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政府 > 正文

政务网站要有自己的特别之处

2013-05-19 09:05:00  来源:深圳网站设计

摘要:随着电子政务被提上日程,我国各级政府建立了大量的电子政务网站,从中央部委网站到县级政府网站,可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构架已经完成并且日趋完善。但是,如果我们......
关键词: 政务网站 电子政务
    随着电子政务被提上日程,我国各级政府建立了大量的电子政务网站,从中央部委网站到县级政府网站,可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构架已经完成并且日趋完善。但是,如果我们纵览这些政府网站,就会发现,栏目照搬照抄、内容大同小异、网站设计落后,部分网站在整体设计以及构架上,与国家机构权威、严肃以及严谨的风格不符。这就说明,我国的电子政务需要进入精耕发展阶段。

    电子政务说起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在面对较为复杂的整体的时候,用最为直接和简单的思维,恰恰能够化繁为简。在我看来,政府网站的主要功能有三:宣传、收集以及在线办公。宣传国家政策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策,发布通知、决定等信息。这是宣传功能。通过政府网站平台,收集民意反馈信息。这是收集功能。借用互联网的的便利性,实现部分政务的在线办理。但是,以我的观点来看,仅仅是这三项功能,我国的大多数政府网站,都没能理清。例如,在宣传功能上,省政府网站在网站相应放置国家的政策法规、省级的文件规划等,然后该省的市政府网站,会把这些文件拷贝到市政府网站上,更低的行政机构以此类推。但是当用户需要搜索本区域相关公开信息的时候,网站却不能提供,尤其是县级政府网站,几乎成为了另一个市政府网站的精简版和简化版。再比如,很多政府网站的在线办事功能,往往名不符其实,变成了一个提交相关申请的平台,苛刻地说,功能类似于一个政府邮箱,甚至有的网站,要办理相关政务,在网上提交资料之后,还需要到政府部门办理,如此一来,电子政务不是使得办事效率提高了,更使得办事效率更低了。

    以上所指出的问题,在我看来,还只是细枝末节。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我认为至关重要的还是需要思路的理清。我认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展开讨论和研究。

    时间:政务网站一直滞后于商业网站的发展,所以有模仿商业网站的嫌疑。特别是随着社交网站的兴起,政务网站越来越苛求信息的时效性。有的政府部门甚至直接撇开政府网站,把精力转移到了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但是政府以及企业是不同的机构,在运作机制和目的性上存在差异。企业追求利润以及结果。政府追求公平以及程序。所以,这就决定了政府是一个官僚机构,因为政务的办理需要按照既定流程以及程序进行,但是企业可以绕过部分程序,直求结果。所以,苛求政务网站和商业网站同样的信息发布以及办事效率,是一种妄想。政府网站,也不必苛求信息的及时性(除过关系人们生命财产等信息除外),而应该追求发布信息的权威性和程序合规性。如果在这两者上,政务网站马虎大意,远比信息的滞后,对于政府威信的损害大得多。前期部分县级政务网站出现PS的照片,引发热议,在我看来,就是信息发布的不合规造成的。

    内容:在此我无意去评判政府网站应该发布那些信息,但是想说的是内容的数量。在发布内容的数量上,政务网站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是信息量非常之少,要么是非常之多。少,很好理解,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多,可能又是在学习商业网站。商业网站出于优化以及吸引网民的考虑,会制作相当数量的网页以及发布足够的信息量,但是政务网站盲目遵循这种策略,就显得有点可笑和无知了。这种错误做法,导致的某些政府网站的栏目和本地门户网站的栏目,几乎是相同和相似的,乍一看,让人难以区分。实质上,在发布内容上,政务网站需要有自己的把持力,涉及职责范围的信息,可以呈现,非职责范围的信息,即使再被热议,也无回应和发布的必要。

    区域:任何的商业网站,都希望关注越多越好,但是政务网站未必如此。政务网站的用户应该是限定区域的,和行政区域相关。本级行政区域政务网站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本区域公民,而非其他没有利益关系的区域公民。在这一点上,微博政务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往往是全国的网民对于一个小范围内的政务发表看法,造成小区域内政府的被动和本地公民话语权的弱势。所以,政务网站一定是有服务对象限制的。

    技术:以上三点,政务网站不应该盲目学习商业网站,但是在技术上,政务网站需要借鉴商业网站的制作技术、互动技术等等,使得用户使用在线办事,人机互动的界面更友好。同时,在美工、技术、构架等方面,政务网站也更能体现政府的威信,增强民众对于政府的认可。

    孤傲,或许有点高傲,但更是一种坚守和认真。孤傲,或许有点孤僻,但更是一种捍卫和自信。

    政务网站,应该体现此种情怀。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iopurple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