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云知声CEO黄伟入选《财富》2016年度中国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

2016-12-21 15:07:52  来源:中联快讯

摘要:12月20日,《财富》2016年度“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在北京正式发布,云知声CEO黄伟成功入选,同期入选榜单的还有中国华信能源CEO叶简明
关键词: 云知声
  12月20日,《财富》2016年度“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在北京正式发布,云知声CEO黄伟成功入选,同期入选榜单的还有中国华信能源CEO叶简明,滴滴出行CEO程维,大疆科技CEO汪滔,旷世科技CEO印奇, ofo共享单车CEO戴威等。
  (黄伟上台领奖)
 
  《财富》中文版由全球最大的媒体公司之一——时代出版集团运营,是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杂志之一,每年发布“中国500强企业”等权威榜单。其奖项「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旨在评选出中国40岁以下在商业领域最成功的商界标杆,是最具权威性的榜单之一。
 
  今年是《财富》(中文版)第六次发布"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根据《财富》的官方评选标准,上榜者需具备以下条件:所从事的事业具有巨大的商业前景和改变行业的潜力,善于把握时局、开拓具有时代特色的创业模式。该奖项过往获奖者包括腾讯CEO马化腾,滴滴出行CEO程维、总裁柳青,美团网CEO王兴、大疆科技CEO汪滔 、华大基因原CEO王俊等,都是走在时代前沿的杰出企业家。
 
  快速成长的AI生力军
 
  人工智能(AI)已经迎来第三次爆发,它将推动物联网升级为智联网,成为继移动互联网后的新一轮风口。今年10月,美国总统办公室发布的重要报告《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指出,AI有潜力成为提高生产力、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加大对AI的投入力度,力图抢占AI的先机,而高盛则在近日预言,从全球来看,中国和美国将是带领AI不断迈进的两大主要力量。
 
  以AI来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变革,需要中国AI新势力的崛起,云知声则是其中快速成长的生力军。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AI团队之一,云知声核心技术团队已有近20年的行业积累,在AI的风口来临之时迅速腾飞,已完成了在家居、医疗、车载、教育等领域的深度布局。
 
  截至目前,云知声宣布的累计融资已近亿美元,并连续两年入选福布斯中国成长最快科技公司50强企业,是中国AI行业成长最快的创业公司之一。
 
  技术驱动,高效落地
 
  迅猛的发展源于云知声强劲的技术和商业落地能力。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公司,在技术方面,云知声拥有一个深耕AI多年的核心技术团队,其中博士约占 40%,硕士约占 50%,团队成员多次获得 NIST、 MIREX 、863 等国内外专业语音技术评测第一名。另外,云知声还非常注重核心技术软着和专利的申请,共拥有软着19篇,获得受理的专利数量超过100个,在中文识别领域排名前三。
 
  在AI极客们的共同开垦下,云知声利用推动AI发展的三大要素:机器学习、大数据和高性能计算平台,在智能语音技术、语言技术、知识计算、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建立了领先的核心技术体系。
 
  2013年,云知声在业内上线了首个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云服务,处于同时期中文识别最高水平;2015年,云知声率先发布支持5米远讲的智能家居方案,比谷歌Home的发布早了两年;2016年,云知声逐渐形成国内一流规模的深度学习超算中心,成功连接超过160块超算GPU,超过连接144块GPU的百度Minwa超级计算机;同年7月,云知声发布了国内首个语用计算引擎,支持融合语境信息的理解、生成和交互框架,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走进“认知时代”。
 
  在商业落地方面,云知声以AI芯、AIUI、AI Service三大解决方案支撑起核心技术的落地,迅速占领家居、汽车、医疗和教育等领域,已拥有高通、格力、美的、华为、联想、中国电信、协和医院等2万家合作伙伴,覆盖用户超过1.8亿。
 
  厚积薄发,将与巨头共舞
 
  黄伟曾在人工智能行业内深耕多年,他曾先后在摩托罗拉、盛大、Nuance等公司任职,并做出了世界上第一款语音交互的手机——出货量超过百万的摩托罗拉“明”。另外,黄伟还曾获得美国国家技术标准局(NIST)多模态说话人识别第一名,并成为目前唯一能够在NIST评测中连续两年做keynote speaker的华人。除此之外,黄伟还在2009年被授予上海市十佳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上海市团委)奖。
 
  如今,云知声已经是估值10亿美金的创业独角兽。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升级,商业化步伐日益加快,云知声正在建立一个完整的AI生态闭环。“从2016年起,我们要和巨头共舞,在未来成为AI领域的BAT”,黄伟如是说。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