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改革催生经营活力 长虹启动“灯塔计划”

2017-05-03 15:23:25  来源:互联网

摘要:今年一季度,中国彩电市场面临着比往年更为严峻的形式,但也有一些企业伴随改革的推进,显现出良好势头。
关键词: 长虹
  今年一季度,中国彩电市场面临着比往年更为严峻的形式,但也有一些企业伴随改革的推进,显现出良好势头。据数据显示,长虹彩电零售均价同比上升12.7%,UHD产品占比达64%,高于行业9个百分点。长虹CHiQ品牌智能电视占比同比提升6.1个百分点……
 
  “长虹在转型升级的同时,推动产品结构的优化,核心业务能力得以提升,带动了旗下家电产业、新兴产业、军民融合等产业的协同发展。”长虹控股公司总经理李进表示。
 
  深化国企改革,激发经营活力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国内外市场经营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作为家电业代表的长虹,以智能化发展为方向,加速公司的转型和升级。2016年,长虹在制造、研发、销售等环节融入到“+互联网”,巩固了公司旗下家电、军工、IT等核心产业发展。
 
  同时,长虹精心培育的新兴产业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购食汇、智慧健康、智慧教育、家事帮等多个专注于智慧社区业务的子公司不断壮大。在智慧城市方面,长虹与中科院、华为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在全国已获得过个数亿级项目订单。不仅如此,人工智能、智慧能源、能源汽车等新产业发展,也在有序推进中。
 
  在家电业观察人士看来,长虹三大核心产业稳定发展,要得益于公司整体深化内部改革,实施管理改革、经营改革和资源分配改革。通过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竞争机制,公司上下员工积极性得以提升。
 
  过去的一年是长虹深化国企改革的一年。
 
  在管理改革方面,长虹健全公司治理机构,完成公司经理层市场化聘任、契约化管理,建立起高管团队市场化的薪酬管理和考核淘汰机制。并搭建了技术、资金、投资、供应链、海外等五个经营型平台,减少公司费用投入并实现新的业务增长点。
 
  经营改革方面,长虹规划母子公司管理体系,建立了子公司首席产权代表制度。同时推行了刚性绩效管理。促进资源利用率和效益,按市场化原则推进投资、资金、资源配置方面的管理改革。
 
  国企改革带来的效果是显着的,2016年,长虹资金周转效率同比提升13%,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9%,利润总额同比增加40.94亿。
 
  长虹还积极贯彻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通过整合旗下优势军工资产,推动了军转民、民参军、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和成果。在刚刚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中,长虹提供的测量雷达等多产品与之形成配套,为天舟一号发射、运行,与天宫二号实验室交会对接提供了多维度的保障。
 
  完善“四大体系”建设,启动人才“灯塔计划”
 
  按照长虹的发展规划,2017年将基于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交易、智能运营“四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制造体系、营销体系和人力资源体系建设,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近年来,长虹智能制造走在全国前列,作为中国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应。2017年,长虹将通过搭建智能制造运营的云平台的建设,构建研发、供应链、制造、交易、物流信息决策响应一体化模式,建立并完善制造体系,迎接“个人定制时代”,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在营销方面,长虹围绕“以零售为核心的营销体系管理,以零售价格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管理,以客户的商业库存为核心的营销运营效率管理”进行改进,通过深化营销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实现销售与产业链信息整合。
 
  “厘清人力资源管理架构,健全职业发展通道和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使整个人才队伍更具活力与动力。”长虹控股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长虹将实施高端人才选聘计划,继续加强年轻干部培养与选拔、领导干部退出机制等,推进管理团队建设,并通过实施差异化薪酬分配、中长期激励制度,激活动力,使每年人效提升不低于10%。
 
  长虹着力强化核心技术把控能力、技术生态建设能力,同时通过有效的技术投入及产出管理,推进技术研究成果有效转化。“目前,我们正启动‘灯塔计划’,母公司成立‘灯塔实验室’,锁定‘前沿性、先进性、颠覆性技术’,各产品单元成立‘竞争力实验室’,对‘产品应用前沿技术’加大研究力度,推动公司技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述负责人表示。
 
  同时他还指出,长虹将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向全球招聘行业顶级的科技专家,引入经验丰富的产品经理、从业人员,形成“灯塔科学家”为首的人才队伍。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在家电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想要分享政策红利,关键在于自身技术和实力,而关乎其核心的是人才的积累与研发成果的市场转化。长虹在转型中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启动“灯塔计划”,将进一步夯实队伍,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