么办?其实也没有办法,谁让你前面欠债太多呢?
 
  - 到最后,双方的关系很可能就会走向崩溃。因为对采购方来说,会感到后期的维护成本越来越高,再继续以高价采购就会带来采购风险。对软件厂商来讲,前面垫付的成本一定得在后期连本带息的要回来啊,公司总不能真的赔钱吧?所以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了。
 
  以上主要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当事人(采购方和供应商),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从整个行业层面会带来负面影响:
 
  第一,不利于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软件产业的规模已突破4万亿,但是软件公司的盈利水平却很低,甚至大部分软件企业还要靠国家的退税补贴才能生存。这与如此大的产业规模是非常不相称的,这也是国内软件企业一直大而不强的原因之一。软件厂商需要有合理的利润,才有可能真正进行合理的研发投入,研究新技术、新方法,而此类恶性竞争的存在导致大部分软件厂商很难拿到合理的利润。同时,这样的市场环境也不利于小微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虽然国家近年来出台很多政策,鼓励创新创业,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但是,在这种恶性低价中标的实际环境下,小微企业根本是入不了局的!因为他们根本就垫付不起如此高的成本。
 
  第二,不利于各行业信息化建设。当今没有哪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能离得开软件的支撑的,所以软件系统对信息化建设成效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而软件项目的质量伸缩性非常大,当软件项目预算不足或者低价恶性竞争时,牺牲的往往就是质量,信息化项目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系统上线的时间也会大大延期。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采购方信息化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甚至出现产品刚上线就下马的僵局,因为已经错过市场良机了。
 
  这种双输的结果难道没有办法解决吗?答案肯定是有办法。但是需要各方一起去努力创造和维护一个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虽然《招投标法》规定的是“低价中标”,但同时也规定了“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
 
  那么现在的核心问题是:到底什么才是成本价格?
 
  因为软件的特殊性特点(看不见摸不着的逻辑产品,其生产过程主要是人的智力成果,其生产成本主要在开发和研制),导致软件特别是非产品型软件的成本核算就很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SJ/T11463-2013),来指导各方使用科学、统一的方法来估算软件项目的开发成本。在这个标准中规定的软件成本估算方法,简单说主要分成三步。第一步,使用功能点方法估算软件规模,也就是软件大小,这是整个成本估算的基础;第二步,在功能点规模估算基础上,结合软件开发生产率等软件开发因素(利用软件基准数据回归而来)来估算软件开所需要的工作量,单位为人天或者人月;最后,根据估算出来的工作量乘以人月费率来计算出软件开发的成本。
 
  该标准的颁布实施目的是将软件项目采购的竞争,由恶性价格竞争转到软件生产效率、软件质量、服务的竞争上,采购方以公允的价格(不是低价)采购软件服务,软件厂商赚取到合理的利润、确保软件的交付质量和交付周期,这才是整个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未来,随着大家对恶性低价竞标带来的社会危害的认识的加强,随着这个标准越来越广泛的被业界所采纳和应用,相信此类0元中标事件会越来越少,信息化服务的采购方和供应方也必将会走向双赢,越来越多的项目以公允的、合理的价格成交。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