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政府 > 正文

“第八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下午论坛对话

2014-05-29 10:53:36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2014年5月25日,“第八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暨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
关键词: 电子政务 CIO

    2014年5月25日,“第八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暨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领导、专家和各政府部门的CIO共2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本次论坛由北大信息管理系和北大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主办,北大CIO班教务办公室和北达软协办,CIO时代网和锐捷网络承办。


    下午的论坛对话环节由工信部电子标准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软件室副主任,全国信标委SOA分委会秘书长袁媛女士主持。辽宁丹东市经信委信息化处处长毕克刚、深圳坪山新区信息办主任邱建中、湖北咸宁市工商局信息中心主任阮晓星三位嘉宾参与了下午的论坛对话,主持人与嘉宾就“政府云平台建设的困难与问题”与“政府云平台建设的策略与方法”这两个议题分别发表了自己意见,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给与了详细的诠释。以下为对话实录:

\
下午论坛对话环节 

    袁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非常荣幸受大会组委会委托主持今天的第二个对话环节“智慧城市云平台建设的困难与问题、策略与方法”,有请今天的三位对话嘉宾:辽宁丹东市经信委信息化处处长毕克刚先生;深圳坪山新区信息办主任邱建中先生;湖北咸宁市工商局信息中心主任阮晓星先生。


    在对话开始之前我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工信部标准化院的袁媛,我负责相关智慧城市以及SOA国际和国内标准化工作,同时也参与院里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相关的标准化工作。目前这些领域标准化工作在国际国内正处于焦点。对于智慧城市,去年国际三大标准化组织均成立了智慧城市相关的工作机构,在全世界统筹考虑智慧城市标准化的相关需求,以及如何有效衔接全世界各个国家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实施。


    大家知道,智慧城市目前是中国各个城市建设的一个关注的重点。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提出把智慧城市作为新型城市建设的三个重点方向,提到要统筹考虑城市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治理资源,通过新一代IT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创新应用,促进城市经济融合发展。今天大会恰逢其时。经过上午和下午前半场的讨论,我们已经听到很多专家的真知灼见,关于新一代IT的内涵、发展趋势、电子政务的新形态系模式,还有很多不同城市在电子政务以及云计算相关的建设实验,接下来的话题将围绕智慧城市云计算、云平台建设进行讨论。首先有请各位对话嘉宾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毕克刚:大家下午好,我是毕克刚,来自美丽的辽宁丹东,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参加此次论坛。谢谢!


    邱建中:大家好,我是邱建中,来自深圳坪山新区。我是做信息安全的工作,后来主动选择到新区从规划开始来做工作。从2010年开始,我非常有幸到“北大CIO班”学习了相关的知识,通过学习,我工作的问题也得到了解答,尤其是对大数据、云计算在智慧城市当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找到了很好的基础。从2010年到现在我一直在做智慧城市,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城市管理,政务运行的一个实践的工作。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做交流,而且刚才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希望把我的一些理解和困惑再提出来跟大家做分享。谢谢大家!


    阮晓星:我是湖北咸宁市工商局信息中心主任阮晓星,非常高兴参加此次论坛,希望会后能与大家多沟通、多交流。谢谢!


    袁媛:大家知道,智慧城市目前在咱们中国已经有超过300个城市开展了相关的规划、建设和项目实施,据统计有100%的副省级城市、89%的地市级以上的城市、51%县级以上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前期工作或者是具体的实施。在各个城市建设中不可避免的是如何统筹城市方方面面的信息资源,而这些信息资源我们今天各位专家也讲到可以通过物联网的技术通过不同渠道采集,通过云计算的技术会聚、处理,我们也有大数据的技术进一步的分析挖掘,从城市整体角度做决策。智慧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巨型系统需要综合城市方方面面的信息统筹考虑城市的管理、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对于我们城市里面云平台的建设在很多城市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实践,到底城市云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我们现在各个地方开展的智慧城市的云平台建设有哪些比较好的策略和方法呢?接下来就有请三位嘉宾为大家做分享。


    毕克刚:我们这两天一直在研究智慧城市和电子政务,我不知道现在为什么要搞电子政务、为什么要建智慧城市。这个问题很幼稚,但是大家可以思考,刚才说了中国300个城市要做这个,为什么要做呢?我是这么理解的,智慧城市能满足两个基本需求:第一个基本需求是政府的需求,政府要更方便的管理社会事务,为了给社会公众提供一个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第二个需求是百姓的需求,衣食住行是基本需求,当然游乐玩是另外一个需求,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需求也不同。中国地大物博,南北方、东西方、一线城市二线城市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人们的基本需求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在建智慧城市时不要一刀切,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在座很多都是说当地的智慧城市如何去做,都对,但是对我们来说实际上很悲哀,我们要寻找需求点,做当地的智慧城市,可以借鉴一些先进的经验,但是也要有自己的特色。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建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推动智能政府非常有效的手段。我们曾经听了智慧医疗等等概念,但是没有听到智能政府。一个智慧城市,它像一个人一样,首先大脑要智能然后才会有智能旅游、智能医疗,如果说一个大脑非智能的话怎么管理呢?我希望我们多研究如何建智能政府,我们现在有点本末倒置,手和脚的问题是部门利益的问题。我觉得电子政务应该由国家来统一建,我们就是终端用户。所以第一个问题我就谈谈需求的问题。中国满足两个需求,其实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因为这两个需求之间发现智慧城市这个载体可以更好的推动社会发展。


[page]    下面我想谈一下技术。大家跟我一样,从事具体操作。我一直想说,信息化工作技术观念是第一位,留不住人、观念得不到认可,应该有技术支撑。我们现在在工作过程中就靠晋级提升增加收入,其他手段也没有。如果国家真有这个想法应该去做这个东西。因为信息化发展不要看它非常快,有些东西是变的,要有人知道这个情况来龙去脉、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便于以后更好的解决。


    还有就是资金的问题。我看了这么多,我不知道你们的效益在哪,给社会、百姓带来什么效益?都是管,管什么呢?我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是这样的,它是一个金字塔,顶层是智能政府,智能政府做什么呢?它要发挥政策领导社会发展;第二层是资金层,实际上是电子商务。政策层有了,企业向政府拓展,靠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政策,通过企业去实施;第三就是产品层,出来相应的产品。同时还要解决就业问题,要给这个行业带来效益、增加收入。政府增加税收。或者是藏富于民,政策建了以后,老百姓有收益,这是一种方式。包括上个五六千万,最后赔钱。有很多人跟我谈,从来不说效益问题。欧美的需要砸钱。我们是截然不同的需求,不能是一个模式,一定要有社会分析,这样才能知道满足两个需求如何去投入,因为我们的资金不是很充足。


    我们现在搞这么多信息化,但民族的产品基本没有,CPU没有,安全如何考虑?我们研究CPU,国家应该干什么,就像研究氢弹、核弹一样,专门有专家研究。没有这个,中国信息化将来发展怎么样,谁敢预测?现在就是盲目推动,这么干的结果是什么?我们在外面是裸体,有用吗?发展民族的信息产业,让民族信息产业来支撑,我们300多个城市都搞,那是上万亿的资金,如果没有用很可悲。我想我们可以晚点建,别太浮躁了,应该实实在在的拿出自己真正的能力,这样才有希望、才有发展。


    谈一下信息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外部攻击和内部管理问题,安全问题上我们可以做层次式的,有密码权限,很简单的事情。我们现在看到下一个IT发展很好,和国际接轨,如何在全国遍地开花落实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很多付出。在座很多都是信息化具体落实操作者,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共同承担,把我们国家的信息化、把民族的信息化发展好。谢谢大家!


[page]    邱建中:我更愿意回答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平台选择更多通过技术手段破解智慧城市建设困难的手段,我个人觉得,智慧城市有三个方面比较:一是观念问题。在座的各位基本上多多少少有技术背景,或者是从业时间很长的人,但是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决定它命运的,能够决定给多少钱、决定怎么做的人不见得是我们,所以他们的观念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信息化建设的结果;第二个问题是怎么做的问题,“北大CIO班”的课件讲CIO时职责提到:CIO有相当大的职责是想办法组织资源来做这个事情,也就是说你可能花在想怎么做这个事情的功夫不见得有精力考虑这个,要考虑怎么创造条件、怎么获得资源做这个事情。我觉得这点我的体会是比较深的,当时我在市里推电子政务时就感觉到问题其实很明显,部门数据不能协同,老百姓也不满意,而且市里也做了很多尝试,也编了目录推,但是做的时候不是这样。这说明什么呢?就是条件不具备嘛,还是有部门利益、观念没有达到,所以我选择新区。因为新区是刚刚组建的,我个人认为部门利益那么多,要去引导观念、拓展会更容易。


    第二个困难是现有利益格局破除上有难度,第三个困难就是技术的选择,如果选择不好会成为问题。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现在开放一个应用系统,开放完了,虽然你在用,但是控制权是不是在我们手上?不完全。如果你的开发商不支撑你的话,不继续为你做生意的话,如果还要做二次开发,你还做得到吗?这些都是问题。软件PaaS平台这块,颗粒化压缩到云盘里,甚至到运维这维护的不多。最大的问题是观念、利益格局、技术选择。


    我们现在从2010年底开始做,2011年做了规划,到了2012年住建部第一批就申报成功了。我们做的有点不一样,因为我们是重头开始,所以第一步就非常强调把规划做好,基本上是按照两个支撑来做,一个是架构,一个是大数据。所以统筹的也比较好。我们还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2011年时就颁布了虚拟的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我们认为这是保障规划、目标能够实现的基础。项目的投资管理体系,直接一点说,可能做了规划,但是没有办法保证规划落实这就是句假话。我看到很多地方做过,但是如果每个部门拿到钱去做,他们用你的资源,基本上办不到。在我们项目管理办法里面就强调统一原则,最重要的是统一平台。如果我们认为他建设的提出,建设方案没有按照体系走的话,这个项目就不能上马。到现在这个事情进一步演变,现在的体制是这样的,发改部门直接划出底线,让我们协助他们去办。各个部门报自己规划,我们审批,是不是按照规划体系走的、是不是按照技术体系走的。所以这样一来,整个技术体系和规划体系应用性是比较有效的。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经验,要形成这样一个链条,通过投资体系管理控制技术体系、规划体系的落实,从而破解原来不能解决的数据共享等问题。


    第二,非常重要的一点,怎么样使主要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这,我们现在做到把信息化发展目标写进综合发展规划策略里,我觉得这点非常不容易,因为很多人说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因为我们现有体系没有任何一个合适的规范或者规定来赋予我们这样的权力做信息化。其实信息化很多时候会被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在现阶段我们就要把它提到政府决策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方法有很多,比如我们这种交流活动、培训活动,还有把专家请过去信息观念的宣导,这是非常重要的。路径选择不要完全按照网上走的过程,是要适当选择区里面有改革、有突破的点上做一些非常有效的项目或者系统,来做吸引。我们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因为承担着全市基层社会建设的改革试点,我们作为深圳市的试点,深圳又作为全国的试点,所以我们着力结合网格化管理下很大功夫做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做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把区里面所有人口、法人、楼栋、房屋数据整合在一起,专门整合了一个队伍,按照网格不断发现和收集数据,同时也采集信息收拢回来,再收集基础上按照层级和职能分发给不同处理部门,让他们进行在线处理,现在是每周以短信快报形式发下来,这样对事情推动起到很好的作用,效果也很明显。在数据上我们还做了一些事,利用这些数据我们开发了一些应用,这个应用还不能说是成熟的,只是做了实验。比如上访情况严重,上访大概40%到50%是劳动纠纷,我们在系统里通过采集一些企业的经营状况,比如水电费近几个月有大幅下滑,可能经营情况不是很好,通过这些指标变化可以提前对企业可能发生劳动纠纷的情况做预警,我们在没有发生上访情况下先期进行干预。这样切实有效降低了因为劳动纠纷而带来上访的情况,这就会受到领导很好的评价。领导说这个信息化能够产生多种作用,有了这种前提你再给他讲的时候他就容易接受。


[page]    所以在吸引领导关注、提升信息化定位时我觉得还是需要些方法的,要去选好。我主要就分享这些,希望对大家能有点帮助。当然也不一定说得很对,但我们作为最基层信息化推进部门的一些理解。谢谢!


    阮晓星:这个题目,去年在北京的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曾经也有一个对话,也是叫智慧城市建设的困难和问题,题目一样。只不过我们这个是云平台。我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CIO班同学在一起有几天了,我在这里呼吁一下,第一,大多数同学认为政府的信息化项目不管是顶层设计还是规划,都是领导(IT)主导,产品厂家积极推荐,我们这些所谓的CIO被动接受并屈服的项目,没有反映出我们的想法;第二,通过这一天听了很多同行说的经验,我感觉到领导的知识是万能的,我们所谓的CIO从下往上推是万万不可的;第三,我也想同北大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的领导们,能不能在政府CIO研究里面要密切关注搞IT的,其实我们的待遇和个人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处于电子政务和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从企业、IT行业、政府行业来说的话,IT人才流失最多的其实是我们。


    回答一下云平台建设的困难和问题,我今天听了非常多,我觉得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三点:缺乏完整统一的标准体系,导致我们缺乏可持续性。这其中包括数据标准、云平台建设标准。比如有很多云计算产品的厂家和产品,但是相关标准缺乏,后台数据格式、架构等千差万别,导致最后效果都是不一样的,数据很难互通,这是民间的资源共享。另外就是缺乏跨部门共享机制,导致推广难度大、漏洞大;三就是云平台的安全问题,据我所知我国目前云平台标准还处于空白,尚未出台监管制度或者法律法规。所以我建议,工信部标准化研究院能够制定智慧城市与云平台的标准,并且对厂商提出相关要求,统一云平台建设标准,以改善重复、效率低下、各自为政的云平台建设。还有建立标准服务体系,安全等级评估。这是我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非常赞成毕处长的一些看法。我认为智慧城市云平台建设应该是以需求为导向而不应该是高大上,这是第一个看法。第二个看法,我个人认为,云平台建设应该站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所谓“一个中心”应该是把数据共享交互平台利用虚拟化平台作为一个整体,这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应该是两个基本点。最后我引用去年在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里面湖南的一位同事的原话,他当时提到云平台的概念,在他看来就是集中、统一、共享的云平台。


    袁媛:非常感谢三位嘉宾的精彩分享!刚才提到了关于目前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包括我们要怎么结合当地实际,考虑资金问题、效益问题、信息安全问题,也要考虑技术的选择以及是不是支持国产企业、国产化的问题,同时刚才也提到了标准缺失问题,包括通过需求为导向来规划和设计每个地方智慧城市的建设以及相关云计算平台如何规划,还有提到了配套,有相关管理机制推进相关方案的实施,例如管理方法以及如何把目标写入更高层的规划让一把手更重视,这些都是很好的建议。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