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被错估的未来,移动OA已死?

2015-11-06 10:34:42  来源: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

摘要:移动OA曾经一度代表了未来的办公方式,一直以来,厂商期望将移动OA塑造为企业移动信息化入口,但是从现状来看,移动OA大势已去,未来被错估
关键词: 移动OA
  移动OA曾经一度代表了未来的办公方式,一直以来,厂商期望将移动OA塑造为企业移动信息化入口,但是从现状来看,移动OA大势已去,未来被错估,厂商为避免成为“明日黄花”该寻找的新价值点在哪里?2015年移动OA市场整体增长乏力,移动OA未来的市场空间又在何方?
 
  2015年,各移动OA厂商都在积极调整响应市场的需求并加强自身的市场策略,以便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轮竞争中部分厂商逐步明确了发展路线,部分厂商则面临复杂的选择。基于此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发起并推出了移动OA研究报告。
 
  一、移动OA迎来拐点,市场缘何疲软?
 
  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成为移动OA市场的拐点,未来移动OA增长趋势开始放缓。 2015年移动OA市场规模为1.8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下滑至25.1%,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可达到2.1亿元人民币,而年增长率将降至10%以下。
 
  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当下企业移动信息化逐渐深入业务层面,业务应用(如移动CRM、移动协同办公、企业移动IM)已成为移动信息化的新关注点;以移动OA为代表的基础办公类应用虽然仍存在用户需求,但经过两年的集中释放,未来增长势头减缓,移动OA市场已显出疲态。
\\
  从移动OA产品本身能力来看:企业用户对移动OA的基础办公能力比较认可,但在满足企业用户其他需求方面,甚至与业务相关的高等级需求方面,如:接入第三方移动应用工具(移动打车、出差报销等),运营决策分析等,移动OA尚未做到全面支持。企业对移动OA产品的关注在逐渐减少。
 
  我们说2015年移动OA市场整体增长乏力,主要原因包括:1)受到移动OA产品自身适配场景局限性的影响;2)来自业务类移动应用(如移动CRM、移动协同办公等)跨界竞争的挤压;3)企业用户需求转向移动办公。
 
  二、移动OA新的价值点在哪里?
 
  审批、文件流转、文件处理等基础应用作为企业移动办公的“刚需”,但相关功能的技术壁垒较低,较易被其他业务类应用替代,移动OA产品需要寻找新的价值点。
 
  那么移动OA新的价值点在哪里?厂商改怎样布局才能避免成为“明日黄花”?
 
  以邮件、通讯录、日程管理等为代表事务处理功能作为成熟的基础能力,用户并未表现出较高的期望值;
 
  项目评估、文档/知识管理、员工自助培训等为代表的信息管理功能,用户表现出了期待,但是其重要性不突出;
 
  以营运管理、竞争情报为代表的决策支持功能,用户表现出较高的期待程度与重视程度,体现了企业用户对打通业务系统,通过数据支撑企业运营战略的较强需求,获得“决策支持”功能可为移动OA产品带来新的价值点。
 
  三、移动OA未来的市场空间在何方?
 
  以下为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调研的核心观点:
 
  1、一直以来,厂商期望将移动OA塑造为企业移动信息化入口,但是从现状来看,移动CRM、移动协同办公、企业移动IM也具备相同潜质,甚至更优;
 
  2、由于移动OA适配的应用场景有限,主要集中于企业内部事务处理,给客户带来的直接价值不足,基于产品发展与用户需求的双向满足,移动OA开始与第三方移动应用工具(例如:打车工具、报销工具等)进行整合;
 
  3、金融、政府、教育是移动OA渗透较高的行业,我们认为未来政府、金融行业进入壁垒会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教育行业相比其他行业具有更多的潜增量;
\
  4、企业用户选择移动OA更注重协同、数据互通,以及基于移动OA一体化构建移动办公系统;
 
  5、由于获利机会有限,渠道商推动移动OA分销的动力不足;
 
  6、当前移动OA已经树立起了“实施效果好”、“产品性能优良”等基本品牌形象,但品牌的整体健康指数不高,需要加强;值得注意的是,传统OA厂商在移动OA的品牌健康度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7、企业用户对移动OA的评价出现下滑,主要表现在售前承诺无法落地,产品结合移动特性能力不强。
\
  四、移动OA重点厂商点评与案例分析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针对重点厂商进行点评,并从背景、解决方案和应用效果等方面剖析了其的最佳实践。重点厂商有泛微软件、致远软件、蓝凌软件、万户网络、今目标、通达等,以下为具体评估:
\
  泛微软件
\
  致远软件
\
  蓝凌软件
\
  万户网络
\
  今目标
\
  通达信科
 
  更多关于《2015年中国移动OA市场及企业用户研究报告》内家请及时关注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网站。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