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赤子城刘春河: Solo桌面用AARRR模型做到世界第一

2015-12-28 12:06:24  来源:互联网

摘要:赤子城是专注于全球化市场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公司,旗下核心成品Solo桌面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第三方桌面产品。
关键词: 赤子城
  赤子城是专注于全球化市场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公司,旗下核心成品Solo桌面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第三方桌面产品。赤子城公司的愿景是“连接你和感兴趣的信息”(Information Finds you),目标是打造基于场景化数据的下一代推荐引擎系统。2014年6月获得梅花天使和明势资本200万美金的天使投资,2014年底获得安芙兰国泰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2015年年初获得2亿元B轮融资,2015年8月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现已成长为2014到2015年全球范围内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估值超过5亿美金,被评为中国互联网出海领域的旗帜性公司。旗下数款产品获得全球2015最佳应用,两个团队获得全球顶尖开发者称号,这都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全球化历史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赤子城累计用户突破3亿,已经成为全球除Facebook和Google外,很多公司必选的流量入口之一。
 
  日前,赤子城创始人兼CEO刘春河作客硅谷,接受了知名科技新媒体硅谷密探联合创始人,探长Wallace的深入访谈。先来看一下两位达人的简短履历:
\
  刘春河
 
  赤子城创始人兼CEO
 
  赤子城旗下Solo系统全球超两亿用户下载
 
  公司估值超5亿美金
 
  Wallace(林日)
 
  “硅谷密探”联合创始人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资深创业者,媒体人,教授,投资人
 
  那么二位的对话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呢? 以下是部分访谈实录:
 
  W:Solo桌面当时获取用户的时候推了吗?还是就是把它放在Google Play里让它自由生长?
 
  刘: 一分钱都没有花。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传到了Google Play上之后,我们的定位特别简单:我们一定要做全球最快的Launcher、最简单的Launcher。所以我们放上去之后,自然用户增长地非常快。我清晰记得,当时用到的后台服务器,上线没有一两个月,我们的服务器就挂了。所以当时用户自然增长是非常迅速的。这也印证了我们的观点,就是,在Launcher这个领域,我们坚持一定要做信息入口而不是个性美化、一定要做免费的平台而不是做付费的功能。这些观点在产品成长上得到了印证。这样,用户不需要你去灌输,他们自发地就会过来。当时很多评测网站评测我们,很多技术论坛在关注我们新的版本。这些对我们早起用户的获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发现很多用户是通过他们的建议才使用我们的。
 
  W:所以在最早期的这些“影响者”,这些“大V”的用户,他们是通过你们的产品吸引过来的吗?并没有做直接的PR吗?
 
  刘:非常对。我们的产品的领先是数量级的领先,当你的产品和其他同类产品有了差异化后,这些“影响者”、“大V”都会关注你,推荐你。这些早期的种子用户就把你推倒一个很高的高度上去,其他的用户就会自然而然地跟过来了。我记得我们当时在XDA论坛上回复的帖子楼盖的非常高。包括我们现在国内的一些论坛,比如酷安这个技术社区,每天他们都会推荐 Solo launcher,很多用户也在上面评论。最早时我几乎每条评论都亲自回复,现在评论太多了,我们虽然做不到每条都回复,但是只要我看到,我还是会亲自回复。当然,这也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情。
 
  W:那么你说到了产品的用户体验,以及它的精简最小化,我们很多“探粉”也是工程师,从技术层面上比较有效的优化是什么?
 
  刘:这包括很多方面。虽然Launcher谁都会搞,做成一个90分的产品可能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做成一个99分的产品,是非常难的。比如说,如何让产品变得更快这件事,背后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通过视图缓存、功能预加载让我们的产品体验非常“滑爽”。在海外的评测论坛里,有很多评测者在评测我们的产品和其他产品,相比较我们的产品是最快的,而且是最节省内存的。我们当时给产品的定位是:像空气一样让用户感知不到但又必不可少。这也是我们做launcher的追求:我们希望Solo Launcher能够成为用户的最终入口,而不是特别花哨的东西。市面上有很多类似做个性美化的产品,一下子把用户抓住了,但是这种用户来得快去的也快。Solo Launcher一开始就主打轻薄、极简,让用户感知不到,这样用户留存率就很高。现在我们内部做产品,次日留存不到60%的产品我们是不会做推广的,60%是我们的红线。这也是我们对产品的“极致”要求。
 
  W:那么在你们开发预加载的同时,怎样平衡耗电量大的问题呢?
 
  刘:平衡两者是很耗费精力的一个磨合阶段,开发初期我们每周出两个版本的迭代,这些付出都是用户不可见的后台工作。我记得曾经有个工程师跟我说,我们目前做的工作都是在后台在用户全然不知的情况下帮用户制造光环,但相信用户早晚能够感知。同样,你所提到的耗电问题,实际上在Launcher的使用过程中,自身耗电量几乎是微乎及微,反而第三方App的耗电量大于Solo Launcher,因为我们尽量不做过多本地优化,保持本地功能极简的状态。过多的本地功能无非是监测各种服务,开发各种提醒,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深度使用等等,我们合理规避这样的情况意在我们的愿景:希望Solo成为用户发现信息的入口,而非本地的工具。
 
  W:在网络2.0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里是应该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而在做渠道的过程中,有做工具,平台,生态系统各异,包括你之前提到的Solo不想做工具而是更有意思的事情,你是如何定义这个“有意思的事情”呢?
 
  刘:有意思一定是一个随着行业发展长期存在的概念,我认为纯工具类产品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早期有很大机会,获取很多用户,更能大幅度变现。但是我们希望Solo成为一个生态系统,我们希望用户通过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解决机器的问题,因此Solo是一个与人相关的产品。正如我们的一个口号:让信息找到你,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愿景。我们现在达到了一个基于大数据的推荐引擎,某种程度上讲是与搜索工具相反的。
 
  W:做数据发掘的同行都应该了解,这块开发内容与隐私关系紧密,你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刘:我们获取的用户权限很少,我们不会像某些公司,强迫用户做一些事情。我们获取用户权限与一般App区别不大,且以对用户完全公开的方式。虽然我们获取到的信息并不是最多,但这些信息都是经过用户授权后收集来的。而且在使用这些网络或位置权限的同时,我们又在不断学习,与用户不断互动,时时反馈。因为Launcher和用户的交互频率非常高,用户在Launcher上的停留时间不仅仅用日活来计算,而是秒活,在这样不停学习的过程中,我能时时获取到用户的想法,我们不但没有侵犯用户的隐私,反而获知用户认为Solo Launcher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以前用户需要自己下很多App来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但安装Solo Launcher后,便可以时时获取信息。
 
  W:也就是说在Solo Launcher里你们搭载了很多第三方应用?
 
  刘:是的,不仅是应用,我们还提供很多内容。
 
  W:能否针对你们这项“小发明”详细讲讲,比如你们是不是叫它Shuffle?
 
  刘:是的。其实你在用Google搜索的时候是否发现在“搜索”按钮旁边还是有一个叫“I’m feeling lucky”?我们在做移动端产品时发现很多人开发此类产品的动机是做一个应用分发的入口。比如很多人会做应用商店和应用墙。但是在我们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学习了解发现,现在那些通过一个入口来获取信息的产品越来越偏离大众喜好。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信息来源过多,信息量太大。相反的,用户通过推荐得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因此我们通过Google的“I’m feeling lucky”设计了自己的产品形态,最早就叫Shuffle。这种模式首先是产品功能,其次是广告变现的入口,背后是一整套基于实时竞价系统的SSP(广告系统)。作为产品入口,他推荐的不仅仅是游戏、应用、内容,更重要的现在我们开推荐人。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入口发现世界上和他兴趣爱好特点相匹配的人。我们这个推荐引擎某种意义上来讲和搜索是互补的。我们这个产品的整个发展方向,也是要打造一个与搜索功能互补,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
  W:你们公司目前有多少算法工程师?
 
  刘:几十个,我们的程序员对于算法的技术要求很高。我自己曾经做模式识别,所以对算法比较感兴趣。我们公司内部处于高度数据驱动的状态,不管是做技术还是运营, 就像我们内部的一句话:基于数据反馈的箭速迭代(swift shifting)。想法的产生不是拍脑袋瓜的,而是有数据支撑的,产品开发的决策不是我说了算,而是数据说了算。同时我们迭代的速度非常快,现在全球互联网有个词叫快速迭代,我们所追求的是较之更快的箭速迭代:非常迅速的去调整自己。这个方法论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
 
  W:在迭代的问题上有两方不同观点,一方认为更新是要定期定量,不宜过于频繁,而避免用户的视觉疲劳。面对这样的观点,你们的数据又说明了什么?
 
  刘:我们大多采用AB测试和逐步放量的方式。我们一定会选取一部分用户做测试,在这个过程里面首要原则,我们不可以打扰到用户。让用户感受到疲劳就是与我们的初衷相悖了。用户是我们的上帝,我们现在所做的事儿不是内部规划出来的,而是用户告诉我们的。
 
  W:所以现在你认为多久应该进行一次产品更新呢?
 
  刘:我们现在大版本更新周期是一到两周一次。
 
  W:那么这样的商业模式,做桌面或平台级的应用,由于安卓设备的特殊性,大家都会使用这样的应用,因此有很高的安装量。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重量级的玩家很早就布局了,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你是如何与之竞争的?例如你们产品做的很快,很轻薄,用户体验又好,但事实是你们的竞品也注意到了这些方面,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们团队的着力点到底是什么?
 
  刘:这个问题有些尖锐。其实我们是一个“弱竞争策略”的公司。我们几乎不会把别人当做自己的竞争对手。我们的愿景是连接人和信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世界上做个性化推荐引擎的公司比较少,而单独拿Launcher来作比较又不太准确。
 
  但是,我们产品的积累中加入了我们独有的东西,尤其是我们在处理从用户到变现的过程中打造了自己的标准。以大家比较熟悉的产品运营AARRR模型为例,对于获取用户,活跃用户,留存用户,变现,扩散用户这五个点,我们都做到了“极端”。首先,我们初期获取用户几乎零成本,用最少的投入希望用户自发喜欢我们。而由于目前我们用户体量已经非常庞大,所以我们转而有策略的获取用户,考虑平衡变现的问题。第二,对于活跃用户的激活是有一整套策略的,对于留存率我们一定要达到心理预期;第三,留存用户尤为重要。如果用户留存率差,即便用户基数庞大也没有意义,很多产品从安卓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存在了,到现在也积累了几亿的用户,用户更换几次手机后,实际存留用户可能只有几百万。所以用户存留率相当重要。第四,用户变现是我重点要讲的。我们从第一天起就在做用户变现,而市面上很多创业者觉得如果从一开始就做用户变现有可能影响用户体验,所以变现都是等到应用做到一定规模后才会涉及。我们的观点却与常规相反,而我的理由很简单,99%的人忽略了移动端用户的耗散。比如一个产品一个月内获取了一千万用户,乐观估计,设备留存率会在50%,这样就相当于有500万设备已经卸载了这个产品,所以在第一天做变现和在最后一天做就有了本质上的差别,覆盖量整整差出500万。而变现对用户留存率的影响据我们的数据统计通常是几个点,不可能达到50%这么高,而且我们通过做原生广告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提升了用户留存,因为我们提供很多了内容。因此我们认为变现一定是基于数据优化越早越好的状态。现在我们在很多国家的投入产出是正的,变现远远大于用户获取成本。最后一个是用户扩散,很简单,我们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后,用户之间会相互推荐扩散,所以只要你的K因子是大于一的,那这各产品就一定是值得做的。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