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安晓博:P2P的“市场化监管”之路

2015-12-30 10:08:11  来源:中华网财经

摘要:12月28日,银监会等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该办法),标志着中国网络借贷行业(业界俗称P2P)即将正式告别“无监管”的发展时代。
关键词: P2P
  12月28日,银监会等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该办法),标志着中国网络借贷行业(业界俗称P2P)即将正式告别“无监管”的发展时代。
\
  5个月前的7月18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网络借贷由银监会负责监管。经过5个多月的研究与讨论,银监委会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研究起草,并征求了相关部门的意见,由国务院法制办发布征求意见信息,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互联网金融,伴随着中国金融改革乘风而来,其火热程度也充分说明了其未来之发展。近3年来,在传统金融部门和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中国的金融效率、交易结构,甚至整体金融架构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我们看到以“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理财”等为主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涌现出了数以万计的新兴企业,它们的创新、融合、开放,生动诠释了中国互联网金融改革发展的成绩与特色。
 
  尤其作为舶来品的P2P,更是以高速发展领跑互联网金融。银监会等在回答该办法的解读时指出:网贷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受时空限制,使资金提供方与资金需求方在平台上直接对接,进行投融资活动,拓宽了金融服务的目标群体和范围,有助于为社会大多数阶层和群体提供可得、便利的普惠金融服务,进一步实现了小额投融资活动低成本、高效率、大众化,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了大门,对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网贷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完善金融体系,弥补小微企业融资缺口,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贷款难以及满足民间资本投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业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的发展呈现出机构总体数量多、个体规模小、增长速度快以及分布不平衡等特点。根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1月末,全国正常运营的网贷机构共2612家,撮合达成融资余额4000多亿元,问题平台数量1000多家,约占全行业机构总数的30%。 此外,网贷行业形成以来由于监管政策和体制缺失、业务边界模糊、经营规则不健全等,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风险隐患。
 
  我们知道,互联网金融,是国家深化金融改革的生动体现。该办法从“备案管理、业务规则与风险管理、出借人与借款人保护、信息披露、监督管理、法律责任”七大章节,详尽制定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管理办法。
 
  通过《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我们不难发现,两份“意见”都是由主要对口的工作部门,会同相关的工作部门,共同研究、起草,并广泛征求修改意见或建议,而主要内容更体现了国家简政放权,回归市场主体的政策要求。前者为互联网金融做出了明确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后者也已经明确了网络借贷行业的管理办法和管理部门,以及运营机制等。
 
  对于网贷行业监管总体原则,银监会官方的解答是:一是以市场自律为主,行政监管为辅;二是以行为监管为主,机构监管为辅。对网贷业务的监管,重点在于业务基本规则的制定完善,而非机构和业务的准入审批,监管部门应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保护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三是坚持底线思维,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通过负面清单界定网贷业务的边界,明确网贷机构不能从事的十二项禁止性行为;四是实行分工协作,协同监管,中央地方合力。
 
  回首即将过去的2015,“理性回归”接替2014年的“野蛮生长”,当之无愧的成为2015年中国P2P发展的代名词。2年多以来,中国互联网金融,尤其P2P网贷行业完成了传统行业5、6年才能完成的“升华路”,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回归”,再到未来的“科学健康”,如何进一步推进创新、合规经营,探索出一条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市场化监管”之路,已经成为网络借贷各方正在进行和践行的重大课题。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