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个人求助渐兴 网络个人救助筹款平台开辟帮扶新道路

2017-04-01 14:29:54  来源:中国网

摘要: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慈善”快速发展,让“指尖公益”、“随手行善”变得更容易。人们帮助的对象,也开始不仅仅局限于有资质的传统慈善组织发布的信息
关键词: 互联网慈善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慈善”快速发展,让“指尖公益”、“随手行善”变得更容易。人们帮助的对象,也开始不仅仅局限于有资质的传统慈善组织发布的信息,而是直接在微信朋友圈、微信好友群里直接接触到需要帮助的朋友发布的求助信息,并进行赠予帮助。
 
  这种模式被称为个人救助,与公开募捐等形式不同,个人救助可由需帮助者个人发起,发起后从身边的亲朋好友开始传播求助信息,获得社会各界的帮助。以不久前清华女生盛夏的求助为例,其在熟人社交筹款平台水滴筹上发起了名为《清华大三女生患恶性肿瘤,希望大家伸出援手》的筹款信息后,仅仅1个多小时的时间就筹齐了60万治疗费用,求助不但在她的同学老师中传播,很多已经毕业多年的清华校友、盛夏家乡的父老乡亲都伸出了援手,不少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慈善事业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时代。按照慈善法规定,个人求助不在慈善法规制的范围内,慈善法规定,个人可以在媒体以及其他信息平台上发布求助信息,作为发布方则应承担履行相应责任。此规定的实施,让个人求助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除了政策的推进外,以轻松筹、17爱心筹、水滴筹、慢友帮爱心筹、诺言筹为代表的网络筹款平台,也为个人求助的发展给予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在这些筹款平台上,从发起到收款的求助全过程,都可以便捷地通过手机微信上搜索相应公众号来完成,极大地降低了底层民众发起筹款的门槛。所以这类平台不乏来自农村的筹款用户,而这一点对于基层扶贫帮扶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突破,调动起了底层民众的自救能力。
 
  其次,求助者通过筹款平台可以将救助信息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好友群、QQ空间、论坛、贴吧、微博等方式转播,让没有太多人脉和资源的人,也能调动社会的力量获得帮助。据统计,2014年中国个人捐助中的移动端用户高达84%—85%,覆盖所有的省份以及全国80%以上的地级市,凸显了这些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提供筹款服务的意义所在。
 
  筹款平台的本质只是为个人救助者提供的互联网筹款工具,但是为了提升筹款者的信息准确性和筹款效率,筹款平台一般都配备有筹款审核与筹款顾问,比如轻松筹和水滴筹就组建了近百人的筹款审核、筹款顾问、筹款志愿者团队,让所有用户可以享受到1对1的全程辅导服务。对于很多人来说,筹款过程中的很多环节都是陌生的,如何验证资料、如何传播、如何向爱心人士反馈都是棘手的事情。通过辅导,可以最大限度帮助有需要的人顺利完成求助。除了不断完善自身审核流程和筹款者指导,水滴筹、轻松筹等平台也在积极跟政府管理部门及医院对接,核验筹款人所提供材料证明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火热发展的同时,个人求助也存在亟待完善的地方。在今年2月轻松筹存在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被民政部约谈之后,轻松筹创始人于亮也开始呼吁希望民政等相关部门加大监管,以行业规范化为大病众筹保驾护航。如何规范互联网慈善及个人求助行为,让社会公众的善心精准帮扶那些需要帮助的个体有着强烈的示范性。全国政协委员郑惠强建议,法律可以做出规定,任何人在发起个人众筹式求助时,都有全面、客观公开信息与接受诚信监督的义务。全国政协委员蔡建国则建议进一步完善慈善法,规范个人捐助的过程,包括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透明性与公开性等,如出现欺骗大众善款或者恶意的造假炒作等行为,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法律法规之外,筹款平台们也在通过积极自律帮助个人救助更健康有序地发展。如在显着位置标注并提醒捐助者,这是“个人救助”而非“公开募捐”;要求求助者提交完整的具有证实效力的诊断证书等资料并说明家庭经济情况;与公安机构及银行对接,引入身份及银行卡验证系统;开放举报及证实功能,让求助者身边最了解实情的人,形成一道严密的公众监督防线…类似的相关规定,都是筹款平台在承担起责任,不断引导和规范个人求助。
 
  个人救助要走的路还很长,法规监管、平台风控缺一不可,但是作为“大慈善”概念下的一种有益形态,它正在缩短普通人从困难到得到帮助间的距离,在营造全社会的公益氛围。正如北京大学《慈善法》研究专家金锦萍教授在朋友圈发表公开评论所说:“作为一个尚算资深的公益研究者,一向也认为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法调整范围,但是我深知在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为个人求助留下自由空间的意义所在:所有求助者与施助者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奉者,才会求助和施助。而且这种自由空间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将延续着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些价值与良知。当然,我们可做的还很多,包括而不限于构建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公益慈善的能力。”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